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

张振鹏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出血, 预防,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的1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出血9例(8.2%),其中上消化道出血3例次(2.7%),腹腔内出血6例次(5.5%).术后伴有胰漏的6例(5.5%),合并腹腔感染的3例(2.7%).术后出血率(8.2%),出血后死亡率(22.2%).结论:操作精细熟练、大程度的保护组织、缝扎及及吻合确实、止血彻底、术前改善肝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瘟的处理是减少术后出血及死亡的关键.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颅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颅脑疾病大多病情重,变化快.病人能否得到及时的治疗,医生工作固然重要,但是,病人治疗恢复过程中,护理工作是及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完善的术前准备,引流管护理得当,有效预防颅内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沈瑞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血压颅内血肿清除术临床分析

    脑出血大都突然发病,进展迅速,且6~7h后.因血肿占位及血液分解产物对周围脑组织压迫损害,周围正常脑组织发生水肿、坏死,海绵样变性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从而使病人发病后不久即处于颅高压危象的边缘,即使使用大剂量脱水荆也只能收效甚微或维持时间很短,早期行血肿引流术,能明显降低颅内压及减轻周围水肿,对重症脑出血,内科治疗一般病死率为50%~60%.

    作者:卢鹏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艾滋病1例追踪随访报道

    艾滋病是由爱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1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因其巨大的危害性使得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本文就1例艾滋病患者的跟踪报道为起点,简要说明一下艾滋痛防治的重要性以及预防措施.

    作者:喻东海;李春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糖尿病在社区治疗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在自我监测治疗,社区跟踪治疗两组治疗方案,并找出合适糖Ⅱ型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风雨坛社区居民的社区筛查,找出糖尿病患者新发病例,并发病时无任何并发症的糖尿病Ⅱ型患者,使其分别接受自我治疗,社区跟踪治疗,并对所有分组患者在半年.一年,两年,三年进行跟踪回访.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结论:2种方法在治疗糖尿病并延缓并发症上均有疗效,但在可行性和并发症延缓上推荐社区跟踪治疗.

    作者:付肖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体会

    我院自2006年4月~2007年12月.用手法服位,闭合穿针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腓骨下端骨折12例.效果满意.

    作者:王有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用于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及围绝经期(本文不讨论青春期功血),传统治疗功血的方法为诊断性刮宫、药物治疗,子宫切除术等均有一定的副反应.且多数患者不能接受子宫切除术.

    作者:郝向东;张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运动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时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相当重要,它能大限度地减少功能残痰,改善生命质量.

    作者:隋希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更昔洛韦、山莨菪碱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秋冬季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水样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病原菌为轮状病毒.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更昔洛韦、山莨菪碱治疗组与病毒唑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丁绍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4例以室性心律失常入院治疗的非心脏病病例探讨

    室性心律失常是循环内科疾病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电图表现,笔者收集几年未碰到的4例以室性心律失常入院治疗的非心脏疾病病例.

    作者:张文霞;张文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64例多发骨折伴休克的救治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折伴休克的救治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共64例多发骨折伴体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平均ISS为30.1;死亡5人,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血气胸的1例,死于严重颅脑损伤2例;结论:强调院前急救早期抗休克治疗及早期内固定治疗的重要性,讨论了有关严重并发伤的处理原则.

    作者:崔志军;王志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运用气囊助产的临床价值

    正确运用气囊助产术不仅可以明确缩短产程,降低母婴并发症,转化某些难产为顺产,还可以解决产科疑难问题.

    作者:董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剖宫产指征与剖宫产术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近年来高剖宫产率.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比较剖宫产与自然分娩者产后并发症和异常情况.寻找降低剖宫产的对策以及评估剖宫产术后安全性.方法:对市医院.妇婴医院.2002年1月到2007年12月间.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5年平均剖宫产率58%.剖宫产术后2年内的并发症均高于自然分娩者.结论: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为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甘露消毒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78例

    近年来,笔者应用甘露消毒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78例,疗效满意,本文对此进行了报告.

    作者:裴建锋;褚建中;刘怀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0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后天致盲性眼病,是糖尿痛微血管并发症中重要的病变之一,是一种只有特异性改变 的眼底病变,及时的治疗能控制病情,预防糖尿病性盲的产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往往在其治疗有效阶段缺少症状,因此,早期发现有极重要的意义.

    作者:翟秀芳;刘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浅谈临床护理的教学方法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全面实施,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为了适应现代化护理发展的需要,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实习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护理教师队伍,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是当前学校临床护理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作者:祝彬;王志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体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β受体阻滞剂已由原先禁用于心力衰竭转变为心衰治疗的适应证.卡维地洛作为一种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第三代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兼有阻断β1、β2和α1受体及抗自由基、抗氧化损伤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卡雏地洛对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来评价其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

    作者:徐广慧;刘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屈指肌腱鞘管阻滞与腋路臂丛阻滞在手外科术中的应用比较

    腋路臂丛阻滞有时可引起神经损伤,回抽有血的机率较大,压迫不确切易发生血肿,如果误入血管.可以引起局麻药中毒,从比较结果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也没有屈指肌腱鞘管阻滞效果好.

    作者:王雨平;高雪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庸》的管理心理学思想

    <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一篇议论如何达到道德高标准的哲学论文.但同时<中庸>里也亦可以看到一定的中国古代管理学理念与思想,它与现代的管理心理学思想有许多类似之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作者:石丹丹;高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剂量HA配合G-CSF长程诱导缓解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HA配合G-CSF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近期疗效.方法:HHT 1mg,Ara-C 50mg静脉缓慢滴注21天~30天,当WBC≤1.5×109/L时酌情使用G-CSF(洁欣75μg~150μg每日或隔日一次,待WBC≥4.0×109/L时停用).结果:12例患者经小剂量HA配合G-CSF应用,获得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2例;完全缓解率66.7%,总有效率83.3%.结论:小剂量HA配合G-CSF治疗AML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建军;谢品方;张志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糖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糖异常与临床分废的关系,及其对判断病情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100例HIE新生儿入院时(未用药前)和治疗后72h测定血糖水平.结果:HIE分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轻中度HIE以血糖为主,重度HIE以高血糖为主.结论:HIE患儿可出现糖代谢紊乱,血糖水平愈高,预后愈差,故HIE应密切观察血糖变化,便血糖维持在正常值高限,以便及时纠正及减轻后遣症发生.

    作者:黄崇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外健康文摘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