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TGF-β1、CTGF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研究通心络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刘颖;张晓妍

关键词:通心络, 糖尿病大鼠, 肾脏, TGF-β1, CTGF
摘要:目的 探讨通心络(tongxinluo,TXL)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表达的影响,研究通心络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CON组)12只,造模组28只.造模组采用空腹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5mg/kg制造糖尿病模型,72 h后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通心络组(TXL组),每组12只,给药8周后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电镜观察肾脏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CTGF蛋白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肾脏组织中TGF-β1、CTGF蛋白的水平. 结果 通心络组与糖尿病组相比肾脏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积聚、足突融合现象均减轻,肾脏组织中TGF-β1、CTGF表达减少.结论 通心络可降低TGF-β1、CTGF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右肺两叶变异1例

    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右肺前后两叶异常.查阅文献,此变异较为罕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和为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该标本右肺无正常水平裂、斜裂,由一形似水平裂与斜裂融合的裂隙将右肺分成前上和后下两叶(图1).从正面观,前上叶肺完全覆盖后下叶肺.侧面观,该异常裂隙由后上方至前下方,在第5肋间与腋中线相交.背面观,裂隙水平,与肩胛下线相交于第5肋间.肺尖到前上叶肺下缘22.6 cm,裂隙垂直高度为13.81 cm,水平宽度为9.16 cm,肺门距裂隙右缘垂直距离为7.76 cm,裂隙顶端距离肺尖7.12 cm,裂隙距前上叶肋面垂直距离8.90 cm,裂隙距后下叶肺下缘15.32 cm.

    作者:刘昀松;左楠;李哲琴;谢丹丹;杨钊颖;余婕;申敏璇;刘歆怡;黄冠球;姜春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大鼠不同部位疏松结缔组织撕片的制备和观察

    目的 对比大鼠皮下取材和肠系膜取材制备疏松结缔组织撕片的差异;观察同一部位取材的疏松结缔组织HE染色和醛复红-亮绿-橘黄G染色差异;分析不同部位取材的疏松结缔组织两种染色方法的结果差异.方法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10g/L苔盼蓝生理盐水溶液2.5 ml,1次/d,连续3d,分别在皮下、肠系膜取疏松结缔组织,铺片.两个部位的铺片分别采用HE染色、醛复红-亮绿-橘黄G染色.结果 皮下取材疏松结缔组织经HE染色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明显,巨噬细胞可见,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可见,但不明显;皮下取材疏松结缔组织经醛复红-亮绿-橘黄G染色弹性纤维呈紫红色、胶原纤维呈橙色,细胞不易着色;肠系膜取材疏松结缔组织经HE染色,可见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明显,弹性纤维呈蓝紫色、胶原纤维呈淡红色;肠系膜取材疏松结缔组织经醛复红-亮绿-橘黄G染色,弹性纤维被染成紫红色、胶原纤维染成鲜艳的绿色,肥大细胞被染成紫红色,核呈圆或椭圆形、棕黄色,巨噬细胞清晰可见、形态不规则,胞质中可见粗大呈蓝紫色的苔盼蓝颗粒,细胞核呈圆形、棕黄色;成纤维细胞胞质无着色,核呈棕黄色.结论 大鼠肠系膜取材制备的疏松结缔组织撕片经醛复红-亮绿-橘黄G染色能够更好的显示各种类型细胞和纤维,各结构间对比明显.

    作者:陈金锋;王雪儿;张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囊化细胞移植治疗疼痛的研究进展

    疼痛是与已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可存在于各类疾病的病程中.疼痛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是目前临床治疗的焦点问题之一.细胞移植治疗疼痛的概念早由美国的Sagen研究小组提出,其得自于对炎症性疼痛的研究u].近年来人们尝试在动物实验中将一些特殊的细胞植入宿主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存活便可持续分泌脑啡肽、β-内啡肽等神经活性镇痛物质,从而对宿主产生较长时程的镇痛作用.但由于细胞原代培养存在所需条件高、细胞存活时间短等缺陷,基因工程细胞移植方案应运而生,即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制造”出能够分泌镇痛物质的工程化细胞用于治疗疼痛.而疼痛基因治疗的靶组织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异体细胞移植所致的免疫排斥反应也会影响移植细胞的存活时间,如用某种微囊将之包裹后再进行移植,既能起到有效的隔离作用,又可使移植物像长期“镇痛泵”一样将其持续分泌的镇痛蛋白分子控释并作用于靶组织,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减少或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和依赖性,不失为解决晚期癌痛和慢性疼痛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新手段.故微囊技术与基因工程细胞移植技术的同步研究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嗅鞘细胞及PC12细胞经微囊包被后移植治疗疼痛的研究进展逐一阐述.

