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以问题为导向教育模式的效果观察

孙小玲;李敏;李晓琴;计长琴;曹正蓉;徐蕾;胡梦姣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以问题为导向,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教育模式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我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患者231例为研究对象,按开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时间顺序分为2组,2015年7—10月接受治疗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1月—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119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以问题为导向教育模式的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相关辅助生殖专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遵医嘱用药、遵医嘱检查、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与休息共4项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孕症相关知识、促排卵治疗相关知识、取卵术相关知识、胚胎移植术相关知识、并发症预防相关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遵医嘱用药、遵医嘱检查、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与休息共4项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可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辅助生殖专科相关知识水平,提高其对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56例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杂交手术治疗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的观察、护理的经验和方法。方法2014年1月—2016年6月,56例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杂交手术,术后进行神经精神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通过评分密切观察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主动脉分支的供血情况及感知觉等情况,旨在尽早发现患者术后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的症状,针对易出现的症状采取前瞻性的护理。结果通过使用各类评分表及早判断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时发现了本组患者中出现的2例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5例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肌力轻度减退,2例肢端麻木。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于6~12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杂交手术治疗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后,合理的神经系统的观察和前瞻性护理降低了术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的发生率,避免了潜在的危险。

    作者:张建桥;孔萍萍;谢婉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跌倒和近乎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评估出现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跌倒和近乎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使用神经毒性化疗药物且至少出现1项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179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工具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评估工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采用描述性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在179例患者中,30例出现跌倒和近乎跌倒。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跌倒和近乎跌倒的因素有视力下降、神经性疼痛、抑郁、神经病变症状数目、感觉、运动维度得分、神经病变严重程度、症状体验、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评估工具总分、四肢无力严重程度、平衡困难严重程度、对走路的影响得分。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病变症状数目(OR=1.318,P=0.031)、平衡困难严重程度(OR=1.298,P=0.028)、对走路的影响(OR=1.239,P=0.021)是跌倒和近乎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癌症患者中,神经病变症状数目、很难保持身体平衡和自我报告周围神经病变影响走路的患者跌倒和近乎跌倒的风险更高。医务人员不仅评估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还应当为化疗患者提供平衡和活动训练,并在辅助工具和家中安全环境方面给出建议,从而尽可能降低跌倒风险。

    作者:王悦;白燕妮;王美霞;杨艳;丁艳妮;赵卿;付菊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以问题为导向教育模式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教育模式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我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患者231例为研究对象,按开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时间顺序分为2组,2015年7—10月接受治疗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1月—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119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以问题为导向教育模式的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相关辅助生殖专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遵医嘱用药、遵医嘱检查、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与休息共4项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孕症相关知识、促排卵治疗相关知识、取卵术相关知识、胚胎移植术相关知识、并发症预防相关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遵医嘱用药、遵医嘱检查、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与休息共4项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可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辅助生殖专科相关知识水平,提高其对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孙小玲;李敏;李晓琴;计长琴;曹正蓉;徐蕾;胡梦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146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

    目的:探讨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46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家属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属的心理感受,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家属需了解的知识和技能,家属担心的问题。结果家属心理感受:97.3%家属感到焦虑、恐慌、压力大,90.4%家属选择隐瞒患者疾病诊断;88.4%家属有自卑、致残、病耻感。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要求:100%家属希望能尽早手术治疗并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92.0%家属希望能缓解患者疼痛;90.0%家属希望得到安慰和心理支持。家属需要了解的知识和技能是疾病一般知识和造口护理技术;家属担心的问题是担心患者病情会危及生命和担心不会造口护理操作。结论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家属主要有疏导负性情绪、治疗安全保障、缓解患者疼痛等心理需求。

    作者:徐丽;胡霞;王晓俊;孙美芳;陈月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2016年《护理学报》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国内外“候鸟式”养老的应用研究现状

    舒适的气候环境、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以及房车的推广是促使国外“候鸟式”养老发展的重要因素;受经济条件、医疗服务体系以及养老服务人才的影响,使我国的“候鸟式”养老受到制约。如何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借鉴国外经验,因地制宜地发展和推动各具特色的“候鸟式”养老服务将是我国养老服务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者:李苗;郭洪花;张彩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吞咽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系统护理,对照组进行吞咽训练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按摩廉泉、天突、承浆、颊车、完骨穴位,每日3次,每次15 min,连续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1 d、治疗2周末和1个月末洼田饮水试验得分以及治疗1个月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得分优于对照组(F=20.216,P<0.001),其中治疗2周末、1个月末2个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1);治疗1个月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26,P<0.001)。结论吞咽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作者:韦艳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PubMed数据库中护理相关概念分析的计量学研究

    目的:系统分析PubMed数据库中护理相关概念分析的文献,揭示其研究历程、发展状况和趋势,为我国今后的护理研究提供文献计量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纳入所有关于护理相关概念分析的文献,使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并生成词篇矩阵,gCluto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出护理相关概念分析的文献975篇,第1篇相关文献发表于1973年,近年来呈迅速上升趋势,美国和英国是主要的研究国家,研究主题分为4类: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心理和态度;有关方法的护理研究;护理模式和护患关系;护理程序和护士临床能力。结论概念分析法越来越受到护理界的关注,通过高频主题词聚类分析,有助于我们从某个角度了解国际护理研究热点。

    作者:李依霖;康晓凤;邢海英;陈京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儿童康复科口腔运动专用压舌板的研制

