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忠莲;吴园
通过对1例断指行移位桥接再植术患者的护理,深深体会到再植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三方面的配合:高超的显微外科手术,护理人员细致的观察、精心的护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及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的配合.
作者:李惠兰;于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CT与普通平片在诊断肺结核及肺部其它疾病的差异,以探讨CT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为明确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55例肺部疾病同时通过普通平片、CT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19例普通平片未发现肺部病灶,经CT检查发现并明确诊断为肺结核;17例普通平片误诊为肺部其它疾病,后经CT确诊为肺结核;5例普通平片误诊为肺结核,后经CT证实为肺其它疾病;其它病例14例.结论 CT在肺部疾病,包括肺结核的诊断、鉴别、早期发现及指导临床用药、决定手术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有条件好做CT检查.
作者:孙建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3年4月~2005年4月本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7例,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65例),对照组(62例).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治疗16周后复查血脂、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所有患者的住院次数、总日数、病死率.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治疗16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CRP均有显著降低,LVEF则有明显提高.治疗组和对照组比,住院次数和总日数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死率明显降低,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伟斌;周正安;伍小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加开塞露综合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治疗的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1mg加开塞露、心理疗法综合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肌肉注射新斯的明1mg.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8.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注射加开塞露综合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更佳.
作者:栗滨;范宜文;沈玉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又称腰椎横突间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腰痛病之一,其发生率较高.办公人员由于长期处于久坐状态、缺乏必要的活动或者运动员运动姿势不对或运动过度,致使附着在第三腰椎横突尖端的软组织呈现紧张与痉挛状态,极易损伤,形成无菌性炎症.继发骨膜纤维组织增生,刺激和压迫邻近的脊神经引起局部疼痛或并发肢体放射性传导性疼痛.笔者6年来应用小针刀治疗办公人员久坐和运动员运动所导致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当前护理心理学探讨的中心均放在有关病人的心理活动方面,而护士本身的心理活动对病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病人护士之间的心理变化可相互影响.一个好的护理工作者,除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外,还要求有救死扶伤、全心全心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并善于观察病人,了解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熟悉病人的个性特征和情绪状态,帮助病人安心治疗,促使早日康复.因此病人和护士的心理活动相互之间的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笔者深切的体会到,一个优秀的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下一些优良的心理品德.
作者:孔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6年前发现右乳外上象限肿物2cm×2cm,位于皮下质硬,活动度好.肿物细针穿刺病理诊断:右乳腺纤维腺瘤.建议手术治疗拒绝,嘱在婚育前手术除肿物为好.五年前结婚怀孕,右乳肿物进行性增大,分娩四个月后右乳肿物增大至18cm×18cm,充满右乳房.停止哺乳行右乳单纯切除术,病理报告:右乳腺纤维腺瘤肉瘤变.行根治术、内分泌治疗三个月后右胸壁右腋下肿物再生长行扩大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后半年再发右胸壁右腋下肿物破溃,三个月后死亡.
作者:赖庆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临床上,在输液过程中,常常需静脉推药,一般是分离头皮针与输液管,通过头皮针将药液直接注入静脉血管内,以快的速度发挥药物作用.但推药时往往有少量的空气(约0.1~0.5的空气)进入血管内,对组织细胞造成一定的损害.
作者:张志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留置尿管所引起的前尿道狭窄9例,经早期确诊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王传忠;高吉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机物的污染日益严重,其中甲醛污染与人体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对甲醛的毒性作用研讨如下:
作者:张崇华;闫海;刘晓慧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在医用X射线胸部摄影中,按照面积的大小直接关系着受检者受照器官与组织的受照剂量,从而影响着受照器官与组织的平均剂量以及全身有效剂量当量.本研究调查了黑龙江省各级医院胸部摄影照射中投照野面积为2097cm2(见表1).实验测量了不同照射野面积下受检者的皮肤照射量,有效剂量当量及其转换系数(见表2).实验结果说明其转换系数及其有效剂量,在实验条件范围内,随投照野面积的增大而提高.