    作者:张雅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内镜下经口入路至颈静脉孔区处理沟通型肿瘤的临床应用解剖

    目的 研究内镜下经口入路至颈静脉孔区解剖,以期为临床上切除该区域的沟通型肿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内镜下对15具尸头模拟经口入路,观察颈静脉孔区颅内外的暴露情况,定位解剖标志并记录相关参数.结果 内镜下经口入路可很好显露颈静脉孔区颅外段,尤其是其前内侧区域,在磨除舌下神经管外口至中线骨质后可获得颅内脑干腹侧中线区域的佳暴露.枕髁、髁上槽、颈动脉嵴为重要的解剖标志.其中枕髁前缘距舌下神经管外口下缘(14.51±2.30) mm,枕髁前缘距颈动脉嵴(24.11±2.19) mm,枕髁前缘距颈静脉结节上端(21.26±2.26) mm. 结论 该入路有助于处理肿瘤主体偏于颈静脉孔内侧的沟通型肿瘤.

    作者:王涵;王玉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管环合并气管狭窄等多种先天畸形1例

    患儿,女,7月,主因“检查发现心脏杂音7月”于2015年7月13日入院.入院查体:口唇无发绀,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 32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3/6级双期杂音.股动脉枪击音阳性.心脏彩超:动脉导管未闭(PDA,管型),大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心脏血管CTA: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漏斗型),左锁骨下动脉起自动脉导管,右位主动脉弓,左心增大,肺动脉高压,右肺上叶肺动静脉瘘,右肺上叶气管型支气管,气管中下段狭窄.在全麻下行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左侧锁骨下动脉成形术,术后约1周患儿病情好转出院,术后两月随访,患儿病情平稳.患儿术前术后X线胸片及CTA检查结果见(图1).

    作者:赵启明;马玉梅;蒋璐霞;李彩娥;杨堃;盛开;赵文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内镜辅助下动力切割技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外科技术切割扁桃体的意义和手术技巧.方法 随机将64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分为电动切割组和剥离组,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手术时间、术后第7天白膜脱落情况及疼痛分数. 结果 电动切割组较剥离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分数显著性降低(P>0.05);但白膜脱落情况及术后患者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鼻内镜辅助下采用电外科技术进行扁桃体切除具有安全、快速、术后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卢汉桂;陈晓明;曾宪平;曹宸;郭雪雪;魏佳炜;陈合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股前内侧穿支血管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术前股前内侧穿支定位以及术后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5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穿支皮瓣修复术;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对股前内侧穿支进行探查,在术前和术后第1、3、5、7、14、30天的不同时间点测量穿支动脉的内径,血流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Vmax,Vmin,PI和RI).结果 56例患者共检测到股动脉优势穿支动脉102支,股动脉穿支动脉Vmin,Vmax,血流量和内径在术后第1、3、5、7天逐渐上升,到术后第14、30天表现为下降,但均比术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PI和RI在术后第1、3、5、7和14天逐渐降低,术后第30天略有上升,但均比术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采用高频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可以直观显示股前内侧股动脉穿支血管的体表定位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指导皮瓣术前设计以及早期发现血管危险和评估预后.

    作者:郑炜;王宏宇;程天平;李向云;姬冬辉;张涛;张艳;左江华;程芳;何润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导航联合内镜辅助远外侧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 探讨导航联合内镜辅助远外侧入路的可行性及对颅颈交界区腹侧解剖学特点的观察.方法 对6例(12侧)尸头标本模拟远外侧入路,分别用显微镜、0度和30度内镜观察,随后磨除后内侧1/3枕髁和颈静脉结节,再次用显微镜观察(其中内镜下观察和磨除颅底骨性结构均在导航引导下完成),比较这四种方式对颅颈交界区腹侧显露的差异.结果 导航联合内镜能够通过面听神经、后组颅神经组成的上、中、下3个间隙近距离观察颅底结构,还能观察被颈静脉结节和枕髁遮挡的神经血管,与远外侧经髁入路显露范围相似.结论 在内镜和神经导航辅助下,远外侧入路能够良好的观察颅颈交界区腹侧的神经血管结构,避免磨除颈静脉结节和枕髁,减少手术创伤.

