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剑飞
中西医结合神经科的学科建设已取得一些进展,如全国及各省市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人才和学术队伍的培养及成长;以及标志着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发展的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著越来越多出版发行等等.现仅就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科建设的主要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孙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治疗肛周多发性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药合并治疗方法,治疗肛周多发性尖锐湿疣34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16例对照.结果中西药合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治疗组被治愈的患者进行随防,1月内无1例复发.结论避免了电灼、激光、冷冻和手术的治疗本病造成创面大,局部不易愈合、易感染的缺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左吉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脂醇(TRD)对EAE大鼠MCP-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免疫后7 d随机分成4组:EAE组、TRD 1组、TRD 2组、TRD 3组,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注射,取脑和脊髓制成石蜡切片,进行HE和MCP-1 mRNA的原位杂交染色,比较各项临床指标.结果TRD在每只鼠每日40μg剂量下影响EAE大鼠MCP-1 mRNA的表达.结论雷公藤内脂醇可增加循环中的糖皮质激素从而抑制EAE中MCP-1mRNA的表达,抑制EAE.
作者:刘颖;刘华;马存根;马太花;梁丽云;米亚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造模大鼠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影响,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5mg/k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豆根管食通高、中、低剂量组,西药替加氟组(化疗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及受试药物,处死大鼠进行下列指标检测:①各组大鼠的体重及存活率变化;②各组大鼠肉眼及镜下病理组织学变化;③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食管组织p16、Rb、cyclin D1、CDK4、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化疗组比较,豆根管食通口服液能降低食管癌大鼠的死亡率并可恢复大鼠体重,以高剂量组为明显(P<0.01).②各药物治疗组p16、Rb表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豆根管食通高剂量组升高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yclin D1、CDK4在食管癌模型组表达率明显提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尸<0.01).结论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抗癌作用的分子机理可能是通过上调抑癌基因p16、Rb,下调癌基因cyclin D1、CDK4的表达,阻断细胞由G1期→S期过渡,从而抑制大鼠食管癌细胞生长.
作者:王新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形成溃疡性结肠炎的建立方法.方法小鼠自由饮用3%DSS7d产生急性炎症模型,此后继续饮用自来水14d产生慢性炎症模型.结果急、慢性炎症模型小鼠的大体观察及组织学病理改变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结论单次使用DSS诱发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可用于相关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永锋;陈如山;吴正治;杨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慢性进行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其主要病因为吸烟和空气污染,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常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COPD急性加重时,若Pa02<60 mmHg或PaCO2>50mmHg,则是提示Ⅱ型呼吸衰竭.近年来,应用无创机械通气(BiPAP)成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第一线手段[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BiPAP合中药超声雾化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6例,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与同道共勉.
作者:孙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西药中药化的基本研究方法为临床研究.具体方案和作法:对患者进行西医药学诊断,给予相应西药治疗后,再诊断判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在给药前后,亦作中医药学诊断,并判定疗效.根据中医药学诊断所见患者身体变化情况,并结合西医药学诊断结果,归纳确定所用西药的中药基本内容.至于其它研究方法,如动物实验、文献研究等,亦可考虑选用.但文献及动物试验研究结果,仅供临床参考,终由临床研究完成西药中药化.
作者:张卫强;高新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作者概述了近年来红景天在药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有关红景天的抗肿瘤、抗衰老、抗寒冷等多种药理作用.提示红景天可作为中药制品、保健品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者:李美华;李秋实;张桂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心肌梗塞患者心血管事件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共选择156例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联合中药抗抑郁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结果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两组死亡事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对心肌梗塞患者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应该给予充分重视.
作者:程金峰;陈拥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根据中药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原因的分析,提出预防中药ADR发生的应对措施,以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以期将中药ADR降到低,让其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杨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耳鸣多为主观症状,其病因复杂,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多属难治病范畴.在听觉的传导路上任何部位的刺激性病变,均可出现耳鸣.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障碍,常见的症状为眩晕,很少有耳鸣[1].近2年来,我们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者261例,其中伴耳鸣者仅35例,占13.4%.现就35例耳鸣者的临床表现与脑核磁共振扫描(MRI)、脑血管多普勒超声(TCD)的相关性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陆曦;谢卉;郑依勇;陈金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常见中医证候分型中黏附分子的表达,比较痰浊阻遏证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实验检测相结合,设正常对照组24例,以社区老年人155例为研究对象,经中医辨证分型有痰浊阻遏证组4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水平,分析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中医证候痰浊阻遏组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在60~76岁之间[(66.38±4.24)岁];①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在正常对照组为(3.148±1.200)ng/mL,在痰浊阻遏证组为(4.30±1.46)ng/hL,显著增高(P<0.01);②痰浊阻遏证组血清P-选择素为(11.53±8.58)ng/mL、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为(12.42±5.25)n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痰浊阻遏证组中sICAM-1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探测在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分子,可能是中医证候分型差别存在的物质基础,寻求中医药诊治的新的切入点.
