何国枢;何永成
目的:观察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麻醉深度监测中心率变异性(HRV)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及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台山医院择期静脉全身麻醉下肠镜检查患者60例,均为ASA Ⅰ或Ⅱ级,分别记录患者诱导前(T0)、开始进镜时(T1)、进入结肠脾曲(T2)、结肠肝曲(T3)、回盲部(T4)、清醒即刻(T5)6个时段无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BIS、HRV以及其它相关指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T0比较明显降低,到T4时回升并平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的BIS在93附近,诱导后进入麻醉状态忽然下降(P<0.05),之后在停药后在(56.06±14.27)附近波动,T5时在(79.63±13.86)附近,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HRV值基本位于60附近,诱导后明显下降(P<0.05),之后趋于平稳,从入镜时至T5的HRV为(45.25±6.86)~(58.31±9.24);HRV和BIS显著相关(r=0.792,P<0.05)结论:在无痛肠镜麻醉中HRV与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变化趋势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孙春红;容英旋;温涛;唐志航;张裕丰;王海玲;张良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析患者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的实施意义.方法:抽选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2例,用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肾上腺素水平变化情况,比较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前30 min、术后3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干预组SDS评分及肾上腺素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d肾上腺素水平较术前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满意率82.35%与对照组62.75%比较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给予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能显著降低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且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王文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黑龙江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6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临床护理观察分析.结果:本组26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经及时治疗与有效护理后均顺利分娩.结论: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实行有效的护理措施,遵医嘱给予其药物加强宫缩,并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可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并可确保产妇及新生儿安全分娩.
作者:孙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徐闻县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0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5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腹痛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明显低于观察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临床疗效优良,微创且并发症少.
作者:曾妃发;李春;王永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在晚期肝癌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镇痛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晚期肝癌125例患者,全部患者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125例晚期肝癌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125例晚期肝癌患者护理前疼痛NRS评分与护理后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肝癌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使其晚期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张逸燕;陈秀梅;陈春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病,它会引起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人中引起视觉功能障碍及视觉缺失的主要原因.本文作者描述并严格评估了几种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浆生物学标记物.笔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浆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有很大的空间.
作者:王毅欣;梁真;窦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阴道镜检查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英德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阴道镜检查的患者,共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检查焦虑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焦虑感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查前比入院前焦虑感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阴道镜检查中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有效地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小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CPAP)在新生儿反复呼吸暂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反复呼吸暂停新生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nCPAP法进行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nCPAP法可以明显改善新生儿反复呼吸暂停的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王少仪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广州市正骨医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的手术室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作者:江翠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中医临床体质类型及相关规律,为治疗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容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00例患有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荨麻疹、湿疹、丘疹性荨麻疹)患儿,对其个人体质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患有荨麻疹和湿疹的小儿分别具有阴虚燥红质、肺热阳盛质、气虚倦怠质、痰湿腻滞质、阳虚迟冷质5类临床体质;患有丘疹性荨麻疹的小儿具有阴虚燥红质、肺热阳盛质、气虚倦怠质、痰湿腻滞质4种临床体质类型.3种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中医临床体质类型排序规律相同,阳虚迟冷质、气虚倦怠质、阴虚燥红质、痰湿腻滞质以及肺热阳盛质占样本总数的比例由低到高分布.结论:本研究有助于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中医临床体质,为患儿的不同临床体质类型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洁琼;吴宁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40例,给予患者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积分法(FMA)与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分析患者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接受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FMA评分与FIM积分均显著提高,治疗1月后>治疗前,治疗3月后>治疗前,治疗3月后>治疗1月后,且各时段分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接受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其运功功能与活动能力均得到改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临床疗效愈加明显.
作者:李国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自拟稳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分为A、B两组,各35例,B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A组患者在B组的基础上应用自拟稳糖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等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拟稳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患者,能够有效稳定血糖,改善中医证候积分.
作者:林聪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二仙龙牡汤治疗亚健康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医院2014至2015年收治的亚健康失眠患者15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二仙龙牡汤(自拟方)治疗,对照组76例采用佐匹克隆+黛力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睡眠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指标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仙龙牡汤治疗亚健康失眠,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停药后复发率低.
作者:谭千凤;晋献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C-反应蛋白以及前白蛋白进行预后评估的临床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54例.按照预后结果将他们划分成非死亡组38例和死亡组16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C-反应蛋白以及前白蛋白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对比.结果:临床比较统计,两组患者第1天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之后治疗中菲死亡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指标明显低于死亡组患者,前白蛋白指标明显高于死亡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指标能够有效反映和评估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以便医护人员及时调整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符秋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应用在社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天河区冼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预见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以及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以及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观察发现,临床上应用居家护理可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沈小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一级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作用,提高康复护理服务水平,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从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有计划地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结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药物使用剂量和药物品种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的实际临床效果.对患者进行Barthel以及Fugl-Meyer评分,并比较评分结果.结果: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以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的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100%和83.3%,观察组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有计划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具有重要意义,不但能够使患者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还能显著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陈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复合体温干预对胸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保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龙川县人民医院经胸腹部手术治疗患者6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复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常规保温干预,复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复合体温干预,采用常规体温计测量所有患者手术前、手术开始后25、50、75 min的口温,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各时点口温和术后寒战发生的情况.结果:复合组患者手术开始后各时点口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合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合体温干预可有效提高胸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保温效果,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体温稳定,减少术后寒战的发生.
作者:黄小玲;魏伟华;张秀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86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均为随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给予观察组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给予对照组仅应用苯巴比妥治疗.结果:观察组惊厥控制时间(11.05±2.65)min短于对照组的(15.36±4.87)min[P<0.05);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9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1%(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4.7%以及复发率6.9%等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与34.9% (P< 0.05).结论:应用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法治疗热性惊厥患儿,可有效缩短患儿惊厥控制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率与复发率.
作者:陈小元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指导排痰干预在5%高渗盐水超声雾化诱导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胸科医院治疗的200例需行雾化吸入诱导排痰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取5%高渗盐水诱导排痰,观察组患者采取指导排痰干预,对照组患者雾化吸入后自行排痰,比较两种排痰方法的成功率和期间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和痰液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诱导排痰成功率为97.0%,对照组为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痰留取量和鳞状上皮细胞及痰细胞总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后观察组患者呼气峰流速和血氧饱和度较雾化前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5%高渗盐水超声雾化诱导排痰效果较好,且指导排痰干预能够提高排痰成功率.
作者:樊瑞兰;宋涛;刘美霞;黄晓蓉;黄娥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给予壮骨片治疗再发脊柱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13至2015年收治的再发脊柱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给予壮骨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不用壮骨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腰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脊柱骨密度等指标.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后再发脊柱椎体骨折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9个月的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脊柱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对照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再发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情况分别为3例和18例,发病率分别为5%、30%.两组发病率对比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给予壮骨皮治疗再发脊柱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取得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腰痛的情况,增加患者骨密度,改善脊柱骨质,降低再发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病率.
作者:李真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