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磊;蔡颖;敖琳;刘晋祎;陶成玉;岳茂兴;曹佳
肺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肺疾病的共同结局,其病变特点是肺部炎症导致肺泡持续性损伤、反复破坏、修复、重建及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沉积,涉及到细胞、细胞因子、ECM等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是多因素、多环节参与的缓慢的错综复杂的过程.信号转导通路在肺纤维化发生中起到的作用,成为近几年研究和探索的热点,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其生物学作用,通过与其靶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将信号转导至细胞内,启动信号转导级联,调控基因的表达.笔者就参与肺纤维发生过程中主要信号通路的结构及功能和作用机制加以综述,以对肺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作者:宋玲莉;李海;陶晓根;菅向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CPR(cardiac-pulmonary-resuscitation)也称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1],是心肺复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近年来的心肺复苏相关研究进展中,CPR的作用被逐步深入认识.目前CPR在心肺复苏中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美国心脏协会2013年CPR共识指出的:CPR是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是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基石”[2].
作者:冯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获取南京市2004年1月1日00:00至2014年12月31日24:00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南京市2004至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间分布(人群、时间、地区)情况和流行特征.结果 2004至2014年南京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计105起,发病人数3162例,死亡9例.其中Ⅰ级事件0起(0.00%),Ⅱ级事件1起(0.95%),Ⅲ级事件1起(0.95%),Ⅳ级事件52起(49.52%),未分级事件51起(48.57%),且以传染病事件为主96起(91.43%).水痘(28.13%)、流行性腮腺炎(25.00%)、甲型H1N1型流感(15.63%)、流行性感冒(13.54%)为传染病事件的主要病种.3、6、12月份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时间;63.81% (67/105)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结论 南京市2004至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高峰时期学校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需重点加强.
作者:丰罗菊;周涵;李伟;马涛;张钟;徐庆;苏晶晶;王炜翔;吴小清;洪镭;孙红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阿加曲班和枸橼酸钠在血液灌流序贯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妊娠合并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ICU收治的20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妊娠合并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组,枸橼酸钠组(9例)和阿加曲班组(11例),对比两组的血常规、凝血常规、血气分析和生化检查,观察两组有无出凝血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后甘油三脂、血淀粉酶、血肌酐、动脉血氧分压、APACII评分均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治疗后API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有所下降,与枸橼酸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9.1%,凝血事件发生率为18.2%,枸橼酸组的出血和凝血事件的发生率均为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阿加曲班组相比,枸橼酸钠用于妊娠合并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连续性血液净化体外抗凝效果更佳,出凝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元妹;廖广园;李静;伍丽婵;黄东健;徐仲;陈敦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2013年以来,我国内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2016年底发病数明显增加.国家卫计委高度重视,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制定了《人感染H7 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一版)》[1](以下简称:2017第一版诊疗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对提升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对H7N9的诊断救治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17年我院收治了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现报告其疗效对其中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进行思考,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作者:刘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D-二聚体(D-D)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期表现为胸闷、胸痛症状的急诊收治入院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各39例,测定急诊DD、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测定.结果 AAD组DD水平较ACS组显著升高(P<0.01),AAD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无明显升高(P<0.01).结论 D-二聚体的急诊快速检测,可以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评估,胸闷、胸痛患者的D-二聚体显著升高,需要高度警惕主动脉夹层可能,可行主动脉CTA以明确诊断.
作者:朱伟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创伤性脾破裂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创伤性脾破裂患者12例作为糖尿病组,随机选取期间创伤性脾破裂不合并糖尿病患者24例作为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血小板高值之间差异.结果 两组比较,住院天数,死亡情况及血小板高值,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创伤性脾破裂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但不会对住院时间,死亡率及血小板高值产生影响.
