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伸;麦蕾;洪仲思;卓飞霞;杨璋斌;洪海裕
目的:研究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洋蒲桃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洋蒲桃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醛(1)、白桦脂醇(2)、白桦脂醛(3)、白桦脂酸(4)、羽扇豆醇(5)、β-谷甾醇(6)、5,7-二羟基-5-甲基二氢黄酮(7)、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二氢查耳酮(8)、2',4'-二羟基-6 '-甲氧基-3 '-甲基查耳酮(9)、5,7-二羟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10)、5,7-二羟基二氢黄酮(11)、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二氢查耳酮(12)、2'-羟基-4',6'-二甲氧基-3'-甲基查耳酮(13)、对羟基苯甲醛(14).结论:其中,化合物1~4、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吴泳樟;张玉波;陈能花;王国才;李药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滇桂艾纳香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佳培养条件.方法:以滇桂艾纳香的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增殖培养基,建立组培快繁体系.结果:0.1% HgCl2溶液灭菌10 min效果佳;茎段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以MS+ 6-BA 2.0 mg/L+ KT 1.0 mg/L+ NAA 0.5 mg/L佳,诱导率达90%;6-BA是影响增殖的主要因素,达显著水平,NAA与KT效应不显著;芽增殖的适培养基为MS+ 6-BA 2.5 mg/L+ KT 1.5 mg/L+ NAA0.2 mg/L,增殖系数为7.12;生根培养基用1/2MS+ NAA 0.5 mg/L好,生根率100%,移栽成活率93.33%.结论:该试验得到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种苗,并为规模化生产种苗提供技术指导.
作者:姚绍嫦;谭文明;蓝祖栽;利荣欢;凌征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即①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次;②模型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3 w;③黄芪注射液低剂量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3 mL/kg;④黄芪注射液高剂量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6 mL/kg;⑤卡托普利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第2天开始给予卡托普利7 mg/kg灌胃,1次/d,连续给药3 w.末次给药1h后,麻醉动物,采用右心导管法测定大鼠肺动脉压.测压后在腹腔静脉抽血检测血浆ET-1、TXB2及NO含量.取心脏,分离并称取右心室(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质量,并以RV/(LV+S)比值作为右心肥厚指数.取肺组织做HE切片,观察病理改变并计算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结果:黄芪注射液可降低野百合碱致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肥厚指数、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及血浆ET-1、TXB2含量,改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黄芪注射液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蔡梦婷;王权;韩冰;徐秀杰;王博;陈健文;刘培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比较4种石斛(铁皮石斛、球花石斛、叠鞘石斛、鼓槌石斛)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种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技术进行测定,同时对成分进行归属与比较.结果:从铁皮石斛花中鉴定出43种成分,占总含量的70.64%;从球花石斛花中鉴定出26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5.24%;从叠鞘石斛花中鉴定出31种成分,占总含量的72.85%;从鼓槌石斛花中鉴定出18种成分,占总含量的87.61%.结论:4种石斛花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差异,为石斛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文静;李进进;李桂锋;张建军;廖俊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虫草素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虫草素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24h的IC50;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24 h不同浓度虫草素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虫草素对A549细胞核内NF-κB p65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虫草素能明显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升高,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上调,而BCL-2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虫草素能抑制A549细胞质中的NF-κB p65向核内转位.以上作用均呈现量效关系.结论:虫草素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相关.
作者:张超;钟沁;张锡峰;胡代曦;何雪梅;李权伦;冯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大黄中的活性分子,探索大黄的有效物质基础.方法:选取与脑缺血有关的21个关键蛋白靶点,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大黄所含52种化合物进行联合筛选研究,并采用Cytoscape 2.8.1软件建立多成分-蛋白靶点网络模型.结果:通过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活性小分子,其中有23个与10个以上的靶点有比较强烈的相互作用.结论: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可用来寻找大黄中治疗脑缺血的活性成分,同时也给中药复方的多作用靶点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作者:路丽;关琴笑;田元新;林捷欣;梁生旺;王淑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为金银花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修订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不同商品等级金银花样品39份,用游标卡尺和电子天平对每0.5g花蕾数、每0.5g开花率、杂质含量、褐变、霉变、花营长度、上部直径、中部直径和下部直径等外观性状进行测量;采用HPLC法对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奎宁酸等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外观性状指标和内在活性成分含量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每0.5g花蕾数、每0.5g开花率、杂质含量、褐变为主成分指标.花蕾长度与木犀草苷含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褐变、上部直径与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以筛选的指标将金银花商品划分为4等.
