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桂华;刘迁乔
皮下埋藏式腹腔化疗泵是许多肿瘤化疗的一种良好的给药途径,与外周静脉、动脉介入及穿刺灌注化疗相比有许多优点.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6年3月间28例胃肠癌病人术后,通过腹腔化疗泵进行腹腔化疗,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杨光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急性脑干梗死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或致残的严重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治疗的关键在于发病后3~6h内的早期溶栓.目前颈内动脉系统的溶栓已在国内外临床部分应用,而锥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导致的脑干梗死由于存在失语和意识障碍,难于判断疗效,使溶栓危险性增大,故少见报告.
作者:陈守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998年~2002年.笔者运用自拟安神合荆为主辩证加减治疗失眠症300余例,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100例观察结果报道在文中报道.
作者:吴良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腔隙性脑梗死作为一种独立的缺血性脑卒中,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它与其他类型的脑卒中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2002年6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了21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本文就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守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我国除病毒性肝炎之外受害大的病毒性传染病.由于该病早期临床表现复杂、近年不典型病例增多、新疫区不断增多、没有特异性诊断技术、临床医生认识不足等因素,误诊误治病例逐年增多,常因此导致延误治疗甚至病情恶化.笔者现将临床检验对早期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指导作用的体会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曹松;邱卫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PH合并膀胱结石、膀胱肿瘤及尿道狭窄的同期腔内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汽化电切镜(TUVP/TURP)、输尿管镜、大力碎石钳和气压弹道碎石,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26例、合并膀胱肿瘤12例、合并尿道狭窄8例.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一次腔内治疗成功,无膀胱穿孔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38例3~18个月,无结石及肿瘤复发,IPSS及QO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经尿道同期治疗BPH及其合并膀胱结石、膀胱肿瘤和尿道狭窄的微创方法,是简单、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跃堂;谭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巨纤维瘤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乳腺肿块切除术的21例乳腺巨纤维瘤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和预后.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预后良好.结论:乳腺巨纤维腺瘤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疗效明显.
作者:李亦军;翟洪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20位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临终关怀人文护理,在接受人文护理前后通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进行测量,体会到人文护理模式对临终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很大的意义,较之一般的常规护理模式,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临终关怀的本质是对无望救治病人的临终照护,它不以延长临终病人生存时间为目的,而是以提高病人临终生命质量为宗旨.本文认为对晚期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人文护理,给予病人全面的关怀和照护,强调对临终病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陈晓蓉;王蕾;杨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艾滋病是由爱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1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因其巨大的危害性使得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本文就1例艾滋病患者的跟踪报道为起点,简要说明一下艾滋痛防治的重要性以及预防措施.
作者:喻东海;李春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方法及康复措施.方法:制定护理方案.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律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总有效率为91.4%.结论:科学、严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作者:衣红梅;王淑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比较胃癌术后肠内、肠外营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胃癌全胃切除病人28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12例,术后接受外周睁脉营养;Ⅱ组(试验组)13例.术后24h开始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治疗(连续7天).两组基本等热量,并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进行营养状态评价,比较术后肠功能恢复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试验组病人术后体重及营养状态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普,两组差异显著(P<0.01).而且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口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不仅安全、可靠、简便、经济,而且能有效地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
作者:许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随着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往被忽视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率也在上升,本文对院5年间的14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
作者:刘晓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的1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出血9例(8.2%),其中上消化道出血3例次(2.7%),腹腔内出血6例次(5.5%).术后伴有胰漏的6例(5.5%),合并腹腔感染的3例(2.7%).术后出血率(8.2%),出血后死亡率(22.2%).结论:操作精细熟练、大程度的保护组织、缝扎及及吻合确实、止血彻底、术前改善肝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瘟的处理是减少术后出血及死亡的关键.
作者:张振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约有1/3的病例难以避免地需要接受腹壁永久性造口术,改变了正常的排便方式,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生活影响巨大[1].为降低或改善上述影响,我们对126例造口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指导,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孙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近年来高剖宫产率.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比较剖宫产与自然分娩者产后并发症和异常情况.寻找降低剖宫产的对策以及评估剖宫产术后安全性.方法:对市医院.妇婴医院.2002年1月到2007年12月间.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5年平均剖宫产率58%.剖宫产术后2年内的并发症均高于自然分娩者.结论: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为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颅脑疾病大多病情重,变化快.病人能否得到及时的治疗,医生工作固然重要,但是,病人治疗恢复过程中,护理工作是及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完善的术前准备,引流管护理得当,有效预防颅内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沈瑞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了1998年7月~2001年10月间,我院乳腺癌手术病人136例.结果:136例乳腺癌手术病人中,29例发生皮瓣坏死.在薄皮瓣组的坏死发生率高于厚皮瓣组.在厚皮瓣组中,高张力皮瓣坏死率明显高于低张力皮瓣.结论:合理的设计和选择切口、恰当的游离皮瓣、适度的皮瓣张力、防止皮下积液是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作者:王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计划免疫对出生的小儿进行卡介苗接种,在控制结棱病的发生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并未达到理想效果,且因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并非典型,常引起误诊误治.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诊治9例误诊、漏诊患儿,现将病例分析报告,在文中作总结分析.
作者:宋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使产妇能清醒且无痛苦地分娩,目前世界上分娩镇痛首选方法是采用椎管内自控镇痛法.新型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R)药理学作用独特,我们将其作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用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荣茂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直肠前突为直肠前壁囊袋状向前突出,是女性常见病,直肠前壁由直肠阴道隔支持,该隔主要由骨盆内筋膜组成,内有耻骨直肠的中线交叉纤维组织及会阴体.本文就直肠前突的临床诊治体会进行探讨.
作者:赵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