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濮阳市中小学在校生血红蛋白监测结果分析

许银怀;刘亚普

关键词:血红蛋白, 贫血, 氧化高铁血红蛋白
摘要:我市在校生大多数居住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经济条件差,生活拮据,身体素质较弱.为了解我市在校学生的营养状况对身体健康发育的影响,我中心联合市教育局保健站于2006年9月对我市直中小学学校进行了血红蛋白抽样监测调查.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乳果糖不同剂量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及循征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乳果糖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我们采用乳果糖不同剂量,分别为小剂量每日30ml口服及大剂量每日90ml口服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SHE),进行临床对照循征治疗观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第8w、第16w运用数字连接试验及血氨浓度测定为检测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大剂量组数字连接试验时间明显缩短,血氨浓度明显下降.结论:乳果糖较大剂量口服治疗SHE疗效明显优于小剂量组.临床应用副作用小,病人有望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沈桂芳;张秋青;王亚蕙;杨克华;赵春萍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48例患者中有45例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其中3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48例均治愈.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是钻孔引流术,对于包膜肥厚或血肿尚未完全液化者以及脑疝形成者,宜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作者:薄克燚;国泉;姜忠臣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临床实习教学的几点思考

    针对临床实习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加强实习生的管理,培养实习生的学习能力和开展实习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看法.

    作者:肖励鸣;陈燕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健康指导

    本文通过对45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健康指导,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其体会:认真做好入院时和术前健康指导,使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耐心细致地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必要的出院指导,以加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得以彻底康复.

    作者:吴文君;程晓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ICU中心吸引器连接口污染情况调查及对策

    1 材料与方法中心吸引器是ICU集中吸引的基本装置,且使用频繁.平均每人24h可使用8~12次.但因此装置中带真空表的调节阀体快速插头和墙壁插座接口是固定装置难以拆卸清洗消毒及不宜用含氯消毒液消毒,为此,我们研究了消毒方法,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张延凤;杜以霞;宋丽萍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152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

    目的:分析152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2月本院152例产后出血护理资料,对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引起出血的各因素作相关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病率3.77%,152例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108例,占71.05%;胎盘因素35例,占23.03%;软产道损伤4例,占2.63%;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1.32%;其他3例,占1.97%.结论:产前护理评估和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出血高危因素,分娩时重点观察和处理出血情况,产后加强护理,纠正继发性贫血是产后出血护理的关键环节.

    作者:周利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浅谈对产科出院病人电话回访的做法与体会

    目的:总结我院信息科护士对出院病人进行电话回访的做法与体会.方法:对2007年5月~2008年5月产科出院1982例病人进行电话回访.结果: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电话回访满足了病人出院后的健康需求,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理念,拓宽了服务范围,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作者:宋双容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孕妇的健康指导

    随着优生优育及围产期保健的开展,孕妇的健康指导愈来愈受到重视.怀孕期间,由于孕妇的生理、心理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做好孕妇的健康指导对孕妇及胎儿健康尤为重要.

    作者:谢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7例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率为7.1%.7例PEP患者中,有6例给予甲氨蝶呤(MTX)治疗,1例期待治疗,无1例再次手术者.结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重要的是可以达到保留输卵管及生育功能,但增加了PEP的风险,术前应严格掌握指征.

    作者:陈子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2003~2007年27例术中出血的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出血发生率6.59%,平均(610.9±111.8)ml.单纯子宫收缩乏力16例、胎盘因素5例、子宫切口(撕伤)、凝血功能异常2例,应用米索前列醇、缩宫素及宫腔填塞、子宫动脉结扎等措施,1例行子宫切除术,无死亡.结论:剖宫产术中出血比较常见,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一旦发生多量出血,分析原因,迅速采取有效的保守手术止血,尽量保留子宫.

    作者:刘朝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98例护理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ICU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死率三大特点.自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用于临床以来,该病死亡率、致死率明显降低.该术具有安全有效、快捷经济、创伤小的特点.我科2004年6月~2007年5月,应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对198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秀媛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手术的观察与护理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损伤之一,尽管其治疗方法日新月异,疗效也不断提高,但治疗与护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由于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手术创伤大、失血多、风险高,而且有一部分患者疗效不满意,所以护士对患者术后的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我科2000~2006年共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6例,对手术前后护理及远期康复指导积累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简述如下:

    作者:马玉玲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

    现将我院2005年3月~2007年12月来妇产科就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116例健康早孕妇女,妊娠38~70D,平均年龄28.2(19-43岁),平均孕次1.73(0-5)次,进行随机分组比较,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瑞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例误诊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许多疾病存在相似之处,易误诊.现将我科近2年来误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邓雅玲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浅谈临终关怀的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终护理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科技的进步也许能延长患者的生命,但却无法消除死亡带给人们的恐惧与悲伤.临终关怀是一种人性化的关怀理念,为患者提供了临终前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其目的是让病人在生命的后阶段安详无憾的到达生命的终点,这不仅是对临终者尊严的维护,也是对家属的安慰.

    作者:古丽娜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异位妊娠保守性治疗189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国内外异位妊娠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且未生育者和未婚者的发病率亦明显升高,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显得更加重要.随着阴道超声及腹腔镜诊断的应用和测定血β-HCG水平,80%的异位妊娠可在未破裂前作出诊断,为保守治疗提供了条件.我们观察了189例甲氨蝶呤(MTX)配伍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过程中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变化、转归过程及用药疗程等,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艳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双角子宫异期复孕1例

    1临床资料患者,30岁,因停经46d于2007年11月26日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患者末次月经是2007年10月10日,平时月经正常,周期为1个月.术前B超检查疑:双角子宫?双子宫?左侧子宫角妊娠?妇科检查:子宫前位,约50d孕大,未扪及明显鞍状宫体.人工流产手术顺利,术中探测:子宫的左侧宫角较深,未探及明显双角或纵隔,术时子宫两侧角均进行了吸刮.

    作者:李建丽;孙云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肺栓塞诊断探讨

    目的:如何准确、快捷、无创、高效地做出明确判断.方法:如怀疑患有肺栓塞,首先详细询问病史,是否有易患因素存在,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心动超声、影像学检查.结论:随着医学的发展,肺栓塞诊断手段越来越多.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指标,是终的诊断依据.此项技术不能广泛应用,且有60%的并发症,0.5%的死亡率[1].但是认真询问病史结合临床及化验,典型病例在基层医院是可以做出明确诊断的.

    作者:王莹;孟宇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苯巴比妥与尼可刹米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60例疗效分析

    母乳性黄疸是1960年由Arias及Gartner首先报道,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无其他原因以血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欧美发病率为0.5%~2.6%,日本为10%~15%.近年来国内由于对母乳性黄疸认识提高,加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开展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从20世纪80年代起文献报道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如DeAngelis 1982年报道母乳性黄疸占20%,国内报道发生率为7.7%.母乳性黄疸大多无需特殊治疗,我科收治了60例较重的黄疸患儿,笔者采用了苯巴比妥加尼可刹米联合不停母乳喂养治疗,收到了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庆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胸腔积液21例临床观察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常由于治疗不及时,特别是延迟胸腔穿刺抽液或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患者体质及病情因素等,易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特别是多房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形成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易形成广泛胸膜肥厚粘连,愈后不良.我院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1例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在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加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平;崔建英;张永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