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5例肺结核及肺部疾病的CT诊断与普通平片的比较分析

孙建庆

关键词:CT, 普通平片, 肺结核, 肺部其它疾病
摘要:目的 了解CT与普通平片在诊断肺结核及肺部其它疾病的差异,以探讨CT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为明确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55例肺部疾病同时通过普通平片、CT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19例普通平片未发现肺部病灶,经CT检查发现并明确诊断为肺结核;17例普通平片误诊为肺部其它疾病,后经CT确诊为肺结核;5例普通平片误诊为肺结核,后经CT证实为肺其它疾病;其它病例14例.结论 CT在肺部疾病,包括肺结核的诊断、鉴别、早期发现及指导临床用药、决定手术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有条件好做CT检查.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15例患者的护理

    目的 防止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的反复发作.方法 对视力、瞳孔、眼压、视网膜等密切观察,做好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炎症得到有效控制.13例获得随访,时间5个月至5年,炎症均未出现反复.结论 眼外伤后周到细致的护理能防止交感性眼炎的反复.

    作者:黎协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龄胆囊炎、胆石症272例治疗体会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在治疗及诊断上有其特殊性.笔者自1978年8月~2004年8月26年间,共收治60岁以上胆囊炎、胆石症272例,就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庆福;任海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的饮食指导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体力劳动的减轻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至少有三千多万糖尿病患者.此病是人体代谢紊乱所造成的一种老年多发病,临床表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血糖升高.严重者在病程中发生心、脑、血管、眼、神经系统等并发症.

    作者:李克娃;张丽鸣;彭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黄芪、丹参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卡托普利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39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用抗感染、强心、利尿、吸氧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卡托普利.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1.4%)和总有效率(91.5%),高于对照组(55.5%和83.3%).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卡托普利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永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例足外伤久治不愈病人的护理

    足部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严重者会影响足的功能和日常生活,因足是通过足部肌肉及26个骨骼之间的协同和调节,使人的身体保持动态平衡,完成行进、迅跑、跳跃等各种动作.为此,足部结构的破坏,必然会给负重行进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足部功能的重要性并未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在治疗上,要求不严,标准不高,甚至在治疗下肢其他部位损伤过程中,经常忽视防止和避免发生足部的一些并发症和后遗症[1].2005年,我院门诊外科处理的手足外伤385例,其中2例从他院门诊转治的久治不愈病人,经过1~2月精心治疗护理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丽萍;申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丹参酮ⅡA对有心肌缺血改变的冠心病患者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有心肌缺血改变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有心肌缺血改变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丹参酮ⅡA治疗组32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照组除不用丹参酮ⅡA外,其他常规治疗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变均有较好的效果(P<0.05);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的改善也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而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两组无明显变化.丹参酮ⅡA治疗组硝酸酯类停减率为25%.除2例用药期间出现头晕、恶心外,无不良反应,两组疗程结束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丹参酮ⅡA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并可减少或替代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

    作者:粟爽;李万甫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产后出血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2月65例产后出血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 产后出血原因:剖宫产、产程延长、胎盘因素等.影响产后出血因素:分娩方式、产程、胎盘因素、心理因素等.结论 充分认识引起产后出血的各种原因,使产后出血率尽可能降低到低限度.

    作者:叶嫦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左旋卡尼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国产左旋卡尼汀(L-canitine,L-CN)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CHF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L-CN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国产L-CN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L-CN治疗CH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薛秀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硝酸甘油骤然停药诱发急性心梗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以胸骨后闷痛2小时来诊.既往确诊冠心病心绞痛多年.本次入院后即查ECG,排除了AMI,入院后给予硝酸甘油1mg/100ml静点,效果仍不明显,后改为2mg/100ml,效果不明显.考虑患者平时因心绞痛频繁发作而长期口服消心痛,含服硝酸甘油,存在药物耐受,于是加量为3mg/100ml,30mg/d静脉滴入,有效地控制了心绞痛的发作,连续用药5天后,患者因家中有事,突然自动离院.1小时后,因持续性剧烈胸痛被家人送回本院.ECG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给予AMI常规治疗,4周后病情稳定出院.

    作者:张彩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药不良反应浅析

    中药具有成分多样化及生理功能多样化的特点.其双向调节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可从扩方面增强机体抵抗力,消除致病因素,减少毒副反应.应用于临床的各类中药原药及其制剂已达数千种,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日益增加,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现就中药ADRs的监察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作者:杨国斌;道书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刺列缺、太阳、率谷等穴位配合风池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患者43例,并以39例服用阿斯匹林片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9.49%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作者:吴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与治疗

    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其共同特点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的结果.

