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辉;马瑛
目的:;对血细胞形态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发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对两组患者血细胞形态阳性比例、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各方面的比较结果都具有明显差异,而且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异常血细胞形态阳性结果比较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细胞形态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和发热疾病是有直接关系的,并且血细胞可以反映患者发热情况。可以利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式来检查患者血细胞形态以及患者的血细胞数量等,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周兰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尿失禁女性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探究其对生活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1-2015.6我院收入的110例尿失禁女性患者分为A、B两组各55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尿失禁的内科护理,对B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对患者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尿失禁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越大。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ICI-Q-SF评分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B组评分结果明显优于A组,其统计学意义为P<0.05。结论对于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尿失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作者:孙嘉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首发高血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2月间本科室接收的首发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n=100)与护理组(n=100)。参照组患者提供常规临床护理服务,护理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状态变化。结果:护理组患者干预后的SAS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参照组(P<0.05)。结论:为首发高血压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降压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周闵;李瑶;王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滋阴通闭汤疗法,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4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将其按照随即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24例。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行癃闭舒胶囊口服疗法,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行滋阴通闭汤疗法,将两组患者行不同疗法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滋阴通闭汤疗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患者,女,52岁,本院职工,患者因“大便后肛门肿物反复脱出3年”于2015年2月04日入院。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专科检查:截石位:肛缘11点见皮赘生长并延及肛内,指诊未及肿物,指套无血染,肛镜下见3、7、11点齿线上粘膜隆起充血。心电图提示预激综合征。胸片未见异常。各项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肠镜结果提示:痔疮。无手术禁忌症,于2015年2月5日在肛周局麻+强化下行混合痔剥扎+美兰皮下注射术。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予磺苄西林联合奥硝唑抗感染,卡络磺止血,四磨汤通便,聚维酮碘液便后坐浴及换药等处理。2月9日上厕所过程中患者出现肛门疼痛较前增加,心悸不适,稍感呼吸困难,予卧床休息及吸氧、口服葡萄糖液后好转,追问患者,术后因肛门区疼痛活动较少,大便困难。次日患者再次出现前述情况,请呼吸科会诊后予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回示:双侧肺动脉双侧多个分支栓塞。急转呼吸科治疗,完善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小片状不规则密度增高影似成结节状,肿瘤性病变不能除外。D-二聚体阳性,颈动脉彩超提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后壁中膜增厚,双侧椎动脉管径变小左小腿肌静脉多只血栓形成。考虑急性肺血栓症(低-中危组),嘱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揉搓双下肢,抗凝、溶栓及改善循环,血栓通150mg ivgtt qd,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q12h。华法林5mg po qd并监测凝血功能,预激综合征暂无特殊处理。根据凝血功能情况调整华法林剂量,经过治疗,患者心悸不适及呼吸困难好转,3月10日复查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未见异常,于2015年3月12日办理出院。
作者:曹萌;秦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相关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择40例DVT产妇,分析其发生原因、防治与护理对策。结果:治疗与护理后,所有症状均得到了消除,治疗10~15天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然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均恢复到了正常状态。结论: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与护理,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拴形成的可能性,提升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作者:应航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4年11月间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全面护理模式,然后进行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护理效果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唐燕;何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AR患者82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鼻窦炎口服液治疗AR疗效显著,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适用于临床。
作者:朱晓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以80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予以干预,对比二组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95.00%)优于对照组(7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若要提升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应于药物治疗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全面,并具有针对性,值得推广。
作者:王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研究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2015年我院门诊药房调剂错误的148张处方,对其中的错误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2015年期间出错的处方总共有148张,差错率逐年减少。差错种类有药品的数量有误、用法与用量有误、品外包装类似,名称相似、不同剂型或者规格有误、用药禁忌有误、其他差错等等。结论: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如让药师遵守操作规范、加强药师的业务水平、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和交流、改善工作环境等等措施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差错率,为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作者:戴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口腔修复中牙体预备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本科室80例牙齿缺陷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6例,男12例,女24例;对照组44例,男30例,女14例;两组患者年龄15~28岁,平均年龄(21.5±1.2)岁。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牙体预备方法,观察修复成功率与满意度,采用两种烤瓷贴面牙体预备,分别为I型、与U型,使用双重树脂粘接,观察4~20个月,对不适应症进行调整,终观察修复后牙齿美观度。结果:观察组修复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美容中应用牙体预备方法能够保证牙体固定位置,增强牙体美观度,并发症少,修复率高,满足了患者牙体美容需求。
