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1例追踪随访报道

喻东海;李春影

关键词:艾滋病, 病例, 跟踪随访
摘要:艾滋病是由爱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1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因其巨大的危害性使得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本文就1例艾滋病患者的跟踪报道为起点,简要说明一下艾滋痛防治的重要性以及预防措施.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相关文献
  • 论述体检中检查餐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预后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升高,糖尿病人群在不断扩大,医务人员为棘手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得不到早期系统的诊治从而影响预后,并因多种并发症的产生而降低生活质量.能够早期诊断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对糖尿病治疗意义重大.在居民常规体检中加入餐后血糖的检测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治改善预后,对糖尿病的长期控制有着巨大意义.

    作者:刘潇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探讨直肠前突的临床诊治体会

    直肠前突为直肠前壁囊袋状向前突出,是女性常见病,直肠前壁由直肠阴道隔支持,该隔主要由骨盆内筋膜组成,内有耻骨直肠的中线交叉纤维组织及会阴体.本文就直肠前突的临床诊治体会进行探讨.

    作者:赵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部分肝癌患者危险的因素的分析

    目的:调查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中,肝癌的多种已知危险因素与肝癌发病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与生活习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案回访的形式,从大庆油田总医院病案室查阅2006年的肝癌病历作为观察组,非肝癌病历作为对照组,调查肝癌的多种已知危险因素与肝癌发病的相关性.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寻找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与生活习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性别、年龄、职业、婚姻、肿瘤家族史、月经史、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史、起病情况进行了X2检验:调查项目中的性别、年龄、职业、既往史、起病情况等调查项目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其余无显著差异.此外,肝癌患者中有肿瘤家族史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既往史、起病情况与肝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作者:全香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脑血管病的探讨

    脑血管病(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多变.有许多致病危险因素已被公认,其中生活习惯与脑血管病之发病密切相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六种不良生活习惯进行了介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毛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枣庄地区中老年常住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与相关因素调查

    采用抽样分层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对枣庄地区1300名40岁以上成人进行问卷调查及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糖耐量受损、高血压病、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2.2%~11.8%、10.3%、31.9%、48.0%.

    作者:戴发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27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高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日产olympusBF-P30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毛刷涂片及组织学检查.结果:受检27例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有内芽组织增生,支气管狭窄.炎症黏膜充血等表现,联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刷检及痰检使阳性率明显增加.结论: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胡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胃癌手术病人术前的心理干预分析

    目的:胃癌病人术前心理干预得重要性.方法:对80例胃癌病人实施心理干预,评估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术前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前焦虑、抑郁、疑虑等不良情绪水平.

    作者:王平英;张利;王秀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抢救体会

    利多卡因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酰胺类局麻药,过敏率极小,文献也有报道,其过敏多有家族或遗传性倾向,笔者临床经验十余年,仅遇到过1例,病程转化迅速,本文进行了报告.

    作者:戴泳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外伤性脑梗塞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相关创伤性因素,在伤后早期做出颅脑外伤患者出现继发性脑梗塞的危险性判断.方法:回顾性统计近两年18例确诊为外伤性脑梗塞的病例和18例未发生脑梗塞的病例的创伤性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相关因素.结果:脑疝、旋转伤、SAH和血糖水平与出现脑梗塞有关,而且均为正相关.结论:通过病人脑疝、旋转伤和SAH、血糖水平可以判断病人的出现继发性脑梗塞的可能性.

    作者:陈家玉;梁树立;曾啸雄;陈鹏;李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浅谈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要点

    本文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要点进行了探讨.

    作者:寇玉霞;林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严重胸外伤致多发性肋骨骨折伴急性呼吸窘迫征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多发性肋骨骨折伴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组21例气管插管,17例气管切开,对这些病人均采用人工方法吸入氧气.在处理胸外伤的同时,还注意其他方面的综合治疗,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脱水,止血,大剂量激素疗法,应用足量抗生素及高能支持治疗,连续血气监测,维持酸碱平衡在佳状态.结果:本组治愈31例病人,另外有7例病人死亡,死亡率为18%.死亡原因:失血性休克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呼吸道阻塞窒息1例,腹部、脑部损伤2例,另外还有1例是因弥漫性出血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虽然严重胸外伤合并息性肺损伤的死亡率较高,但是积极有效的治疗还是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作者:彭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艾滋病1例追踪随访报道

    艾滋病是由爱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1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因其巨大的危害性使得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本文就1例艾滋病患者的跟踪报道为起点,简要说明一下艾滋痛防治的重要性以及预防措施.

    作者:喻东海;李春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胎膜早破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胎膜在子宫阵缩发动前的任何时期自然破裂者,称胎膜早破.它是较为常见的分娩并发症.胎膜早破对母体的影响,主要是继发子宫内感染.对围产儿的影响,主要是容易引起早产、围产儿感染和新生儿呼吸困难综合征,大大增加了围产期死亡.我院一年来收入的17例胎膜早破的产妇,均得到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母婴均健康出院.

    作者:张丽平;付振华;林宝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用于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及围绝经期(本文不讨论青春期功血),传统治疗功血的方法为诊断性刮宫、药物治疗,子宫切除术等均有一定的副反应.且多数患者不能接受子宫切除术.

    作者:郝向东;张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中对血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商品名:博思清)与奥氮平(商品名:悉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于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于入院时和治疗2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糖耐量试验.结果:在治疗2月内奥氮平氮平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糖耐量试验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阿立哌唑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奥氮平可显著升高血糖,而阿立哌唑对血糖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庆梅;邓良华;陈巧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浅谈胰腺损伤的临床诊治体会

    胰腺损伤是腹部损伤中的严重损伤之一.因其癌状缺乏特异性,伤势复杂且多伴有多发伤,故术前诊断和手术处理存在一定难度,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作者:周一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大肠造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附126例报告)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约有1/3的病例难以避免地需要接受腹壁永久性造口术,改变了正常的排便方式,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生活影响巨大[1].为降低或改善上述影响,我们对126例造口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指导,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孙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布洛芬混悬液在急性感染伴高热患热中的临床应用

    发热是小儿急性感染常见症状之一,常引起家长焦虑,高热在3岁以下婴幼儿易导致惊厥,可影响小儿智力发育.用布洛芬混悬液(芙林)治疗小儿急性感染伴高热临床效果显著,此外它还有抗炎作用.

    作者:郑坤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外伤性严重肺损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救治体会

    目的:总结严重外伤肺损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SICU的救治经验,提高外伤性ARDS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月SICU收治的46因严重的肺损伤而井发ARD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ARDS的治疗效果及措施.结果:采取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救治措施,治愈35例(76.1%),死亡11例(24.0%).结论:肺挫伤合并ARDS时致死率高,早诊断并进入ICU并使用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蜀;殷应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相关性.方法:用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三项均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率高达98.4%;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St-Hbe)、乙型肝炎病毒棱心抗体(抗-HBc)三项均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率达63.1%.结论: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基因诊断,特别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桂华;刘迁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外健康文摘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