作者:周洁;邹琳;刘伟;边丽华;王晓;张永清;Dan Staerk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骨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抽取12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以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待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戊酸雌二醇阳性对照组及补骨方高、低剂量组,连续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2 w后,摘取子宫并称量子宫湿质量,计算子宫指数;检测血清及尿中钙(Ca)、磷(P)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雌二醇(E2)水平;DXA型骨密度仪分析测定大鼠股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采用HE染色法进行股骨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增加(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尿液Ca、P含量及血清ALP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而子宫指数、股骨BMD及血清Ca、P、E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骨方高、低剂量能显著逆转上述过程.股骨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骨小梁排列稀疏紊乱,骨组织形态结构不完整,补骨方高、低剂量组骨小梁较模型组密实均匀,骨组织形态结构较完整.结论:补骨方对去卵巢致骨质疏松大鼠有良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过高的骨转换速率,减少骨吸收有关.
作者:巢传琦;蔡君;吕俊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缩泉丸和金匮肾气丸对老年大鼠尿道功能和逼尿肌β-AR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青龄大鼠)、模型组(老龄大鼠)、缩泉丸组和肾气丸组,每组12只动物.缩泉丸和肾气丸组给予相应浓度的药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6 w.检测缩泉丸和肾气丸对老年大鼠离体逼尿肌应力舒张功能和尿道压的影响,并考察其对β-AR激动剂及β3-AR拮抗剂作用下离体逼尿肌功能的影响.结果:与青年大鼠比较,老年大鼠离体逼尿肌顺应性变大;且对β3-AR激动剂BRL37344和β-AR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引起的大松驰效应(Emax)下降,故药物内在活性(IA)显著降低(P<0.01);其β3-AR拮抗剂的竞争性拮抗强度(PA2)也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缩泉丸和肾气丸均能显著降低膀胱顺应性(P<0.05);显著升高β3-AR激动剂BRL37344及β-AR激动剂ISO作用下逼尿肌条的Emax、IA、PD2(P<0.05或P<0.01);显著降低其对β3-AR拮抗剂的PA2(P<0.05).老年大鼠大尿道关闭压(MUCP)、大尿道压(MUP)和功能性尿道长度(FUL)显著低于青年大鼠(P<0.05);缩泉丸及肾气丸均能增加老年大鼠的MUCP、MUP,肾气丸能增加老年大鼠FUL(P<0.05或P<0.01).结论:缩泉丸和肾气丸对老年大鼠逼尿肌β-AR功能有显著影响,能改善膀胱逼尿肌的功能.
作者:操红缨;邝兆进;谈博;黄萍;吴清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天柏金黄散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同时鉴别天柏金黄散中的姜黄、大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姜黄素、大黄素含量.结果:姜黄、大黄在同一薄层色谱上的斑点清晰、特征明显,与对照药材呈现的现象一致.姜黄素、大黄素浓度分别在5.03~ 100.6μg/mL、3.52~ 70.4 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7.7%(RSD=1.2%)、103.7% (RSD=1.1%).结论:该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定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且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谭敏秀;张峻菁;李子鸿;李怀国;刘东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大鼠肠道中不同部位的吸收情况及与药物浓度的关系.方法: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麻醉后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测定厚朴提取物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浓度变化,计算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和吸收百分率(AR)来研究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厚朴提取物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Papp和A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不同浓度厚朴提取物中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同一肠段的Ka、Papp和A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厚朴提取物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大鼠肠道上段的吸收效果更好,越往肠下端吸收越差,且与提取物浓度无直接关系,其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转移.
作者:牛晓晨;程林忠;李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款冬花药材以及款冬根茎中款冬酮、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4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根据含量的差异及动态变化得到佳款冬花产地及佳款冬花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款冬花中款冬酮、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款冬花药材中4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甘肃产款冬花的含量普遍高于其他产地;4个不同采收期甘肃产款冬花的含量动态比较结果显示,款冬酮含量在11月份达到峰值,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含量在12月份达到峰值;款冬根茎中未检测出芦丁和异槲皮苷.结论:甘肃产款冬花的质量较好,甘肃陇西产款冬花11~12月药材质量较佳,与传统采收期相符.此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为寻找更佳款冬花产地及款冬花采收期提供了依据.
