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血液科患者化疗并发症的影响

钟勤

关键词:护理, 中西医结合, 白血病, 血液科, 化疗,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血液科患者化疗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措施,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观察组完全依从患者(83.87%),对照组为51.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380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384,0.870,0.184,4.29,0.267,0.184,2.079,0.519,0.267;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中躯体功能(68.25±9.02)、情绪功能(58.62±9.45)、角色功能(68.97±4.34)、社会功能(57.22±3.13)、认知功能(73.86±8.47),均高于对照组的(52.48±8.73),(43.21±9.07),(50.61±4.17),(48.35±3.08),(49.92±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9947,6.550 3,16.984,11.246,11.016;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血液科化疗患者具有重要影响,应用于白血病化疗患者,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依从性好,生活质量高.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康复护理对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总医院王庄分院外科接受胃肠道手术患者80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专科护理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第1次排便时间分别为(68.35±20.23)h、(40.76 ±5.45)h和(16.62±9.46)h,均短于对照组的(96.10 ±33.48)h、(94.42±10.37)h和(23.54±11.03)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2,9.98,10.69;P <0.05);观察组腹泻率及便秘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35.51±12.01)h、康复治疗开始时间(24.10±7.32)h、拔管时间(30.21±9.07)h及住院时间(12.36±5.41)d均少于对照组的(49.56±15.27)h,(38.62±10.62)h,(40.04±10.42)h,(20.04±10.4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2,10.45,10.09,8.90;P<0.05).结论 肠道手术后给予患者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巧用废弃的氯化钾口服液药瓶

    在临床给药治疗过程中,会遇到有的患者因病情所需,要服用或外用一些自制的粉剂添加溶液,如外用的33%硫酸镁溶液,制霉菌素漱口液或口服的枸橼酸钾等溶液.在以往的溶液配置过程中,护士们会经常用一张纸,作成简易的纸质漏斗来完成整个操作.然而护士会发现在配置液体的过程中,纸质漏斗底端会接触到溶液,且操作时药粉容易撒落,有时还需要两人协同完成.为改进这种自制溶液的配置方法,我科利用废弃的氯化钾口服液瓶制成塑料漏斗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温月;张敏;曾常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行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5例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的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预防感染、提前应用预防排斥药物、关注术前散瞳情况;术中注意是否有虹膜粘连、防止高眼压、减少内皮细胞损伤;术后预防排斥反应、抗炎、预防感染;出院前注意事项宣讲.结果 15例患者手术后视力平均提高0.3,眼压在正常范围,术后随诊6个月内无1例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角膜植片均保持透明,患者满意程度高.结论 角膜移植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眼部病情复杂,手术后容易发生角膜移植免疫排斥,良好的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怡琳;王燕;刘文猜;王颖;王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胜任力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胜任力特征,为医院制定护理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5-6月,采用分层、随机、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193名护理人员,应用护理人员胜任力要素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其胜任力构成要素不同.结论 基于胜任力的护理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可有望达到明确护士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和要求,充分调动其自我成长的积极性,促进护理人才成长的目的.

    作者:王幼芳;王芳;李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G5振动排痰机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G5振动排痰机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采用G5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昏迷患者资料,与采用传统人工拍背方式排痰93例患者进行排痰量、排痰效果、血氧饱和度及护士疲劳程度的多参数比较.结果 采用G5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患者排痰量[(35.3±10.28)比(30.9±11.45)ml/d]、血氧饱和度[(97.6±6.98)%比(90.7±7.68)%]均优于传统人工拍背方式排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91,8.437;P<0.05),两组患者排痰效果及护士疲劳程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140,17.213;P <0.01).结论 G5振动排痰机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排痰疗效优于传统的人工拍背排痰方式,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了临床护士的劳动强度,值得作为一项常规护理手段加以运用.

    作者:张琴;程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Roy适应模式护理程序培训提高护士专业护理能力的效果

    目的 提高护士对Roy适应模式的认知与正确应用,探寻将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到位的临床护士培训方案.方法 针对2004-2009年ICU专科护士培训课程临床实践的102名ICU护士完成的“运用Roy适应模式理论护理重症患者的个案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应用Roy适应模式实施护理程序”培训方案,对2010-2011年进行临床实践的62名ICU护士实施方案培训.结果 62名ICU护士通过培训,100%顺利通过ICU专科护士培训课程“个案”的终期考核.结论 Roy适应模式护理程序培训提高了ICU护士运用Roy适应模式完成重症患者个案护理的水平,有效提高了护士专业护理能力.

