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环驱动仪在大肠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

李沙沙;王立平

关键词:肠肿瘤, 护理, 深静脉血栓, 循环驱动仪
摘要:目的 探讨循环驱动仪在预防大肠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病房大肠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循环驱动仪应用于患者下肢,每6小时1次.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有19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1.7%;观察组患者有10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170,P<0.05).对照组轻度栓塞8例,中、重度11例;观察组轻度栓塞8例,中、重度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548,P<0.05).结论 在大肠癌术后患者中应用循环驱动仪可以明显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对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惊恐发作的效果

    目的 探讨患者在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惊恐发作的原因及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障患者完成伽玛刀治疗计划.方法 应用认知疗法、放松疗法、心理疏导对36例伴有惊恐发作的癌症患者进行综合性心理治疗,对治疗前、后焦虑量表(SAS)进行测评.结果 通过心理干预,33例(91.7%)患者顺利完成伽玛刀治疗计划,治疗后SAS分值均明显降低[(57.00±6.49)比(63.75±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8,P<0.05).结论 伽玛刀治疗中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防治惊恐发作.

    作者:齐文杰;康静波;郭勇;张新红;蔡昌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金的达标理论在国内外社区护理应用的研究进展

    运用护理理论及相关理论可以指导医院、社区健康机构以及家庭中的护理实践,为被照顾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终达到提高患者健康状况的目的[1].近五十年来护理学科逐渐开始形成自身的理论[2],达标理论是其中之一,该理论被证实对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起到了的良好的指导作用,但国内对其应用相对较少,本文将对该理论在国内外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作者:刘娜;朱雪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干部病房开展“身心并护”服务的实践

    目的 推行“身心并护”举措,全面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方法 收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干部病房住院患者97例,结合护理临床路径,有针对性地开展“身心并护”服务,制定患者个性化的心理档案,将音乐理疗、肌肉放松、手指操等融入日常护理中.结果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达到资源共享;评估患者情绪,给予不同服务措施;注重沟通,增进护患关系.结论 通过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精神心理支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作者:白云娟;王晓媛;余燕燕;沙薇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等待期实施音乐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 评价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等待期实施音乐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132例动脉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6例,除常规护理外,手术前等待期间给予音乐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及动脉瘤破裂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值均低于干预前[(127.37±25.41) mm Hg/(129.57±23.94) mm Hg],[(76.35±13.67) mm Hg/(80.07±13.88) mm Hg,[(78.28 ±12.00)次/分/(86.11±11.61)次/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5,-3.90,5.43;P<0.01).观察组无动脉瘤破裂患者,对照组有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x2=4.55,P>0.05).结论 在等待期对动脉瘤手术患者实施音乐干预,可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使血压、心率稳定,对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玉香;王伟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中的废物利用

    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会大量应用5% 500 ml,10% 500ml,0.9% 500 ml液体,目前我院此三类进药多为袋装液体,应用前将外包装塑料袋撕开后取出,一般外包装袋作为废品丢弃,由此产生大量的塑料垃圾,与当今节约型社会建设、低碳环保式生产的大趋势相违背.这些外包装袋经较为严格的消毒灭菌程序,可二次利用,既不会增加患者二次交叉感染的风险,又方便了护理工作,对此类废物进行二次增值利用,响应卫生部在医院管理年上提出建设节约型医院的号召,获得了科里护患的好评,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岑;赵春清;刘湘玫;秦娟;邱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烧伤是指热力,包括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1].随着人们对烧伤休克机制认识的逐步深入及液体复苏水平的提高,烧伤休克的发生率逐渐降低,大部分患者均能度过休克期[2].由于休克期度过的平稳与否将影响烧伤治疗全过程,故提高休克期液体复苏的质量是严重烧伤救治成功的关键[3].为此,笔者对烧伤的严重程度分类、休克期的病理生理、复苏公式及成分的选择、影响休克期补液量的因素、液体复苏的监测指标及液体管理过程进行综述,旨在为护士提供系统的休克期液体复苏知识,改善液体复苏的质量.

    作者:黄苗;谭惠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罗氏血凝仪CoaguChek XS在房颤抗凝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oaguChek XS血凝仪在房颤抗凝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2例口服华法林的房颤患者分别应用血凝仪末梢血检测法和实验室静脉全血检测法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评价CoaguChekXS血凝仪测定INR值的准确性.结果 62例患者末梢血检测INR平均值为(2.04±0.57),静脉全血INR平均值为(2.06±0.56),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11,P=0.366).结论 CoaguChek XS血凝仪有望在房颤抗凝管理体系中推广应用.