作者:厉妲;张静;梁鹂;康廷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研究,为试管苗微型块茎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植物生理学的方法,测定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CAT、POD和淀粉酶的活性.结果:在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SOD和CAT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α-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性也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而β-淀粉酶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结论:该试验初步揭示了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生理响应规律,为黄独微型块茎的诱导形成和健壮培育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
作者:尹明华;洪森荣;林国卫;柯维忠;王爱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姜黄素脂肪乳剂的处方与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姜黄素含量为指标,载药量、卵磷脂用量以及pH值为考察因素,对处方组成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外观、含量以及粒径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初乳温度、剪切时间、均质压力为考察因素,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处方工艺重现性考察.结果:优选的制备工艺重现性良好,质量可控,载药量为0.5 mg/mL,pH值为5.0,平均粒径约为200 nm.结论:确定的姜黄素脂肪乳剂的处方工艺可行,为姜黄素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俞发;张永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海金沙科植物曲轴海金沙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表皮制片、解离组织片、粉末制片对药材的茎、叶、根茎横切面组织结构及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茎横切面可见中柱周韧型,木质部呈三角状凸起,内皮层凯氏点明显.叶主脉维管束周韧型,周围被厚壁纤维围绕.根茎横切面与茎相似.粉末中可见气孔直轴式或不定式、非腺毛、孢子、纤维等.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曲轴海金沙的显微鉴别依据.
作者:黄小婕;姬生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太子参中核苷类成分,比较不同种质太子参间的差异.方法:采用QTRAP LC-MS/MS技术同时测定5个种质太子参中13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种质太子参核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核苷总量以福建柘荣(ZS2)高,贵州施秉(SB)低.福建柘荣(ZS1)与安徽宣城(XC)间核苷含量差异较小.结论:为进一步阐明生态环境对太子参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影响提供了基础资料.
作者:马阳;侯娅;邹立思;刘训红;徐力;兰才武;袁济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荔枝核皂苷对大鼠乳腺增生的作用及对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未孕雌性SD大鼠,除留正常对照组8只外,其他32只大鼠均制作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荔枝核皂苷低剂量组(0.1 g/kg)、荔枝核皂苷高剂量组(0.2 g/kg)和他莫昔芬阳性对照组(4 mg/kg),每组8只.分别灌胃给药4 w后测定乳头直径和高度,ELISA方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含量,观察乳腺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荔枝核皂苷低、高剂量可降低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头直径及高度、血清E2含量及增生乳腺组织ER、PR的表达,升高血清P含量,抑制乳腺组织增生.结论:荔枝核皂苷可明显抑制大鼠的乳腺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降低雌激素水平有关.
作者:林妮;邱玉文;何贡云;官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结合中药资源、道地药材、中药区划、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以道地药材与中药区划、贵州中药材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对发展区域经济与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及其产业化的相关性、重要性等问题加以讨论,以供发展区域经济与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及其产业化发展参考.
作者:冉懋雄;周厚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北越钩藤的根、茎、叶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为其真伪鉴别及准确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发现北越钩藤根皮层和韧皮部均较窄且都有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木质部宽广,髓部较小,偏向一侧.茎木栓层由类正方形细胞紧密排列而成,皮层较窄,韧皮部与木质部近等宽,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髓部较大,近木质部有环髓厚角细胞.叶上、下表皮均具有单细胞非腺毛,表皮下方有厚角组织,下表皮可见气孔,栅栏细胞2列,均不过主脉,主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近木质部有断续的一圈大型薄壁细胞,木质部U形,导管数个连成一线后排成辐射状等特征.非腺毛、导管为主要粉末显微特征.结论:北越钩藤的性状及显微特征可作为鉴别真伪的参考依据.
作者:付金娥;涂冬萍;韦树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配比及用量的氮、磷、钾、微量元素肥料对泽泻块茎产量的影响,为泽泻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通过大田试验建立了氮、磷、钾及微肥施肥量与泽泻产量的效应函数.结果:试验建立的二次回归方程R2 =0.8980,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可靠程度较高,各因素对泽泻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微肥>钾肥>磷肥.据频数统计优化施肥量,泽泻目标产量大于8 250 kg/hm2,95%置信区间内泽泻优施肥量为:氮肥241.45~283.55 kg/hm2、磷肥81.14 ~208.44 kg/hm2、钾肥95.57~239.42 kg,/hm2和微量元素锌肥14.32 ~ 16.18 kg/hm2、硼肥18.84 ~ 19.86 kg/hm2、钼肥0.151 ~0.159 kg/hm2.结论:氮肥保证泽泻生长,钾肥促进块茎膨大,锌、硼、钼肥配施促进泽泻生长发育及对氮、磷、钾肥的吸收.适量施用氮、磷、钾肥及锌、硼、钼肥可促进泽泻产量增加,其中,增施氮肥对泽泻的增产作用为显著.
作者:李瑶;陈兴福;彭世明;梁琴;张俊;吴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