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娟;张娣娣;姚静;王艳艳;姚俊;严静;左敏静;王瑞甜
目的 比较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和冰敷冷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3-11月行膝关节镜手术符合要求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循环加压冷疗组和冰敷冷疗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于术后每8h进行冷疗,常规进行功能锻炼.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估,肿胀情况用患侧、健侧肢体大腿周径的差值来评估.分别在术后24 h和48 h对两组进行疼痛和肿胀程度的评估,在术后48 h评估膝关节功能和舒适度.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术前基线资料可比(P>0.05).两组研究对象术后24h和48 h疼痛和肿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术后48 h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冰敷冷疗相比较,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对于膝关节镜术后早期关节疼痛和肿胀的缓解更具优势,更易为患者所接受,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田润溪;郝玉芳;郭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案例分析法在手术室护士安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起,收集来自网络、报刊、兄弟医院或科内等近2年发生在手术室的典型案例,进行分类整理、讨论分析、装订成册,汇编成1本《手术室案例汇编》,并制作成PPT,作为每年科内护士培训的内部资料和安全教育的内容之一,比较应用案例分析法培训前后的效果.结果 培训前后,护士的安全知识及案例分析能力考核成绩、护理差错和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案例分析法应用于手术室护士特别是新护士的安全教育培训,巩固了护士的理论知识,加强了安全防范意识,而且降低了护理风险和差错的发生.
作者:于恩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总结7例有胶囊内镜适应证,但不能顺利吞服智囊胶囊患者采用改良莫菲氏管配合内窥镜放置智能胶囊的护理配合.术前充分准备操作过程中使用器材,把普通输液器的莫菲氏管两端用无菌剪刀剪断制作改良莫菲氏管,操作过程中注意配合医生进镜,进镜至胃腔或十二指肠降段后将胶囊送至胃腔或十二指肠降段.本组患者共使用智能胶囊7颗,均完成胶囊内镜检查,成功检出空肠坏死1例,十二指肠水平部溃疡出血1例,十二指肠出血并空肠局灶性淋巴管扩张症及回肠末段多发息肉1例,回肠白塞氏病1例,小肠出血并憩室1例,小肠溃疡1例,小肠炎症1例.2例患者咽喉部轻度的损伤,3例咽喉部轻度疼痛,第2天自愈,其余无不适.
作者:吴小琼;张北平;刘刚;林益群;林燕芬;付朝丽;杨四萍;王静;林燕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患病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以期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简易智力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和一般资料问卷,对随机抽取的西安市796名社区老年人进行轻度认知障碍筛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西安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为18.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经济收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低文化程度、女性、低经济收入及生活自理能力障碍是轻度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苏向妮;化前珍;张磊;李楠楠;陈建华;张利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1-6月实施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下70例患者进行的5 184例次血液透析作为观察组,将2011年7-12月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下68例患者进行的4 752例次血液透析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并发症(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肌肉痉挛、失衡综合征、透析器反应)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输液观察、健康宣教、生活护理、服务态度、穿刺技术)及护理质量(内瘘1次穿刺成功率、透析不适症状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实施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P<0.05、P<0.01或P<0.001).结论 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可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徐清秀;符霞;邝惠冰;田秀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改善产妇产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选取35例产后尿失禁产妇,使用PHENIX USB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肌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康复治疗,每周2次,每次15~20 min,疗程为15次,治疗前后进行手测肌力及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ncontinence Qu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测量.结果 28例(80%)患者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7例(20%)症状显著改善,治愈率达80%,治疗后ICI-Q-SF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手测肌力较治疗前明显加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盆底肌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产妇盆底肌功能,治疗尿失禁症状,有利于产妇的产后康复.
