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将
目的:了解家庭保健相关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及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相关基线资料选自于2013年-2015年期间本院诊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设其中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患儿40例为对照组,另40例除对症治疗外联合家庭保健护理干预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护理措施方案对患儿临床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并发症概率为2.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15.0%,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两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患儿疼痛程度用FLACC量表进行评估,观察组患儿重度疼痛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两者间有差异(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患儿应重视家庭为中心模式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但能够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同时可控制相关并发症概率,缓解疼痛程度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重视。
作者:陆和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清胰汤联合生长抑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AP患者4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拟定的我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采用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在给予两组相同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治疗组清胰汤鼻饲治疗。通过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来比较两者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临床及生化指标恢复程度及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清胰汤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性。
作者:黄帆;景鸿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围生产期产妇焦虑状况和分娩方式的产前护理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孕产妇共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行常规定期产检,试验组在产前2个月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产妇焦虑状况和分娩方式。结果:试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产期孕产妇焦虑状况和分娩方式的产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情况,具有很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抗氧化状态和膳食营养摄入之间的关系。方法:58位子痫前期患者,通过(FFQ获得膳食摄入信息, ELISA法检测血清TAC,分析其与营养膳食摄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摄入的维生素E低于膳食参考摄入量,并与血清TAC呈正相关(r =0.367,P =0.367)。摄入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核黄素、铜和血清TAC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摄入的维生素E与血清TAC呈正相关。其他微量元素膳食摄入量和血清TAC之间的无明显相关性。孕产妇营养摄入与子痫前期和女性抗氧化状态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
作者:吴锡链;陈波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本地区0-7岁儿童家长对二类疫苗的认知、行为、效果的差异性,总结分布特征,为更好开展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工作提供客观的数据资料,并且有助于为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开展不同宣传方式,达到提高二类疫苗接种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对策。结果(1)二类疫苗在实际接种中存在的问题:家长对二类疫苗整体了解较为缺乏;公共媒体等平台对二类疫苗的正确宣传仍不够;影响接种二类疫苗接种率的因素仍存在诸多方面;对接种二类疫苗后所达到的效果认识不够等。(2)针对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家长自身可加强对疫苗专业知识的进一步了解;继续重视对居民开展疫苗免疫和传染病知识的宣教;加强对疫苗接种人员的行为规范性的管理;工作当中需加强对二类疫苗效果的重视等。
作者:伍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使用会阴无保护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4年6月到2016年5月于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021例临床资料,将采用会阴无保护分娩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会阴保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产后出血及会因侧切等情况。结果:经过分析统计,观察组的会阴裂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vs61.61%),产后出现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vs2.9%)结论:采用会阴无保护技术对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助产,可以有效提高产妇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个体化护理在提高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物依从性的效果,总结癌痛护理经验。方法:以2014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恶性肿瘤中重度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常规癌痛管理,观察组分析口服用药不依从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改进。结果:观察组第1日、第3日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口服止痛药物依从性、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物依从性差原因多样性,需针对性护理。
作者:潘颖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检查结果。结果:利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心律失常阳性率为70%,而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心律失常阳性率为40%,两种方法相比动态心电图检查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阳性率为50%,而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阳性率仅为20%,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更高,准确、快速的发现冠心病心律失常,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王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支气管异物是小儿常见的急诊之一,本病已经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相关文献资料报道,在婴幼儿意外死亡事件中有大约有7%是气管支气管异物导致。异物存留在肺内进一步引起炎症、气胸以及肺气肿和纵膈和支气管扩张等严重并发症。本次研究主要从儿内科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及其处理对策出发,目前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的主要方法有喉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胸部X线平片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同时临床可结合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诊断,并进一步通过硬质支气管镜手术取出,术后予以抗炎、止咳以及排痰等对症治疗。
作者:伍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得出该类药物合理用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96例。结果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主要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等,其中以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高40.6%;共涉及5种喹诺酮类药物,以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高。结论临床使用喹诺酮药物时应该严格判定患者的用药指征,选择合理给药途径,可将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到小。
作者:李宗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脑血栓病人护理中康复护理服务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血栓患者62例(2014年5月~2016年1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一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服务(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依从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依从率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实施康复护理服务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蔡怡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病例,总结临床护理体会。结果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治愈5例,显效及好转37例,无效或恶化2例。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积极作用,临床护理工作是静脉溶栓治疗的重要环节,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溶栓治疗的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曹莹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析胃癌术后患者护理中运用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肠外营养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胃管拔除以及经口进食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营养指标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惠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总结缺血性脑卒中卧床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治疗经验,提升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卧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8例分组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实验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细菌清除率(90.90%)明显高于对照组(61.11%),实验组疗效(96.55%)比对照组(79.31%)显著,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鼓楼区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现状,进一步分析原因和探索防控对策,为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疾控中心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全区20所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调查的20所中小学中,建立主管校长负责制的、有专人负责疫情报告的均占95%,有传染病报告制度的占85%;建立学生晨检制度的占85%,有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及追踪记录的占75%,及时规范开展网络直报的占80%;设有传染病登记本的占85%,建立传染病疫情档案、痊愈证明齐全的占65%,疫情处理记录完整的占20%;20所学校全部设有卫生室或保健室,学校配备有专职校医的有3所,占15%,其他17所学校均设有兼职保健老师。结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总体情况较好,但在个别方面依然现存在问题。建议教育、卫生部门加强协调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校传染病综合管理及防控水平。
作者:张建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研究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48例,对他们采用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结果,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康复护理后,其结果显示,实施康复后患者的状态明显优于实施护理前,前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在临床中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增加,具有医学价值,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梁翠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收检的120人份350瓶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标本进行培养与鉴定,对培养结果进行整理与归纳。结果:将120份血标本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利用56份培养其阳性,其中阳性率占有21.2%,而80.2%和70.86%分别是需氧生长和厌氧生长所占阳性培养的百分比,发现各种临床细菌有56株,其中所占比重大的是甲型幅伤寒沙门菌,共有22株,占有39%。结论:对血标本同时做需氧培养和厌氧培养可以提高细菌阳性检出率,而甲型幅伤寒沙门菌的检出率不断上升的趋势值得关注。
作者:宋义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合理的防控对于降低 H7N9禽流感的发生率以及防止其传播的功效。方法向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卫生单位的工作人员宣传 H7N9禽流感的相关知识以及防治办法,加强对于疫情的监测力度,指导人们注意发病的源头、重视消毒与感冒的治疗等。结果通过实施 H7N9禽流感的合理预防与控制的措施,该地区的人群中没有产生 H7N9禽流感的病例,在卫生单位以及禽类养殖场所中也没有发现禽流感H7N9病毒的感染情况。结论合理的防控措施能够降低 H7N9禽流感的发生率以及防止该病的广泛传播。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我国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医疗制度日趋健全,不过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医院内科护理沟通是医院工作中经常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而消化内科护理的质量与内科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状况有密切的联系,也影响着医院的治疗质量与形象。本文首先详细地介绍了消化内科护理沟通存在的问题,即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恶劣、医患费用纠纷、医护人员综合能力有待完善等,并根据这些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消化内科护理沟通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尽可能让每位患者做到满意。
作者:杜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与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变化和遵医行为情况。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贾会英;郭梅芳子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