    作者:管敏武;严玉金;陈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后肝癌肝内复发状况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后肝癌肝内复发状况,旨在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进行肝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将所有纳入研究患者随机分为规则性肝切除组和非规则性肝切除组,各58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肝功状况,以及术后1年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规则肝切除组患者的血清ALB均高于非规则肝切除组,而TBLI、ALT和DBIL明显低于非规则肝切除组,f检验显示,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规则肝切除组的肝功明显优于对照组.规则肝切除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非规则肝切除组,而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规则肝切除组,两组在复发率和生存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规则性肝切除患者肝功能恢复好,肝内复发率低,生存率提高,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曾严;张艳林;张杰锋;曾建挺;张希;何笑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Ⅰ期后入路切除颈胸交界区神经鞘膜瘤的手术指征

    目的 明确Ⅰ期后入路切除颈胸交界区神经鞘膜瘤的手术适应症.方法 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对符合以下手术指征患者行Ⅰ期后入路肿瘤切除术:①有硬膜外占位;②经C6/7、C7/T1、T1/2椎间孔偏一侧向外生长;③具备神经鞘膜瘤影像学特征.收集术前与末次随访的ASIA运动评分、肿瘤大浸润范围及影像学特点、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经随访后予以分析总结. 结果 共收治该类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51.1岁,28~74岁).14例患者均为神经鞘膜瘤,其中10例得以经后路Ⅰ期完整切除,剩余4例交头颈外科行前路Ⅱ期手术.Ⅱ期手术患者横断位CT肿瘤浸润大范围均位于该节段横突尖垂线之外.14例病例均得以随访,随访时间10至48个月,平均23.9个月.未出现复发病例,手术节段均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术前ASIA运动评分81.71±6.63,末次随访97.14±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术前通过MRI判断上颈椎肿瘤类型,对横断位CT肿瘤浸润大范围均位于该节段横突尖垂线以内的颈胸交界神经鞘膜瘤可行Ⅰ期后入路切除,术后疗效确切,术后未见复发,预后良好.

    作者:黄阳亮;王晓波;徐晶辉;龙厚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颈内动脉颈段走行异常的影像解剖研究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颈段走形异常的CTA、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对临床怀疑脑血管病或体检行头部及头颈部CTA检查的38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发现15例异常患者,还有1例行MRI平扫检查确定,观察颈内动脉颈段走形位置异常的部位及走行线路异常的形态.结果 颈内动脉颈段走形位置异常在CTA、MRI上表现为三种形式①鼻咽部粘膜下②口咽部粘膜下③横跨咽旁间隙并远离口鼻咽腔;走形路线异常形态有“>或<”状、“C”状、“横U”状、“S”状、“Z或N”状、圈状及“3”字状.结论 颈内动脉颈段走形位置和走形线路异常,是同一事物的两个表现形式,CTA检查不仅能从横断位局部观察走形位置异常,而且通过VR后处理技术整体上显示走形线路异常,可为临床咽部手术及脑血管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解剖学依据.

    作者:尤云峰;张森;鲍伟宇;武君;梁万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步分层法”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肝左外叶的解剖学结构,对比“2步分层法”和传统法在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中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实行“2步分层法”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46例,并与2014年以前行传统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的53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肿瘤部位及大小、术前肝功能、肝储备功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基本接近,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步分层法”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 2步分层法”在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中改良不切断镰状韧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操作,节省手术时间,方法简单易学,加上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可使其成为左外叶肝切除的标准术式.