作者:陈玉芬;李环;丁小容;张礼捷;张巍颖;王子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在老年癌症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将92例老年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疼痛治疗和非团队护理人员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疼痛治疗和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实施的疼痛护理,评价干预2周后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影响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疼痛强度、疼痛影响都有下降,整体生活质量得分上都有增加,但观察组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痛护理策略团队的护理实践能有效降低老年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琼;胡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总结2008年1月-2012年1月7例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7例患者均表现为术后2~10h内出现高热,血压降至90/6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心率>110次/min,呼吸频率>28次/min,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积极行抗感染、抗休克治疗,有效监测生命体征,全面细致观察病情变化,积极补充血容量,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做好纠酸扩容,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保持引流管通畅,准确记录尿量,给予物理降温(冰袋冷敷、温水擦浴)等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作者:李莉;俞群;沈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侧重点.方法 将100例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芬太尼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布托啡诺组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期丙泊酚注射痛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术中呛咳、躁动,术后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组术后眩晕比芬太尼组的发生率高(P<0.05),术中呼吸抑制芬太尼组发生率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芬太尼组注射痛发生率比布托啡诺组高(P<0.05).结论 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护理上各有侧重,前者应做好注射痛和呼吸系统管理,后者需注重麻醉后呕吐和眩晕的护理.
作者:杨淑影;付小云;李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回顾性分析5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后并发急性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该并发症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有:两点辨别觉减弱、被动牵拉痛及血氧饱和度降低.主要采取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肢体疼痛,观察肿胀程度、指端循环、治疗反应,积极指导康复锻炼等.结果5例患者均痊愈,无前臂肌挛缩、肢体坏疽、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脏破裂等发生.
作者:谢静;祝鹏;宋大坤;屈兰燕;李娟;汪晓静;吴琦;张淑琴;赵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依从性好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影响其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差50例,发生率为29.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乏血液透析知识、护患关系一般、存在悲观心理反应、透析龄≤1年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差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依从,影响因素复杂,通过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能力,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实施针对性心理支持,加强透析龄短患者的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王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妇女在妊娠期盆腔脏器脱垂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2011年1-9月在广州市4家医院产科门诊检查的孕妇1 095例,分析可能影响孕期盆腔脏器脱垂的因素.结果 盆腔脏器脱垂状况得0分者367例占33.52%,得1分者354例占32.33%,得2分及以上者374例占34.15%.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期盆腔脏器脱垂状况主要与孕妇的年龄、既往分娩方式、孕周相关(P<0.05),未发现与孕妇的流产次数、孕期体质量指数相关(P>0.05).结论 孕期大部分妇女出现盆腔脏器脱垂状况,主要与孕妇的年龄、既往分娩方式、孕周等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对高危人群进行适时干预,预防或减轻盆腔脏器脱垂状况的发生.
作者:王新;李桂友;邓美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0.9%温盐水在催吐洗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符合催吐洗胃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使用温开水催吐,观察组51例使用0.9%温盐水催吐,比较两组催吐洗胃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催吐时间(3.92±2.35)min,比对照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洗胃液总入量(3 421.57±1 581.91)mL和总出量(3 306.86±1 514.07)mL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洗胃时间(30.00±10.98)min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9%温盐水是安全便捷的催吐洗胃液.
作者:谢佩玲;顾玉琴;管癸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社区曾经被“关锁”精神病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260例曾经被“关锁”精神病病人采取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培训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员,实施“解锁工程”,为病人建档立卡,社区监护和防治及社区康复护理.结果 开展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后,曾经被“关锁”精神病病人的监护率、病情显好率、社会参与率均较前显著提高(P<0.01);肇事肇祸率较前显著下降(P<0.01);服药依从性提高(P<0.01);疾病复发率下降(P<0.01);住院率下降(P<0.01),杜绝重新被“关锁”现象.结论 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曾经被关锁精神病病人的康复效果显著.