作者:张茂华;金国健;樊锦秀;朱红;朱慧民;谢英姿;王志敏;王国芬;杨铁伟;万卫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尿蛋白排泄率(UAER):20~200μg/min123例,分3组进行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UAER、血压、内皮素含量等.结果治疗后中药组空腹血糖、血压、UAER、血浆TXB2及内皮素含量显著下降,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该中药复方能保护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其作用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郑士荣;张景红;朱宇清;蔡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拟通络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理.方法经颈外动脉注入血凝栓子加山莨菪碱皮下注射,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以记忆力试验检测模型,另测量各组大鼠脑内皮层、丘脑、海马、纹状体部的SOD活性和脑内及血清NO含量.结果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学习记忆力明显增强,脑4部位SOD活性和NO含量增加(P<0.01或P<0.05),血清NO无明显改变.通络益智方对脑皮层SOD、NO含量的影响明显强于对照药三乐喜(P<0.01),该方对脑其余3部位的SOD、NO的影响与三乐喜相当(P>0.05).结论通络益智方具有提高血管性痴呆动物脑内SOD活性,增加NO含量,改善脑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崇泉;张炜宁;孙兆泉;金幼兰;王风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Ramsay Hunt综合征是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2病毒)侵犯膝状神经节引起的面神经麻痹,除面瘫外,病侧乳突部疼痛,以耳廓和外耳感觉迟钝,外耳或鼓膜出现疱疹为特征.糖尿病并发Ramsay Hunt综合征临床较少见,治疗较困难,笔者自1998年5月至2002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金雄;潘振彬;张志峰;司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降逆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口服降逆和胃汤,每日1剂;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疗程为6周.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疗效、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分级和积分评价.结果应用降逆和胃汤和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痊愈率37.78%,总有效率为84.45%;对照组痊愈率为36.67%,总有效率为83.34%;两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胃镜下,治疗后两组0级均明显增多,Ⅲ级均为0;治疗组愈合率为48.89%、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愈合率为46.67%、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后组内胃镜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该结果显示,降逆和胃汤在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烧心、反酸和胸痛等临床症状、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以及促进胃镜下食管炎的愈合等方面的疗效与奥美拉唑的疗效相近.结论降逆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钟毅;周红;钟灵;赵自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纤汤(自拟方)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和门诊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活血化纤汤每日1剂,早晚2次煎服,疗程共3个月.对照组60例基础治疗同治疗组,强肝胶囊每天2次,每次4片.观察肝功能、B超以及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HA、Ⅲ-C、Ⅳ-C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显效29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分别为16例、18例、25例、56.7%.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纤汤抗肝纤维化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李秋霞;关春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撬拔复位对跟骨骨折治疗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50例符合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本试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骨圆针撬拨为主结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练功和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8~12个月,平均10个月.通过对患者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跟骨Bohler角和跟骨角等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从而评价两种治疗方案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效果.结果两种方案治疗效果表示:①在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②在恢复Bohler角和纠正跟骨增宽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较好作用(P<0.05);③在治疗后总的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撬拔复位结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疗法与切开复位相比具有方法简单、疗效好、并发症少、且治疗费用少等优点,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魏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作者从建立正确标引医学文献主题词的观点出发,阐述了主题词对揭示论文主题的深刻涵义以及如何才能准确全面地标引主题词,详细论述主题标引的原则和方法,旨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撰写医学论文时能给出准确的主题词以利于论文的被检索和引用,为检索人员查找医学文献提供一条便捷的途径.
作者:李晓萍;李欣欣;王丽;李耀芳;吴正治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建立中西医结合睡眠疾患研究诊疗中心的迫切性睡眠障碍的困扰已涉及到中国近数亿人中,其中失眠患者估计为1.5亿,睡眠不良者近3亿,生活在城市者2亿以上.成年人中50%可能一生均有睡眠障碍的经历,职业女性更高达80%.睡眠占人生1/3时间,然而人们至今对睡眠的发生和功能等知之甚少,随着社会-生理-心理生物模式的不断变化,睡眠障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谌剑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