    作者:朱力;都菁;郭海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气管切开术后佩戴金属气管套管出院患者出院指导需求调查

    目的 调查气管切开术后佩戴金属气管套管患者对出院指导的需求.方法 选择2009-201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病房行喉肿瘤切除+气管切开术,术后佩戴金属气管套管出院的76例患者进行出院指导,于1个月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出院指导内容的需求.结果 76例患者均表示出院指导内容对家居护理有帮助,76.3%的患者认为护士的表达清楚,85.5%的患者认为目前的出院指导内容完善.通过调查,患者还为进一步延伸护理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建议.结论 完善的出院指导内容对气管切开佩戴金属套管出院患者更好的家居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蔡永华;刘金港;王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改良式口罩吸氧装置的临床运用

    由于眼科局部麻醉手术的特殊性,需要在面部铺盖三层以上的无菌巾,大多数患者在术中容易出现闷热、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烦躁等,部分患者常因缺氧而躁动,甚至还会导致手术的停止,即使通过鼻导管吸氧有时也不能改变患者的主观感受,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科自行设计了改良式口罩吸氧装置,经临床运用,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儿童雾化吸氧装置里的面罩一个,成人面罩吸氧管部分组装如图l所示.

    作者:汪子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巧用输液辅助导管配置化疗药物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各种类型的化疗药物不断被开发和应用.研究表明在配制化疗药物过程中,可形成肉眼看不到的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工作间空气或工作台表面可测到抗癌药物,而且药物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吸入或吞食低剂量药物,导致诱变性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的危险.常规使用注射器配制化疗药物的抽吸、拔针过程中,增加了注射器针头穿刺瓶塞的几率,常有药物溢出.笔者经反复实践总结了一种简单而又能有效地减少配置液体化疗药物时药剂弥散、外渗、滴漏的方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仇淼;左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前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捐献肾脏供者术前真实的心理体验,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立意取样法选取12例拟行活体肾移植供者,进行深入访谈,将获得的资料依据现象学理论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 供者捐肾的动机包括帮助的期望、简单逻辑、道德责任、外界压力、受者的认同、希望从受者提高的健康中获取利益及从做善事中得到自尊需求;面对肾脏捐献时的反应有欣慰与兴奋、矛盾与忧虑;捐献的心理过程;对受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期望及对自身的期望.结论 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前经历了特殊的心理体验,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供肾的动机,引导理性捐肾;评估供者的心理历程,提供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帮助供者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接受肾移植手术.

    作者:任春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强化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在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8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C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在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后症状缓解时间为(3.42±0.390)d,少于对照组的(4.81 ±0.2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91,P<0.05);CCU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5.04±0.559)d比(7.18±0.8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28,P<0.05);住院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13.800±2.061)d比(16.642±2.8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5,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比(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78,P<0.05).结论 强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增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能够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减少CCU治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和降低死亡率.

    作者:戴晖;武卫民;王玉娟;闫海春;闫丽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组包干责任制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小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菏泽市立医院首批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消化内科为试点病房,采用小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排班分管患者,比较实施此护理模式前后6个月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呼叫器响铃次数.结果 实施小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前消化内科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基础护理(88.4±3.8)、危重护理(91.5±2.1)、护理安全(86.9±4.3)、护士长管理(90.10±2.9)、三基考核成绩(89.5±4.0),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7.4±8.3)%,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3.1%,每天每人呼叫器响铃次数为(4.40±1.71);实施小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基础护理(95.4±3.2)、危重护理(94.0±2.2)、护理安全(95.2±2.6)、护士长管理(92.9±2.8)、三基考核成绩(91.2±3.0),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0.0±4.2)%,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6.1%、每天每人呼叫器响铃次数为(1.22±1.02).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245,6.863,4.036,2.323,2.121,8.383,53.374,11.284;P <0.05).结论 实施小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田桂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过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在库欣综合征患者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 探讨过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ST)在库欣综合征患者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共收治138例可疑库欣综合征、肥胖症和高血压病的患者,实施过夜LDDST,对及时配合医生、准确地进行试验、完成试验数据的采集等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8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了试验,68例患者在过夜LDDST中各个血清皮质醇水平不被抑制,结合其他辅助检查、试验诊断为库欣综合征.结论 LDDST作为库欣综合征定性诊断中具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试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库欣综合征的诊断和门诊库欣综合征的筛选,特别是早期病例和非典型病例的鉴别诊断,在进行试验过程中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工作,配合实验室准确完成试验数据的采集,以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