作者:佟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的乙型病毒肝炎患者血清HBsAg的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015年1月-12月本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BsA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这些患者血清中的Pre-S1,探讨血清HBsAg值高低与Pre-S1阳性率的关系。结果共收集HBsAg≥0.5ng/ml标本824例,血清HBsAg≥165ng/ml患者387例,其中Pre-S1阳性252例;血清100ng/ml≤HBsAg<165ng/ml患者120例,其中Pre-S1阳性45例;血清50ng/ml≤HBsAg<100ng/ml患者112例,其中Pre-S1阳性21例;血清0.5ng/ml≤HBsAg<50ng/ml患者205例,其中Pre-S1阳性23例。结论血清中HBsAg值与Pre-S1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血清中HBsAg值对于临床判断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病毒水平及复制情况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金娟;陈正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断中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筛选58例于2014年03月-2016年04月因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症状进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接受诊断的患者,以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并观察诊断情况与结果。结果: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后,58例患者中,发现颅内动脉组织出现病变的有24例(41.38%),颅外动脉组织出现病变的有19例(32.76%),颅内、颅外动脉组织均出现病变的有15例(25.86%)。结论:临床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时,选择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安全可靠,不仅能对动脉组织中病变成分的方位进行准确定位,而且还能帮助医师有效判断病变血管组织狭窄程度,以便于落实后期诊疗工作,可推荐。
作者:顾吉军;戴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保守治疗途径。[方法]对36例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采用腕关节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2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达91.67%。[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鲁应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建立分娩风险预警评估机制联合宫缩剂应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前150例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未使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分娩风险评估;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前150例分娩产妇为观察组并建立分娩风险评估机制。比较两组分娩产妇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次数、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分娩产妇中有6.0%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观察组分娩产妇中有3.3%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产后出血量发现,对照组出血量为(1287.29±538.17)ml,观察组出血量为(688.29±309.5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建立分娩风险预警评估机制及联合宫缩剂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防治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少梅;卢桂香;张润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引流调节支架在神经外科脑室外引流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脑室外引流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引流护理中使用普通输液架,观察组患者在引流护理中使用可调式悬挂架。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脑室外引流护理中,采用可调式悬挂架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简化临床护理流程,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且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许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平衡功能以及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影响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38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19例,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之上再进行平衡功能与等速躯干肌力训练,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步行能力进行对比与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步行能力都有所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平衡功能与等速躯干训练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加以进一步推广。
作者:罗利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12月—2016年5月这段期间内,以我院呼吸内科病房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在治疗期间风险出现的原因、采取的相应的风险措施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前后的病房管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结果:实施护理风险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及满意度都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达到100.0%,比实施护理风险前的患者满意度90.0%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提高了护理基础质量,减少了风险发生率,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所以,护理风险管理值得推广。
作者:申屠晓艳;王冯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如何优化疾控档案管理,有效提高疾控档案利用程度和利用效果,是当前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课题。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运用归纳统计方法,对河南省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档案进行统计与分析,提出了当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室藏档案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室藏档案利用效果的措施。
作者:李锋;李凤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麻黄碱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中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在我院实施剖宫产的产妇资料,以麻醉方式的不同进行组别划分,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36例分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另外以麻黄碱麻醉的36例分为观察组,对两组产妇术后的低血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的低血压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8%、5.56%,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优,两组差异显著。结论进行剖宫产时,在腰-硬联合麻醉中加入麻黄碱可有效降低低血压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可推广。
作者:时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