    作者:王丹;夏仁品;杨世昆;徐王刚;段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胎肝血管的三维可视化建模及意义

    目的 探讨胎肝血管三维模型的分割方法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分色和密度差金属造影剂对1例38周新鲜引产正常胎肝进行灌注并铸型,红色环氧树脂填充剂灌注腹主动脉(造影剂为氧化铅),蓝色环氧树脂填充剂灌注下腔静脉、静脉导管、肝左静脉及肝右静脉外侧支(造影剂为二氧化钛),紫色环氧树脂填充剂灌注肝中静脉(造影剂为氧化锌),绿色环氧树脂填充剂灌注肝右静脉内侧支(造影剂为氧化铅).然后行128层螺旋CT薄层扫描和Mimics软件重建胎肝三维模型.结果 构建胎肝血管三维模型形态逼真、立体感强.调整mimics阈值间距由大逐步变小,可以有效分割出肝中静脉、肝静脉系及肝固有动脉等血管,能清晰地显示肝内多血管走行及分布情况. 结论 不同密度金属造影剂灌注分割胎肝内多血管方法简便可行,能够为研究者对胎肝血管发生发展及其移植术的研究提供理想技术支持.

    作者:黄海龙;陈进军;黄启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小鼠胚胎干细胞表面糖分子被凝集素特异性识别的研究

    目的 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表面糖蛋白能够被特异性识别的凝集素.方法 通过磁珠筛选出小鼠胚胎干细胞系ES-D3和ESC57BL/6中周期特异性胚胎抗原1(stage 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1,SSEA-1)阳性的胚胎干细胞,进行凝集素的特异性结合,流式细胞仪筛选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凝集素特异性结合情况.结果 磁珠法可以筛选出99%的SSEA-1阳性细胞,它们代表着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在SSEA-1阳性细胞中,凝集素的结合实验的流式筛选提示,凝集素DSL结合率达99%,多花紫藤凝集素(Wisteria Floribunda Lectin,WFL)的结合呈双相性,部分不结合,部分高度结合;而荆豆凝集素Ⅰ(Ulexeuropaeus Agglutinin UEAI)几乎不结合. 结论 曼陀罗植物凝集素(Datura stramonium Lectin,DSL)可以象SSEA-1一样,作为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而UEAI可以作为阴性标志物.

    作者:胡继良;王浩;陈佳;吕文;陈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面神经脑池段与其周围血管的MRI重建观测及临床应用

    目的 为面神经脑池段与其周围血管是否存在压迫或接触提供形态学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采用MRI3D-FIESTA和3D-TOF序列扫描的检查正常者140例和单侧面肌痉挛患者70例,在MPR重建影像上观测I-CSFN-SV的血管直径、与脑干距离和血管自身角度、夹角及其与面肌痉挛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正常组、面肌痉挛健侧组和面肌痉挛患侧组I-CSFN-SV的血管直径、与脑干距离、血管自身角度、夹角分别为(0.48±0.03)mm、(0.49±0.04)mm、(0.71±0.06)mrn和(8.69±0.62)mm、(8.66±0.75)mm、(5.93±0.47)mm,(74.39±2.33)°、(72.66±2.54)°、(48.57±3.28)°和(85.60±3.07)°、(86.75±2.73)°、(88.41±3.76)°,面肌痉挛患侧组与正常组、面肌痉挛健侧组I-CSFN-SV的血管直径、与脑干距离、血管自身角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夹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I-CSFN-SV与脑干距离的增加则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管直径的增加和血管自身角度的减小则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夹角变化与发病率之间无显著性变化趋势.结论 I-CSFN-SV的血管直径、与脑干距离和血管自身角度是诊断是否存在压迫或接触的重要诊断指标,血管自身角度越小、血管直径越粗和相交处与脑干距离越近,则越容易出现面肌痉挛病变.