    作者:秦娟;边丽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书写的质量进行前瞻性分析,找出问题,制定措施,减少书写错误,提高质量.方法 成立质控小组,绘制记录单书写流程图,查找实施管理模式前、后各500份记录单中影响书写质量的潜在失效模式,计算危机值,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结果 实施管理模式前失效模式中漏填项目得分(354.60±58.51),描述欠准确得分为(276.00±80.35),与麻醉记录单不符(220.80±24.37),涂改、字迹不清(213.60±22.91)危机值高的4个项目,在管理后得分均明显下降[漏填项目(161.80±40.69),描述欠准确(152.16±33.42),与麻醉记录单不符(120.00±19.62),涂改、字迹不清(118.26±27.73)],实施管理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68,4.439,12.003,11.017;P<0.05).结论 FMEA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应用于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质量控制,能准确地发现流程中存在的漏洞,采取针对性地措施,充分发挥系统防御对缺陷的屏蔽功能,能有效地提高护理单书写质量.

    作者:夏菱;刘瑞琴;刘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优化癌痛评估与健康教育在无痛示范病房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化癌痛评估与健康教育在无痛示范病房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1月选取四川省肿瘤医院无痛示范病房96名护士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实施优化癌痛评估与教育前后半年护士专业成就感、理论考试成绩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优化癌痛评估与健康教育后96名护士专业成就感分数由(6.92±1.77)分提高至(11.93±2.38)分,理论考试成绩由(89.11±.8.27)分提高至(95.24±5.3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41,6.33;P <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42.5%提高至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11,P<0.01).结论 优化癌痛评估与教育,消除了癌痛患者疼痛误区,减轻了患者痛苦,增加了患者治疗信心,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文彦;徐静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对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惊恐发作的效果

    目的 探讨患者在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惊恐发作的原因及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障患者完成伽玛刀治疗计划.方法 应用认知疗法、放松疗法、心理疏导对36例伴有惊恐发作的癌症患者进行综合性心理治疗,对治疗前、后焦虑量表(SAS)进行测评.结果 通过心理干预,33例(91.7%)患者顺利完成伽玛刀治疗计划,治疗后SAS分值均明显降低[(57.00±6.49)比(63.75±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8,P<0.05).结论 伽玛刀治疗中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防治惊恐发作.

    作者:齐文杰;康静波;郭勇;张新红;蔡昌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循环驱动仪在大肠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环驱动仪在预防大肠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病房大肠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循环驱动仪应用于患者下肢,每6小时1次.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有19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1.7%;观察组患者有10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170,P<0.05).对照组轻度栓塞8例,中、重度11例;观察组轻度栓塞8例,中、重度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548,P<0.05).结论 在大肠癌术后患者中应用循环驱动仪可以明显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

    作者:李沙沙;王立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例慢性肾衰竭合并强直性脊柱炎腹膜透析患者外口换药方法的改良及护理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CRF)合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行腹膜透析时外口换药方法改良及患者管理.方法 针对1例CRF合并AS行腹膜透析患者有低头弯腰动作困难,无法按常规方法独立完成外口换药操作的现象,采取对照镜中影像操作法,将常规的圆形消毒法改为双半圆形消毒法,辅以心理护理,加强培训力度及随访观察.结果 患者能按改良方法独立完成外口换药操作,顺利出院,随访半年无腹透并发症发生,外口愈合良好.结论 改良的外口换药方法(对镜操作及双半圆消毒法)在帮助CRF合并AS腹膜透析患者实现自我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海燕;范凤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后第2~3天股动脉穿刺点出血的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预防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第2~3天股动脉穿刺点出血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将448例经股动脉穿刺行DSA术患者以投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240)例和观察组(208例),对照组予常规DSA术后24h内护理,观察组增加术后第2~3天的护理干预,注重识别穿刺点出血相关因素,实施防范性宣教和行为引导,避免术后患者过度活动导致穿刺点张力过大而出血.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出血情况.结果 DSA术后第2~3天,对照组穿刺点出血13例,观察组穿刺点出血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11,P<0.05).结论 DSA术后第2~3天穿刺点出血机会仍较大,实施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第2~3天穿刺点出血机会.

    作者:李彦颖;杨哲贤;李少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首诊护士负责制下的健康教育路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首诊护士负责制下的健康教育路径在纤维支气管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72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按检查号的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由首诊护士负责采用教育路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主动配合及舒适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5.34%,对照组为69.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1,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83%,对照组7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3,P<0.01);观察组患者主动配合80例,对照组4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7.45,P<0.01);检查中观察组出现恐惧感、咽喉不适、憋气感、恶心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教育路径可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配合检查全过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满意度.

    作者:刘春珍;向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