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秀华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的综合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0月期间我科收治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患者96例的消肿效果,经外科固定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积极护理,抬高患肢并静脉点滴脱水、消肿止痛药等综合治疗.结果:96例患者中肿胀消退显效52例,有效4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9%.2例出现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经及时切开减压处理后治愈.结论: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采用外科处理后,密切观察病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作者:钟巧艺;赵洁莲;区海云;彭惠芳;李红芳;黄雪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丹芍行气活血汤对抗热休克蛋白60(HSP60)抗体阳性的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丹芍行气活血汤组、阿奇霉素组和丹芍行气活血汤加阿奇霉素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血清HSP60抗体IgG、宫颈黏液CT的变化.结果:三组临床综合疗效分别为84.44%、81.11%和85.1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治疗前后血清HSP60IgG浓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治疗后宫颈分泌物CT转阴率比较,丹芍行气活血汤加阿奇霉素组为100%,丹芍行气活血汤组为63.58%,阿奇霉素组为64.12%,丹芍行气活血汤加阿奇霉素组与其余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性.结论:三组均可改善和消除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治疗下生殖道CT感染中,丹芍行气活血汤加阿奇霉素联合治疗较单纯中药及单纯西药治疗更为有效.
作者:冯筠;宁艳;彭小鹏;马宪丽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乳腺囊性病变以囊性为特征,是一组不同病理性质与来源的疾病总称.过去诊断比较困难,随着高频乳腺X线机的应用,对乳腺囊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文指出探讨乳腺囊性病变的X线诊断价值.
作者:托亚;贺东;龚润全;陈桂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制剂治疗缺乳、催乳的临床疗效,对中药治疗产后缺乳、催乳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同时给予一般治疗饮食相同,观察组加用中药煎服.结果:观察组泌乳量及足乳分泌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63%.结论:中药具有补气、养血、通乳、行乳之效,且药物副作用小,对产妇临床应用安全方便.
作者:冯学锋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对意大利CRONI公司生产的Airone200R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了使用评价.该机先性良好,重复性试验符合要求,交叉污染率平均为2.8%.该机设计精巧,功能项目齐全,中文界面,使用简单.实用于中小型实验室的生化分析和急诊检验.
作者:陈福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时有发生,对其诊断,特别是早期准确地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隆贵;孙福祥;商累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对48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肾脏病理与部分尿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了解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肾脏病理的变化及与部分尿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观察48例确诊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伴有血和/或蛋白尿患者,进行右侧肾脏活组织病理检查.同时留尿检测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24h蛋白定量(PRO)、红细胞计数(RBC)、免疫球蛋白G(IgG).结果:48例中有21例肾脏病理异常(IgA-肾病15例、系膜增殖性肾炎6例)占;尿RBC、NAG、RBP、β2-M、两组均有升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RO、IgG病理异常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0.05).结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中有43.75%存在肾脏病理改变;尿PRO、IgG可作为鉴别是否存在肾脏病理改变的指标.
作者:王锦丽;徐炳侠;武文斌 刊期: 2007年第14期
2~4 mm颗粒饮片(以下简称A)是根据药材本身特性,经过现代科学技术、先进设备,用合适方法把原药材加工而成的.中药A调配的汤剂等同于古时的煮散剂.中药煮散是汤剂的一种,它具有传统饮片(以下简称B)所制汤液的各种优点.
作者:齐佳林;陈军民;范腾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让人们转变观念,树立有病先看营养师的新观念.从阐述食物对健康的影响,使人们明确合理营养的重要性.通过合理营养的基本卫生要的说明看出我们现代人存在的营养问题,由于营养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使健康向疾病转化,由健康向疾病转化的过程得出要树立有病先看营养师的新观念.
作者:潘锦 刊期: 2007年第14期
血小板功能异常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是脑梗死促发因素之一,也是造成脑梗死后缺血性损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检测了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等参数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洪珍;郝桂敏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医院抗生素应用的基本情况,对医院合理应用抗生素工作进行评价,为制定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7年3月27日对住院病人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应查住院患者1152例,实查例数为1130例(98.09%),日抗生素使用率为46.73%,一联抗生素使用占41.86%,二联占55.30%,三联以上占2.84%,病原体阳性检出率6.63%.科室使用抗生素排序为儿科88.48%,五官科86.84%,妇科61.04%,产科59.65%,外科41.11%,内科25.73%.结论:对医院抗生素应用采取横断面调查,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所得资料更为准确,能评估医院抗生素应用的真实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制定监控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李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整体护理是继责任制护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护理模式,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中,它是通过向病人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巧,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特别是长期卧床病人尤为重要.
作者:姚丽颖;孙建华;王占荣;孙冶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静脉溶栓的可行性.方法:急诊科出诊治疗的60例AMI病人,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无溶栓禁忌证.溶栓方法:静脉应用尿激酶150万U+生理盐水100ml,半小时内滴入,观察4h后转入病房.根据根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冠脉再通四项间接标准判断疗效.结果:拨打120急救电话至开始溶栓平均时间为45min,与同期院内溶栓病人相比,缩短了1h 15min.急诊溶栓组血管再通率(76.7%)高于院内溶栓组(68.3%),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住院死亡率低于院内溶栓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进行静脉溶栓,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安全可行.适宜于急诊科具有完善急救条件的医院开展.
作者:李纲;李玉东;牛桂林 刊期: 2007年第14期
本文就1例产后4d因宫缩乏力,并发DIC病人的抢救护理体会简述:此病人由于阴道出血不止,输入大量库存血(2400ml)以上,DIC仍得不到纠正,紧急情况下备足血源,采用了输新鲜血直接采血、直接输入的方法,血压得到回升.对于急性大量失血发生DIC的病人,如果按常规抢救很难成功,在综合措施的治疗中,首先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及时纠正酸中毒,正确应用抗凝肝素,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止血药物,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严密观察、精心护理、边抢救休克、边采取紧急措施行子宫切除术、使DIC得以缓解.这一不常采用的方法,对抢救成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类似病人的抢救中可以借鉴.
作者:温荣娥;温雅;王美荣 刊期: 2007年第14期
随着现代医学优生优育观念的转变,会阴侧切成为妇产科一种非常普遍的手术.会阴侧切对于缩短第二产程、减少新生儿脑部受压、提高产妇产后性生活质量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王培霞;琚丽霞 刊期: 2007年第14期
解热镇痛药种类较多,临床上应用广泛.现将常用的的解热镇痛药和应用原则浅谈如下:1 常用的的解热镇痛药1.1 阿司匹林:解热镇痛作用较强,对慢性疼痛效果较好.抗炎和抗风湿作用也较强,小剂量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作者:谭红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晕厥是一过性大脑血流灌注减少所引起的短暂性意识丧失状态,如脑血流量不足严重且持久可导致昏迷.在献血过程中部分献血者会出现晕厥反应,减少及防止晕厥的发生、及时救治晕厥者,对确保顺利献血十分重要.现将我们对98例采血后发生晕厥的献血者的处理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淑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占已婚妇女的半数以上,积极治疗宫颈糜烂对预防宫颈癌有重大意义.我站自2005年6月~2007年3月,利用微波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18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和继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脑等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而危及生命.
作者:杨娥 刊期: 2007年第14期
阴道炎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妇女的生活、学习、工作、健康、生活质量和性生活都有影响.我对收治的各型阴道炎患者共560例,分别采用了碘伏阴道擦洗治疗法和阴道直接给药治疗法进行了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翠萍 刊期: 200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