    作者:苗莹莹;吕方;侯明月;赵俊强;付升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第1及第2骶椎骶髂螺钉置钉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如何通过腰骶固定融合手术实现稳定的骨性融合一直是脊柱外科面临的难题.各种融合至骶骨的骨盆固定技术已广泛应用,它们在稳固腰骶部,提高融合率,纠正脊柱畸形、骨盆倾斜及减少假性关节和并发症发生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4].随着腰骶椎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和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骶骨骨盆固定技术如Galveston棒固定[5]、髂骨螺钉固定[6]及S1或/和S2螺钉内固定已不能满足临床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7].2007年Sponseller[8,9]提出了经第2骶椎骶髂(second sacral ala-iliac,S2AI)螺钉固定新技术,此后报道了第1骶椎骶髂(first sacral ala-iliac,S1AI)螺钉固定[10,11].由于此两种螺钉固定术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无需交叉连接器、易于经皮或微创手术放置、并发症较少以及不妨碍髂骨翼植骨取材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取代骶骨骨盆固定术的优先选择[12-15].然而,由于S1AI、SAI钉道较狭长,骶骨骨质薄弱,腰骶部需承受较大的载荷以及腰骶角引起的局部剪切应力等因素,以致螺钉置入相对困难,且易发生固定融合失败;加之术后假关节形成,内置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时有发生[16-18],致使S1AI、S2AI螺钉置钉尚难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相关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方;周子嘉;王爱平;彭田红;郭林亚;李严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水平带状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比较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力学稳定性效果. 方法 采用Synbone人工合成胫骨18个,切割构建孤立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外侧水平带状钢板固定、外侧低切迹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后侧直形重建钢板固定.将固定好的骨折模型置于万能水压材料测试机进行测试,分别进行静态加载、疲劳测试和极限加载,检测骨块的相对空间位移. 结果 以10 mm/min加载至总载荷1050N,重复加载10000次后,带状钢板组骨折块的纵向位移(2.77±1.79) mm,外侧锁定钢板组的纵向位移为(2.69±1.14) mm;后方重建钢板组骨折块的纵向位移为(1.62±0.60) 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加载荷到骨或内固定的结构破坏后,带状钢板组的极限支撑力为(2055±263)N,外侧锁定钢板组的为(1968±209)N,后方重建钢板组的极限支撑力为(2272±130) N,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孤立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侧方带状钢板水平固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胡孙君;张世民;李双;杜守超;马卓;熊文峰;张英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舌神经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舌神经是三叉神经分支中下颌神经后干的终支之一,自卵圆孔向前内下走行并终发出分支入舌.舌神经为感觉神经,主要分布于下颌舌侧牙龈、舌前2/3黏膜、口腔底黏膜、舌下腺及下颌下腺,司分布区域的一般感觉[1,2].在舌神经与下牙槽神经分叉处下方约1 cm的位置,有面神经的鼓索支汇入舌神经.舌神经收纳鼓索支后,将面神经的味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司味觉;将副交感纤维导入颌下神经节,该节发出节后纤维分布于舌下腺及下颌下腺,司腺体的分泌[1,3].临床上常见手术如:下颌第3磨牙拔除术、颌骨切除术、牙槽嵴修整术、唾液腺手术、人工种植牙手术、肿瘤根治术等均可导致舌神经的损伤,其损伤主要表现为分布区域感觉异常,如:麻木、感觉迟钝、味觉障碍等[4].为了降低舌神经的损伤概率,减少操作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须熟悉掌握舌神经相关解剖知识.本文将从舌神经解剖形态、变异、与周围结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巩固解剖知识,指导临床,降低舌神经受损概率.

    作者:王典日;汪宇昊;潘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活性氧调控因子1在人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活性氧调控因子1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odulator 1,ROMO1)在退变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探针DCFH-DA检测不同退变髓核组织中ROMO1的表达与(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并分析ROMO1表达水平与ROS含量、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ROMO1的平均光密度值依次为0.192±0.089、0.328±0.048、0.399±0.053、0.468±0.098;各组ROS结果分别为132.961±15.149、191.889±17.880、218.056±12.845、243.501±30.279.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加重,ROMO1蛋白表达量与ROS含量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ROMO1的表达水平与ROS的含量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 ROMO1的表达水平与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呈正相关,这可能与其增加髓核组织内ROS含量而加重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作者:姚女兆;唐绍锋;夏曦;谭德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Bassett韧带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Bassett韧带的精细解剖,明确其解剖特点,探讨其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取10例成人完整踝关节标本,观察韧带的起止点,走行,毗邻关系,并对相应解剖参数进行精细测量(包括它们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结果 8例踝关节标本存在Bassett韧带,起自胫骨远端前侧止于腓骨外踝前侧,形状呈四方形,走行与下胫腓前韧带平行,长17.86~18.56 mm,宽3.22~3.89 mm,厚0.67~1.47 mm.结论 Bassett韧带是一正常韧带组织结构,通过模拟此韧带损伤机制可探讨其造成踝关节前外侧胫距撞击综合征机制.

    作者:李锋侦;刘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