    行儿童口腔运动训练需要压舌板,我院设计一种新型的儿童口腔运动专用压舌板。其结构包括压舌板主体、压舌板保护套,呈分体结构。压舌板主体材料为彩色塑料板,压舌板保护套材料为硅胶。该压舌板的前端为下弯15°的形状,压舌板主体从底端到前端的宽度由大逐渐变小,硅胶保护套从中部到两端厚度由大逐渐变小形成圆弧状,硅胶保护套表面布满点状触点。本压舌板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全,应用后能方便临床工作并促进儿童口腔运动功能训练工作的开展。

    作者:覃洪金;罗明;覃中华;黄任秀;周满相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中国康复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3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达80.7%,抑郁总分(15.44±7.69)。得分指标排在前4位条目为抑郁情绪(49.8%)、全身症状(49.5%)、体质量减轻(40.5%)、激越(36.0%);得分指标排在后4位条目为有罪感(20.5%)、自杀(16.8%)、自知力(16.5%)、胃肠道症状(9.0%)。多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言语功能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以情绪症状和躯体症状为主。护士需重视存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言语功能障碍的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的筛查,帮助患者树立对功能障碍正确的认知,合理宣泄负性情绪,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及康复治疗以合理有效的应对脑卒中。

    作者:王惠婷;温清秀;陈细曲;陈丽霞;李辉;蔡憐环;邱红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理学报》“静疗护理”专栏征稿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关于“《护理学报》版面费、征订费只接收银行汇款”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士用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保健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评价

    目的: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编制护士用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保健知信行问卷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在实地调研、文献回顾、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编制初问卷,运用6种筛选条目的方法进行问卷条目筛选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测。结果终形成42个条目的问卷,包括3个维度,知识维度16个条目,信念维度6个条目,行为维度20个条目。问卷的Cronbach’ sα系数为0.909,内容效度为0.955,折半信度为0.789,相关系数为0.400~0.763。结论编制的护士用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保健知信行问卷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敏感性及独立性,符合初步设计的理论构想。

    作者:刘晓;俞梦盈;何桂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基于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提高门诊预检分诊质量

    目的:通过采用持续质量改进FOCUS-PDCA模式,研究其对提高门诊预检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我院门诊预检接待的22423例次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退换号人次,询问退换号原因,进行分析,采用持续质量改进FOCUS-PDCA模式及时进行调整改进。并与2014年同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持续质量改进FOCUS-PDCA模式后,预检分诊失误率从9.48%下降到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退换号原因中分诊人员因素从3.08%降到1.34%;患者及家属原因从2.76%降到1.35%;疾病因素从2.54%降到1.55%;医院管理因素从1.11%降到1.04%。结论应用FOCUS-PDCA模式可明显提高门诊预检分诊质量,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刘安;刘远飞;张少丽;高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慢性肾脏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及积极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对190名慢性肾脏病患儿父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父母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对190例慢性肾脏病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两者间相关性。结果190名慢性肾脏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72.33±11.77)分,焦虑得分为(38.71±6.93)分,其中轻度焦虑有90名,占47.4%。慢性肾脏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和不明确性、缺乏澄清、缺乏信息维度得分与焦虑得分呈正相关(P<0.01),与应对方式使用频率、作用程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存在焦虑情绪,医护人员需鼓励患儿父母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轻焦虑情绪,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作者:宇丽;王维利;汤玉霞;周其莲;胡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ICU综合征院内和院外护理研究进展

    ICU综合征可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增加疾病并发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和家人生活质量,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本文综述了国内外ICU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诊断与评估方法,院内护理措施包括改善ICU环境、心理干预、舒适护理及 ABCDE联合护理方案,ICU综合征出院后治疗措施包括护士引导的后续康复项目、随访与ICU治疗日志相结合、“ICU综合征家庭”的治疗等,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李莉;关艳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27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移植术后患者271例,使用中文版肝移植受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肝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总分155.00(133.00,175.00)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健康服务维度得分和身体功能维度得分较高,经济维度得分低。27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不同工作状态在情感维度及身体功能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36);患者不同程度的经济负担在身体功能、经济维度及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14、0.009)。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待提高,经济问题是肝移植术后患者关注的首要问题。医务人员需重视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并督促患者定期进行随访检查,以减少由术后感染带给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尚雅彬;滕沙;林晓鸿;刘红霞;王璐;张静;吴丝丝;杜春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理学报》对一稿两投问题的处理声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及病耻感关系模型的研究

    目的:探寻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与病耻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及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对哈尔滨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32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病耻感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分别为(177.56±16.53)分、(60.84±10.26)分及(95.89±20.14)分;病耻感总分对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具有直接(负向)效应(β=-0.21,P<0.05),对生活质量总分具有直接(负向)效应(β=-0.28,P<0.05);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对生活质量总分具有直接(正向)效应(β=0.57,P<0.05);病耻感可以通过自我护理能力间接影响生活质量。结论医护人员应采取心理疏导、知识宣教等措施降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杜晓霞;曲晓菊;朱琳;李艳艳;陈忆;兰元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预防的目标管理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由护理部、伤口专业小组、病区护士长为主体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2014年1—12月,全院各病区上报的40例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确定要因,完善和落实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管理制度,结合专科小组专业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及早识别高危压疮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并由伤口专业小组进行质量跟踪改进,落实目标管理。结果采取针对性的目标管理,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的发生由原来的17.2%降至5.6%。结论将目标管理模式应用于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的预防实践,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也是提高压疮护理管理水平的有效保障。

    作者:陈萍;徐军;冯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