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阁;刘晓丹;宫建美;马俊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单项突击检查质控法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护理安全单项突击检查组,每月不定期对全院正在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安全质量突击检查,包括输液滴速、输液巡视情况、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结果 实施5个月后,静脉输液治疗安全质量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安全单项突击检查质控法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完善管理与监控工作,提升护理安全质量.
作者:许实燕;林婵兰;蔡维云;郭剑虹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前使用的输液器上只有一个可调节快慢的输液调节卡,临床工作中对于要求严格限制滴速的液体操作来说不精确,可调性不强,不易控制滴速,对于严格控制滴速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陈秀俊;陈殿红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变革型护士长各维度与护士工作情感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6名护士进行变革型领导量表和工作情感状况量表调查.结果 变革型护士长各维度与护士工作情感状况各维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转变护士长管理理念,重视对护士的个性化关怀,加强愿景激励,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成就感.
作者:李飞;韩杰 刊期: 2009年第32期
临床输液患者通常采用留置套管针接正压输液接头输液,输液接头在与输液器连接过程中,如输液器接口处为平口则与输液接头连接不紧,输液过程中宜脱开造成药液的浪费.
作者:金丽;胡海华;马文辉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行为方式及疾病相关知识对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自没行为方式及疾病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及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对60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日常行为、知识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 本组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47.1±16.7)分,日常行为方式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成正相关(r=0.521,P<0.01),疾病相关知识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成正相关(r=0.317,P<0.05).结论 日常行为方式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能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采用良好的生活方式并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可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申唯;李湘萍 刊期: 2009年第32期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158.隐源性脑梗死发生原因未知,多可占脑梗死的40%[2].
作者:帅冬梅;范丽梅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通过护理干预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意识障碍恢复情况的作用.方法 选择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合并意识障碍的病人106例,分为实验组55例,对照组51例;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相廊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应用Glasgow评分测定意识障碍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Glasgow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使CNS感染病人意识障碍明显改善.
作者:王云霞;陆桂银;葛争红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父母焦虑情绪状态,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提高患儿父母满意度.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调查78例先心病患儿父母的焦虑状况.结果 先心病患儿父母STAI分值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患儿父母经济状况、职业、文化程度、性别、年龄、患儿性别是影响患儿父母焦虑的主要原因.结论 先心病患儿父母存在一定焦虑情绪,应对其进行心理指导以减轻焦虑.
作者:吴建;冯贵碧;李正锡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T)难治性青光眼的护理要点.方法 总结54例(58眼)残余青光眼、外伤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行NPT手术前后护理体会.结果 术后随访1~5个月,平均眼压由术前37.5 mm Hg改善为术后18.7 mm Hg.结论 NPT成功率高,术后有效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术前和术后护理的积极参与和正确干预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凤玲;李颖厉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比较情景模拟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在提高新护士急救护理技能中的培训效果.方法 将46名新毕业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技术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2组新护士进行综合评价,比较2组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急救意识、应急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98.4%的新护士认为有采用情景模拟方法培训的需要,在提高自己的临床学习兴趣、操作技能、临床处理能力以及加深理论理解等方面都有较大帮助,加快角色转变与角色适应.实验组综合考核成绩及优秀率均较对照组高,临床工作质量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的应用实现了意识培养和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新护士急救护理技能,符合护理发展要求,值得在新护士培训中推广应用.
作者:沈燕;赵闽;潘凌蕴;许晓惠 刊期: 2009年第32期
患者男,37岁,因右上颌窦腺样囊性癌于2008年3月在我院行右上颌骨大部分切除加右眶内容物摘除术,为行面部整形于2008年10月收入我科,于10月22日全麻下行转移前臂皮瓣眶部缺损修补术.
作者:李秀雅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方法对老年患者行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对结肠镜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拟行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采用结肠透析机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50例,采用口服给药法;比较两组的肠道准备效果,观察两种肠道准备方法的治疗中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采用结肠透析机进行肠道准备效果优于口服给药法(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口服给药时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结肠透析机进行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是适合老年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邢春光;孟亚伟;孙海丽 刊期: 2009年第32期
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溶栓治疗可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对溶栓治疗存在高水平的负性情绪.因此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同时,对患者采用切实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带给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调整患者的心理环境、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减少并发症,对提高疗效、促进康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促进AMI患者身心健康不容忽视的内容.
作者:孙爱荣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经外周远心端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 将收住NICU的5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远心端静脉(手背、手腕、前臂正中)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及时X线检查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结果 52例患儿均为一次穿刺置管成功;中心静脉导管顶端位置均达到上腔静脉;计划性拔管44例,其他原因拔管包括机械性静脉炎3例,导管折断2例.导管漂移2例,堵管1例.结论 经外周远心端静脉置入PICC便于操作且能更安全、有效地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作者:李静;徐广屏;邢宝坤;王秋明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从护士长和责任护士自身两方面对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自行设计2份问卷分别调查护士长和责任护士自身对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结果 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对于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评价标准基本一致.结论 责任护士适合由具备护师职称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担任,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同情心,还要有非常强的综合能力,包括科研能力、教学能力、解决护患纠纷的能力以及对各种药物的掌掘能力等.
作者:华小雪;胡英莉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减轻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术眼不适症状,提高患者视觉舒适度.方法 选取68例(100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卡波姆滴眼液点眼;对照组常规采取嘱患者轻闭双眼休息的方法.术后1月时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请患者填写视觉舒适度调杏问卷.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眼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视觉舒适度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卡波姆滴眼液可有效缓解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的眼部不适症状,有效提高患者视觉舒适度.
作者:刘琳 刊期: 2009年第32期
截肢病人传统的包扎法是运用绷带包扎,由于功能单一,敷料容易脱落,给病人带来不舒适感,而且保暖功能差,伤口容易感染,护士工作重复.因此,我们在临床上对截肢病人的包扎法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霞;朱胜菊;钟亮 刊期: 2009年第32期
有些糖尿病病人每日需注射胰岛素多次,为避免注射后局部皮肤发生硬结,影响疗效.我科自制了腹部旋转注射卡.经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耿芊;李文倩;叶露;伍奇 刊期: 2009年第32期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我们发现泛生舒复与佳乐同怡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泛生舒复,通用名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生产企业为河北海鸿医药进出口有限公可;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规格是1.0 g/支.
作者:李龙;王九珍;张亚明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通过对日本护生临床实习的学习感悟,探讨提高我国护生教育质量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在日本参与护生实习的半年研修体会,从实习计划安排、实习前教育、实习过程和实习后评价等方面介绍日本大分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的临床护理实习情况,结合我国目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日本护生临床实习前教育到位,实习中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习后注重对护生和指导教员的双向评价.结论 我国护生实习前可增加护患情景模拟演练的内容;选择适宜的病例进行护生和病人一对一的完整护理程序带教;带教中可尝试每日下午组织实习讨论会.
作者:石瑞君;任素琴 刊期: 2009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