    作者:卢晓英;陈汝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书写的质量进行前瞻性分析,找出问题,制定措施,减少书写错误,提高质量.方法 成立质控小组,绘制记录单书写流程图,查找实施管理模式前、后各500份记录单中影响书写质量的潜在失效模式,计算危机值,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结果 实施管理模式前失效模式中漏填项目得分(354.60±58.51),描述欠准确得分为(276.00±80.35),与麻醉记录单不符(220.80±24.37),涂改、字迹不清(213.60±22.91)危机值高的4个项目,在管理后得分均明显下降[漏填项目(161.80±40.69),描述欠准确(152.16±33.42),与麻醉记录单不符(120.00±19.62),涂改、字迹不清(118.26±27.73)],实施管理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68,4.439,12.003,11.017;P<0.05).结论 FMEA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应用于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质量控制,能准确地发现流程中存在的漏洞,采取针对性地措施,充分发挥系统防御对缺陷的屏蔽功能,能有效地提高护理单书写质量.

    作者:夏菱;刘瑞琴;刘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行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5例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的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预防感染、提前应用预防排斥药物、关注术前散瞳情况;术中注意是否有虹膜粘连、防止高眼压、减少内皮细胞损伤;术后预防排斥反应、抗炎、预防感染;出院前注意事项宣讲.结果 15例患者手术后视力平均提高0.3,眼压在正常范围,术后随诊6个月内无1例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角膜植片均保持透明,患者满意程度高.结论 角膜移植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眼部病情复杂,手术后容易发生角膜移植免疫排斥,良好的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怡琳;王燕;刘文猜;王颖;王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分层次管理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分层次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对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强化服务理念,实施“分层次管理”,注重环节质量控制,制定专科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患者及家属实施人文关怀服务,开展出院患者电话回访,定期下乡为群众诊疗.结果 94.28%护理人员认为使用护理服务项目流程,工作目的性强,护理工作环节紧扣;门诊、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由实施前89.9%,90.69%上升至实施后94.6%,97.37%;电话回访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70.98%上升至实施后95.36%;门诊就诊人数逐年上升;医院首次被确定为国家级全科医生培训基地,院领导班子连续7年获市好班子称号.结论 分层次管理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同时,能提高员工综合整体素质和医院核心竞争力.

    作者:华静;倪静玉;黄亚娟;郑璐;李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组包干责任制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小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菏泽市立医院首批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消化内科为试点病房,采用小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排班分管患者,比较实施此护理模式前后6个月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呼叫器响铃次数.结果 实施小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前消化内科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基础护理(88.4±3.8)、危重护理(91.5±2.1)、护理安全(86.9±4.3)、护士长管理(90.10±2.9)、三基考核成绩(89.5±4.0),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7.4±8.3)%,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3.1%,每天每人呼叫器响铃次数为(4.40±1.71);实施小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基础护理(95.4±3.2)、危重护理(94.0±2.2)、护理安全(95.2±2.6)、护士长管理(92.9±2.8)、三基考核成绩(91.2±3.0),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0.0±4.2)%,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6.1%、每天每人呼叫器响铃次数为(1.22±1.02).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245,6.863,4.036,2.323,2.121,8.383,53.374,11.284;P <0.05).结论 实施小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田桂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一次性吸痰管与输血器在中药滴注灌肠中的巧用

    我科是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病区,中药口服及灌肠是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中药保留灌肠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直肠至结肠,使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黏膜吸收以治疗肠道肿瘤疾病的一种外治法.常用有直肠注入法和直肠滴注法.传统灌肠筒等不适合患者,通过反复临床实践,采用了一种患者能耐受且能提高疗效的简单易行的操作.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黄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气管切开术后佩戴金属气管套管出院患者出院指导需求调查