作者:陈组仁;武斌;王彦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的影像学特征、手术切除情况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0例四脑室室管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肿瘤除占据四脑室外,经四脑室正中孔疝入颈椎管,深达C2或C3平面.结果 所有病人接受枕下和C1~3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全切除25例,近全切除5例,术后7例病人接受放疗.平均随访5.5年,1例复发又行手术切除.本组全切除率为83.3%(25/30),复发率为6.6%(2/30),5年存活率100%.所有病人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颅脊管型四脑室巨大室管膜瘤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肿瘤,手术全切除率高,复发率低,术后结合放疗可以获得理想的预后.
作者:晏广;荆国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凤凰县人民医院一定时间内的两组患者:观察组为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病人95例,对照组是胃镜检查胃粘膜正常的正常人或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82例,所有患者都经过活检组织的快速尿素酶试验,判断HP的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HP的感染率为73.68%,对照组的HP感染率为48.78%,经x2检验统计,P<0.01,两组的HP感染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胃癌的HP感染率较高,HP感染和胃癌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吴晓青;侯进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使用双氯酚酸钠栓的止痛效果.方法 两组病例均给予双氯酚酸钠栓塞肛止痛.治疗组237例提前使用,对照组237例在感觉疼痛时使用.结果 治疗组有94%的病人无疼痛反应.对照组所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提前使用双氯酚酸钠栓塞肛,可使手术后的病人24小时无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
作者:黄翠菊;姜广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在骨科的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患者,因这类眩晕的发生多与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有关,故将其称为颈性眩晕.颈性眩晕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自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采用复方丹参联合利多卡因治疗颈性眩晕4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岩;袁治国;朱涛;刘文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胰岛素的发现与临床应用开创了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胰岛素挽救和延缓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它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地位无法取代.
作者:朱向阳;方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笔者认为,人类生来就有认识大自然的本能欲望.同时,大自然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广博性、变化性,能使人类的认识欲望得以实现.把人类与大自然联系起来的是工具.人类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去开发大自然,就能开发到一定的相应层面.中医学中,古人使用了自身器官为工具,去认识大自然,认识疾病,在达到一定层次后,就只能维持那个现状.今天中医学接触到了新工具,就决定了现代中医学古今并用的局面,将来的中医学必由将来所使用的工具所决定.
作者:王良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为阵发性、不自主、半侧面肌的抽搐,通常抽搐仅限于一侧面部,偶见两侧,因而又称半侧面肌痉挛.面肌痉挛病人多在中年起病,初仅为阵发性眼肌痉挛,之后逐渐缓慢地发展到同侧面部肌肉痉挛.严重者甚至同侧颈阔肌亦被累及,晚期导致同侧面部肌肉麻痹.临床特点多因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改变时诱发而加重,睡眠时消失.面肌痉挛虽无疼痛,但可引起心理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社交、工作、生活.随着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治疗上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笔者就当前面肌痉挛的治疗现状做一简述.
作者:张丽英;黄洪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无痛胃镜检查对老年患者的全身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检查中全程心电监护并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 检查中血压、血氧饱和度轻度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心电监护未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及明显加重的心肌缺血.有2例出现呼吸抑制,经简单处理并减慢给药速度很快恢复正常.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检查,无痛苦记忆.结论 老年患者进行无痛苦胃镜检查是安全的.
作者:田新社;章振国;胡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动静脉采血是对每一位疾病儿童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的常用手段,也是儿童较难适应、家长不愿接受的一个比较痛苦的操作过程,甚至引起许多儿童的恐惧和家长的担心.顺利完成采血过程不仅需要护士熟练的采血技巧,还需要家长和儿童的密切配合.我院采用了温馨护理的有效护理模式,使儿童在接受采血时充满信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以达到佳采血效果,保证采血过程的顺利实施.
作者:曲立军;徐云霞;王立颖;孙长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