    作者:姚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吉林长春两市大型托幼机构卫生消毒状况调查

    托幼机构是幼儿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场所,托幼机构消毒管理制度的落实与否和消毒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为了解我省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的消毒情况,我们在2002年对我省吉、长两市的大型托幼机构进行了抽样监测,2003年按着地方标准<托幼机构消毒卫生规范>(地标号DB22/T313-2002)的要求进行监测,各托幼机构的消毒状况2003年比2002年有所改善.

    作者:王艳秋;姜晓春;李静;刘晓杰;孙利群;黄新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剖宫产、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对产妇泌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剖宫产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产妇的泌乳状况及血清泌乳素(PRL)变化.方法 足月产妇240例均分为四组:Ⅰ组术毕行硬膜外吗啡镇痛;Ⅱ组术毕行硬膜外吗啡镇痛,24h后追加一次;Ⅲ组未行术后镇痛;阴道自然分娩60例为Ⅳ组.240例产妇产前、产后均进行护理干预、科学宣传,实行母婴同室和纯母乳喂养.结果 产后5min、24h及48h PRL值变化各组间无明显差异.Ⅳ组产后24h内开始泌乳发生率(40%)高于同期所有剖宫产组(20%);但48h内开始泌乳及72h泌乳分泌不足发生率与剖宫产组相比无差异.剖宫产三组平均术后镇痛时间明显不同.但各组产妇开始泌乳及乳汁分泌不足发生率均无差异.结论 由于护理干预,剖宫产及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不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迟秀梅;葛洪奎;陈方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左侧腹股沟斜疝合并精索肿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左下腹包块伴阴囊肿胀3年入院.查体:患者直立位用力咳嗽时左侧腹股沟可见5cm ×6cm × 8cm大小的包块,阴囊肿大,平卧时包块不能完全消失.包块实性、质韧,睾丸及附睾正常,牵拉睾丸,变小的包块可上下活动.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透光试验阴性.术前考虑:左侧难复性斜疝.遂行左侧斜疝修补术.术中见:左侧精索位于疝囊内后方,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肿块为脂肪组织,质地软,源于左侧精索,包膜不完整,边界较清,与周围粘连.术中行左侧疝囊高位结扎,肿物连同左侧睾丸、精索高位切除后作疝修补术.术后肿块送病检提示:精索良性脂肪瘤.术后患者恢复可,术后半月出院.随访2年未复发.

    作者:何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外伤性脾破裂6例诊治分析

    脾是腹部内脏中易受损伤的器官,其发病率在外伤性损伤中较高.脾破裂一经诊断,大部分应紧急手术处理,至于手术方式,因脾组织脆弱,破裂后不易止血、缝合或修补,故通常采用脾切除术.但近年来由于对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日益深入,有人主张以裂口修补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替代脾切除术,以免日后招致严重的全身感染.笔者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06年2月收治的6例脾破裂患者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大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全血细胞分析中标本放置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全血细胞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运用全血细胞分析仪对放置不同时间的静脉血标本进行测试.结果 标本放置2小时结果差异不大,放置4小时对结果存在影响.结论 对静脉血抗凝标本应及时测定,如放置4小时,为避免误差应在混匀后30分钟进行测定.

    作者:赵阳春;梅楠楠;吴琳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原发性肋骨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患者,女,36岁,左后胸壁肿物伴左胸背疼痛4个月,疼痛呈间歇性,先放射痛,无咳嗽、发热及盗汗症状.体检:左肩胛下区隆起,无触痛及红肿.约于第8肋骨后段可触及一约7cm×4cm大小肿物,活动度差,质硬.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及白细胞分类正常.

    作者:丑凯平;赵铁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72例空洞型肺癌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空洞型肺癌的误诊原因.方法 对1989年2月1日~2005年9月30日在本院住院确诊的空洞型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期间共收治空洞型肺癌217例,误诊72例,误诊率32.87%,平均误诊时间2.5个月以上,被误诊为肺结核病53例,占73.61%(其中16例与肺癌并存);肺化脓症9例,占12.5%;肺部炎症6例,占8.33%;肺囊肿2例,占2.78%;胸膜炎2例,占2.78%.结论 空洞型肺癌发病者并非少见,应进一步提高对本型肺癌的全面认识和诊断水平,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刘长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多由高能量外力所致,常伴有脊髓不同程度的受损.我院自1998年1月~2002年1月共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患者42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光桐;薄纯利;王传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