作者:沈文明;尹进南;毛商;李瑛;岳茂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0AA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丰诺安)联用大剂量维生素B6新疗法对密闭舱室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救治效果.方法 将4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对照组及救治组,每组16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自由呼吸新鲜空气,腹腔注射70 mL/kg 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3d;损伤对照组以只鼻染毒的方式吸入烟雾10 min后,腹腔注射70 mL/kg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3d;治疗组以口鼻染毒的方式吸入烟雾10 min后,腹腔注射50 mL/kg丰诺安注射液及50 mg/mL维生素B61g/kg,连续3d.观察死亡率,进行大鼠肺功能检测、肺大体病理观察及肺水含量测定.结果 烟雾吸入后动物表现出明显的呼吸困难及精神神经症状.与损伤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死亡率增加(60% vs40%),两组大鼠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4,P>0.05).烟雾染毒后大鼠肺大体表现为明显的肺水肿和弥漫性出血,救治组肺出血及水肿程度轻于损伤对照组;损伤对照组大鼠肺干湿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02 ±0.13)vs(4.71 ±0.13),P<0.01],治疗组大鼠肺干湿比显著低于损伤对照组[(4.76±0.18) vs (5.02±0.13),P<0.05];损伤组大鼠肺功能PAU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3±0.58) vs (1.33±0.17),P<0.05],治疗组大鼠PAU、EF50显著低于损伤对照组[(1.29±0.43) vs (1.93 ±0.58),P<0.05;(0.58±0.15) mL/sec vs(1.19 ±0.40) mL/sec,P<0.05].结论 丰诺安联用大剂量维生素B6能够明显缓解烟雾吸入导致肺损伤,改善肺功能,但大鼠可能由于不能耐受腹腔注射临床剂量的联用药物,从而导致死亡率增加.
作者:孙磊;蔡颖;敖琳;刘晋祎;陶成玉;岳茂兴;曹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以地震、洪水、矿难、爆炸、交通事故以及恐怖袭击为典型代表的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都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批量人员伤亡,严重威胁人民的身心健康,并对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冲击[1].因此,及时应对突发灾难,提高对批量伤员的组织、后送和救治能力,大限度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严军;梁华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强、社会危害大、群众恐惧心理深[1]、造成死亡人数多的自然灾害[2-3].地震现场的及时抢救不仅包括严重压、砸伤和土埋窒息的救护,同时有烧伤、中毒、电击等一系列次生伤害的防治,以及挤压综合征及各种宿疾急性发作的救护.现场处理正确得当,能有效减轻地震对伤员生命健康的危害和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开展地震紧急救援工作是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举措之一,目的在于震后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如何对埋压在废墟、狭窄空间内的幸存者实施有效地救援行动,提高其生存率、减低致残率,大限度保留其独立生活能力,成为新时代社会医学的一项崭新课题.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护工作是一项需多部门配合、协同作战的艰巨工作,它需要交通运输、联络通讯、水电供应、工程技术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才能确保医疗救护工作的高效进行,从而完成救灾的医疗保障任务[4].
作者: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1],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突然意识丧失,不能触及大动脉搏动,以及听诊心音消失,伴或不伴有自主呼吸停止,并导致全身多脏器及组织器官因缺血、缺氧而发生衰竭并终死亡.心脏骤停是全世界成人死亡的主因之一,每年罹患数百万人.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其惟一的救治措施,但尽管心肺复苏技术在不断进步,心脏骤停患者出院存活率依然很低,发达国家出院存活率不到10%,我国仅有1.3%[2-3].其中神经系统损伤是其主要致死和致残的主因,即使复苏成功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会造成永久性脑损伤[4-7].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部,一旦损伤,便难以恢复,且对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由此可见脑复苏的重要性.
作者:岑颖欣;张思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30~ 59岁人群死亡患者疾病排序变化情况,从而对医院各科室间的医疗资源分配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2年至1996年以及2012年至2017年两个时间段各五年30~59岁死亡患者病案首页数据,抽取患者主要诊断、年龄、转归情况字段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20年的变化,30 ~59岁死亡患者的疾病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x2=165.33,P<0.05),循环系统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例上升明显,分别上升13.9及6.9个百分点;肿瘤疾病占比下降7.4个百分点,其他疾病顺位也有不同程度改变.讨论 医院和社会应该根据疾病顺位的变化规律和特点,重视30 ~59岁患者循环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急救知识教育,合理分配现有卫生资源,降低30~59岁患者患病死亡的风险.
作者:刘鹏;龚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胰岛素反调节激素增加,导致糖和脂肪的代谢异常,以高血糖,高酮血、尿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糖尿病急性并发症[1].Ⅰ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DKA倾向,Ⅱ型糖尿病在一定诱因下也可发生.关于碳酸饮料引起糖尿病的研究较多,但引起DKA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国内有关于喝碳酸饮料引起Ⅱ型糖尿病并致DKA的报道,但无喝碳酸饮料的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DKA的报道.笔者回顾性分析5例以DKA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患者的报道如下.
作者:黄艳;胡赛;罗启占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