    目的 调查气管切开术后佩戴金属气管套管患者对出院指导的需求.方法 选择2009-201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病房行喉肿瘤切除+气管切开术,术后佩戴金属气管套管出院的76例患者进行出院指导,于1个月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出院指导内容的需求.结果 76例患者均表示出院指导内容对家居护理有帮助,76.3%的患者认为护士的表达清楚,85.5%的患者认为目前的出院指导内容完善.通过调查,患者还为进一步延伸护理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建议.结论 完善的出院指导内容对气管切开佩戴金属套管出院患者更好的家居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蔡永华;刘金港;王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前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捐献肾脏供者术前真实的心理体验,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立意取样法选取12例拟行活体肾移植供者,进行深入访谈,将获得的资料依据现象学理论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 供者捐肾的动机包括帮助的期望、简单逻辑、道德责任、外界压力、受者的认同、希望从受者提高的健康中获取利益及从做善事中得到自尊需求;面对肾脏捐献时的反应有欣慰与兴奋、矛盾与忧虑;捐献的心理过程;对受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期望及对自身的期望.结论 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前经历了特殊的心理体验,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供肾的动机,引导理性捐肾;评估供者的心理历程,提供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帮助供者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接受肾移植手术.

    作者:任春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进展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可杀死癌细胞,控制肿瘤的发展.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OM)是指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的一类炎症,表现为口腔黏膜红斑、脱皮、溃疡形成、出血和渗血[1].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头颈部放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将近100%,已成为患者放疗中为严重的制约因素[2].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后,会造成患者口腔疼痛、进食困难,营养不良.严重的OM使患者对治疗的承受能力降低,常导致放疗中断乃至失败,影响治疗连续性;另外,致病原体通过破损的黏膜屏障向全身扩散增加感染的机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麻醉镇痛及肠内营养的使用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效果[2-5].因此,寻求一种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就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黄璐;宋瑰琦;朱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快速康复护理对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总医院王庄分院外科接受胃肠道手术患者80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专科护理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第1次排便时间分别为(68.35±20.23)h、(40.76 ±5.45)h和(16.62±9.46)h,均短于对照组的(96.10 ±33.48)h、(94.42±10.37)h和(23.54±11.03)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2,9.98,10.69;P <0.05);观察组腹泻率及便秘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35.51±12.01)h、康复治疗开始时间(24.10±7.32)h、拔管时间(30.21±9.07)h及住院时间(12.36±5.41)d均少于对照组的(49.56±15.27)h,(38.62±10.62)h,(40.04±10.42)h,(20.04±10.4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2,10.45,10.09,8.90;P<0.05).结论 肠道手术后给予患者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改良式口罩吸氧装置的临床运用

    由于眼科局部麻醉手术的特殊性,需要在面部铺盖三层以上的无菌巾,大多数患者在术中容易出现闷热、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烦躁等,部分患者常因缺氧而躁动,甚至还会导致手术的停止,即使通过鼻导管吸氧有时也不能改变患者的主观感受,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科自行设计了改良式口罩吸氧装置,经临床运用,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儿童雾化吸氧装置里的面罩一个,成人面罩吸氧管部分组装如图l所示.

    作者:汪子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路径在猩红热患者诊疗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猩红热患者诊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猩红热患者60例为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的工作流程进行诊疗护理;抽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采用传统的工作流程进行诊疗护理的猩红热患者4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住院日、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认知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758.2±41.2)元,对照组(1248.3±298.3)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0;P <0.05);两组平均住院日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猩红热疾病健康知识的认知及患者满意度,降低了住院费用.

    作者:谭文辉;张秀;吴丹;谢杨新;张柳;陈茜;张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巧用输液辅助导管配置化疗药物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各种类型的化疗药物不断被开发和应用.研究表明在配制化疗药物过程中,可形成肉眼看不到的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工作间空气或工作台表面可测到抗癌药物,而且药物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吸入或吞食低剂量药物,导致诱变性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的危险.常规使用注射器配制化疗药物的抽吸、拔针过程中,增加了注射器针头穿刺瓶塞的几率,常有药物溢出.笔者经反复实践总结了一种简单而又能有效地减少配置液体化疗药物时药剂弥散、外渗、滴漏的方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仇淼;左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紫杉醇试验量滴注法减少过敏时药品浪费的方法

    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滴注过程中易发生过敏反应,临床上常规应用地塞米松、苯海拉明、H受体拮抗剂进行预处理.但仍有少数患者用药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必须中断治疗,从而造成药品浪费.紫杉醇价格昂贵,给患者造成了较大损失.为了将过敏反应给患者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低,笔者摸索出了一种紫杉醇使用中的试验量滴注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明义;胡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