作者:刘惠卿;张雪静;李伟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2013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1].该报告指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为14.8%,老年慢性病患者突破1亿大关.传统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凸显了其分散、费时且被动的缺点[2],已不足以应付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又促进了老年人对高品质晚年生活的需求,带动了老年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健康管理的宗旨就是调动个体、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大的健康效果[3],但我国的老年健康管理尚处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起始阶段,服务模式单一,管理策略落后,配套卫生资源匮乏,探索综合、有效的老年健康管理模式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的概念、综合策略进行概括,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我国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的发展方向.
作者:张冬妮;刘永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复苏期间的合理体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于2011年8月-2012年10月人住ICU的腹部外科全麻术后机械通气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入科后即予缓慢摇至半卧位(床头30°,床尾10°~15°),对照组予头偏向一侧平卧位,6h后再取半卧位.观察入室后0、2、4、6h的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含量,并监测记录入室后6h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合指数.结果 入室后2、4、6h对照组患者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含量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含量组内两两比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0与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半卧位有利于降低腹部全麻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复苏期间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的含量,避免误吸的发生,有利于改善呼吸状态.
作者:何茹;黄燕;徐定英;曹枫;郭凯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为了解决传统护理治疗盘开放易污染、容量太少、物品不能规范放置等不足,以方便护士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用微型储物柜代替治疗盘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微型储物柜分4层,遵循从上至下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的原则,上面2层放置无菌物品,下面2层放置清洁物品,与流动治疗车相结合使用.每天工作完毕后清洗、晾干、消毒.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认为微型储物柜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在密闭的空间,其容量可满足1d工作的需要,既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又方便护士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且其取材方便,物美价廉,是一种可替代治疗盘的护理用具.
作者:杨颖;黄瑜;谢月霞;黄娟;谢芳;刘付奔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术前告知患者眼科局麻手术中疼痛状况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眼科局麻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53例.研究组术前接受护士告知术中可能感到的疼痛方面的知识,对照组给予眼科手术前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评术中疼痛、恐惧程度,手术室专职护士测评的患者紧张程度,以及术者测评的患者术中配合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自评术中恐惧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室专职护士测评的研究组患者术中紧张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术者测评的研究组患者术中配合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躁动所致无菌区污染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应当重视告知眼科局麻手术患者术中可能感到的疼痛,患者术前知晓术中可能感到的疼痛,有助于缓解患者术中的恐惧,加强与术者的手术配合.
作者:郑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疾病相关症状及其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患者随机分到干预组和对照组中.终74例患者完成全部研究,其中对照组38例,干预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在患者人院第1天、术后第7天及出院前1d进行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emorial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MSAS)测量,在患者入院第1天和出院前1d进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al,FACT-G)测量,以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相关症状水平及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症状水平在不同时段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分组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症状水平得分下降快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对照组患者生命质量除生理维度外,其他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自我管理为主的症状管理模式,有效地缓解了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疾病相关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张淼;王维利;胡少华;李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居家访视护理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社会心理领域问题的访视效果,以期促进人们更多关注慢性病患者的社会心理层面.方法 引进美国标准化护理语言——奥马哈系统,构建居家访视流程和评价访视成效的模式,随机选择60例居家慢性病患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各20例)进行访视.应用居家访视效果评分表,对患者存在问题认知、行为及状况进行评分,排列问题的优先顺序后进行干预.采用Friedman M检验比较访视前后得分的差异.结果 58例患者完成研究.在社会心理领域里,慢性病患者存在与社区资源的沟通问题为多见,占62%,其次为精神健康问题(5%)、社交问题(3%)和人际关系问题(3%),未发现患者有角色转变、性、哀伤、忽略、虐待5个方面的问题.访视1个月,58例患者在与社区资源的沟通问题上,认知、行为、状况的评分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问题访视前后评分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居家访视,能改善慢性病患者的与社区资源的沟通问题;针对其他社会心理领域问题,社区护士评估困难,且缺乏其他职业团队合作,访视效果较差.
作者:谭晓青;成阳;李冬敏;周秀丽;刘雪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