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大专生临床实习内容与方法改革的探讨

殷凤兰;狄利霞

关键词:专科, 临床实习, 改革
摘要:目的:加强护理大专生临床实习效果,培养适应新模式的护理人才.方法:将2004级、2005级进院实习护理大专生216名分为对照组101名,实验组115名;对照组按常规进行临床实习,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职业素质强化训练.结果:实验组的责任与事业心、操作技巧、沟通技巧、书写能力、卫生宣教能力、仪容仪表、协作能力及尊敬师长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改革临床实习内容与方法,加强职业素质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152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为了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所发生的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产后出血152例,其发生率为3.77%.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占71.05%,胎盘因素占21.71%,软产道损伤占2.63%,凝血功能障碍占2.63%.结论:①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进一步探讨出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②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张笃华;王振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针刺腰夹脊穴对AA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腰夹脊穴对AA大鼠下丘脑、中缝核群内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各10只.模型组、电针组均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成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不予治疗,电针组每天电针腰夹脊穴30min,连续7d.7d后检测所有大鼠下丘脑、中缝核群中5-羟色胺含量.结果:模型动物下丘脑、中缝核群5-羟色胺均较正常动物升高,电针组动物下丘脑、中缝核群5-羟色胺水平均较模型组有显著升高.结论:下丘脑、中缝核群单胺类递质5-HT参与炎性痛大鼠电针腰夹脊穴镇痛的调制过程.

    作者:王健;吴富东;张永臣;赵鲁鸣;吕玉玲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中药汤剂煮散化的优越性

    2~4 mm颗粒饮片(以下简称A)是根据药材本身特性,经过现代科学技术、先进设备,用合适方法把原药材加工而成的.中药A调配的汤剂等同于古时的煮散剂.中药煮散是汤剂的一种,它具有传统饮片(以下简称B)所制汤液的各种优点.

    作者:齐佳林;陈军民;范腾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多功能头皮静脉穿刺车的研制与应用

    我院儿科病床与普通病床一样,床面距地50cm,这个高度护士做头皮静脉穿刺时得取半蹲位.这个体位护士穿刺时身体不稳,持针的手也不稳,若遇有燥动的患儿,手与身体的稳定性更差,这样,既影响穿刺效果,护士又感到很累,不符合儿科护士操作节力原则.另外,家属坐在床上弯腰把持患儿也很不舒服.

    作者:王淑玲;岳丽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2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大动脉脑血流异常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2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及25例正常新生儿的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生后第1d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血流速度多减少,RI增高;生后第3d脑病患儿的脑血流速度较正常儿增加,RI降低;升后第7d脑病患儿与正常组比较差别不显著.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脑血流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高科;伊学;刘桂华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浅谈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体会

    手术室的工作对于实习护生来说是陌生的,与病房的环境不同,其工作节奏快,人员复杂且流动性较强,器械设备繁多,无菌查对严格.

    作者:周丽英;丁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Airone200R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评价

    对意大利CRONI公司生产的Airone200R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了使用评价.该机先性良好,重复性试验符合要求,交叉污染率平均为2.8%.该机设计精巧,功能项目齐全,中文界面,使用简单.实用于中小型实验室的生化分析和急诊检验.

    作者:陈福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糖尿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想到疾病将伴随终生心理很难过,表现为精神抑郁,心情不畅.此种心情,必然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严惩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黄美仙;陈素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

    随着我国母婴安全工程的启动和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人员与产妇的沟通越来越多,我院产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通过对300例产妇问卷调查,调查不同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根据需求特点实施健康教育措施,指导护士向产妇及家属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提高了产科医疗护理水平,促进了母婴健康事业的发展.

    作者:张艳霞;张美荣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的一种常见骨折.我们自2002年1月~2006年1月,使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5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梁智勇;涂拔群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CO2激光与波姆光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不同类型宫颈糜烂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52例宫颈糜烂患者(单纯型124例,颗粒型188例,乳头型34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CO2激光、波姆光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其疗效和副反应.结果:CO2激光对单纯型宫颈糜烂的一次性治愈率显著优于颗粒型或乳头型;波姆光对单纯型宫颈糜烂的一次性治愈率与CO2激光组无明显差异,而对颗粒型和乳头型的一次性治愈率均明显高于CO2激光组,副反应以波姆光少.结论:单纯型可选用二种方法之一,颗粒型和乳头型以波姆光治疗为佳.

    作者:曾华霞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新生儿败血症33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致病菌进入血液,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出现的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由于症状隐匿,又缺乏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给早期诊断造成困难,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因此,为提高医护人员对此病的重视,现将我科近2年来收治的33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韩晓梅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运动、β-内啡肽和糖尿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模式的现代化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出世界性的上升趋势.糖尿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预防和治疗的研究也得到空前的重视.

    作者:袁民绍;韩先章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EB病毒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Epstein-Barr virus(EB病毒)编码的小片段RNA在37例喉鳞状细胞癌及22例癌旁正常喉黏膜标本中的表达隋况.

    作者:梁凤英;徐蓉;王春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直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进展

    直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在多数直结肠癌患者中肝脏是唯一的或主要的转移灶.约25%的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伴有周时性肝转移;50%患者在根治术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在手术中,肝脏转移灶能被切除的不足20%,即便转移灶能被切除,其5年生存率也仅11%~30%.因此控制和治疗肝转移提高直结肠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唐建雄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从X线检查申请单看医院管理应加强的几个方面

    在医院放射科实际工作中,我们放射技术人员经常遇到一些填写不规范的X线检查申请单.常使放射科技师不能正确掌握临床医师拍照意图,或需要重新核对检查部位与目的,或拍出与临床医师意图不符的X线片,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也加重了患者的负担,易引发科室与科室工作人员之间的不愉快,易引发医患纠纷.

    作者:臧满堂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柴胡疏肝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

    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并与消炎利胆片治疗28例作为对照,经两个月治疗,中药总有效率98%,消炎利胆片组总有效率88%,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

    作者:曲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98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亦称脑溢血或中风、卒中,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动脉、毛细血管或静脉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10%~30%[1],急性期(指发病后的3~4 w)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呕吐、脉搏减弱、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偏盲、大小便失禁等,此期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影响愈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愈后十分重要.

    作者:王萍;姜华颖;王卫东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两种治疗阴道炎方法的比较

    阴道炎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妇女的生活、学习、工作、健康、生活质量和性生活都有影响.我对收治的各型阴道炎患者共560例,分别采用了碘伏阴道擦洗治疗法和阴道直接给药治疗法进行了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翠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TCU380A IUD和MCU IUD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广大妇女易于接受的避孕器具,目前已成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其使用率占世界IUD避孕总人数的80%,是世界上使用IUD多的国家.

    作者:康巧云;景雪梅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