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娃;张丽鸣;彭丽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机物的污染日益严重,其中甲醛污染与人体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对甲醛的毒性作用研讨如下:
作者:张崇华;闫海;刘晓慧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缓释片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将42例缓解期肺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口服丹参酮ⅡA缓释片,每日3次,每次2片(80mg),对照组15例,口服安慰剂,每日3次,每次2片,两组病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0天和第40天时分别作心脏彩超1次,测三尖瓣区血液返流速度(Vt),计算出收缩期肺动脉压(SpAp).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组治疗后Vt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Vt2SpAp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丹参酮ⅡA缓释片与安慰剂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结论 本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缓释片可显著降低SpAp,可用于肺心病的防治.
作者:黄华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鼻内窥镜手术在我科的开展,其优越性日趋明显,以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为主要对象的鼻内镜手术给鼻科学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鼻部手术后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传统鼻部手术还是创伤较小的鼻内镜手术都需要进行鼻腔冲洗,现将鼻腔冲洗液改良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邱秀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椎管内阻滞技术,它既发挥了腰麻作用迅速、完全的特点,也可通过硬膜外导管注药增加麻醉平面及延长麻醉时间,便于术后镇痛.笔者旨在探讨CSEA在剖宫产手术应用情况,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卢崇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指非内分泌异常、代谢障碍引起的热能摄入大于消耗,使体内脂肪积累过多而导致的营养紊乱综合征[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呈迅速扩大趋势.肥胖可造成机体一些器官、系统功性损伤.活动能力和体质水平下降,同时还可对儿童心理造成一定影响,肥胖儿重存在某些有别于正常体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它还是成年期肥胖及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成年期疾病的危险因素.现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观研讨如下:
作者:伞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同时艾滋病是一种与行为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的疾病,咨询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而电话咨询更是一种能够扩大宣传力度,使咨询者个体能够直接受益的有效方式.
作者:冯忠莲;吴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对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和减少新生儿窒息的作用以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笔者选择2005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时进行胎心监护的4013例产妇(监测组)与2004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时单纯胎心听诊的3476例产妇(对照组),对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剖宫产率和阴道手术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监测组和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分别是9.79%、6.79%;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是1.99%、4.57%;剖宫产率分别是11.06%、9.75%;阴道手术产率分别是0.97%、1.18%.结论 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明显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提高了产科质量,但并未增加剖宫产率和阴道手术产率.
作者:劳海陶;龙伟英;陈燕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为了解住院结核病人死亡状况,加强对结核病人管理,笔者对1988~2004年住院结核病人死亡病例进行了调查统计,16年中共收治住院结核病人21263人,死亡1255人,先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彩燕;任慧玲;杨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在治疗及诊断上有其特殊性.笔者自1978年8月~2004年8月26年间,共收治60岁以上胆囊炎、胆石症272例,就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庆福;任海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卒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类型,其主要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了蛛网膜下腔,占脑血管病的第三位,常反复发作,死亡率为25%[1].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残与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复杂.我们对1998年7月~2005年7月,70例SAH住院患者临床、CT、脑水化验、脑循环分析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与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杰;李丽茹;刘德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糖尿病患者施行耳鼻咽喉科手术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对18例患有糖尿病的耳鼻咽喉科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延迟愈合3例,无1例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水电解质紊乱和低血糖昏迷.结论 建立完善的血糖监测制度,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作者:陈慧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5年6月~2006年3月,我科腹腔镜下阑尾切除96例,其中60例采用二孔法,即从脐部作观察孔,注CO2气,调查体位,置观察镜观察腹腔及阑尾情况,如腹腔无脓液,阑尾周围无粘连,阑尾直径在10mm以内,则可采取二孔法.具体方法:于右下腹麦氏点置10mm穿刺器作操作孔,用抓钳将大网膜推开,抓住阑尾末端,将CO2气放出,将阑尾沿穿刺器提出腹腔外,于腹壁外分离阑尾系膜,上钳切断,近端双重结扎,于阑尾根部4号线结扎,线暂不剪断,残端用电凝烧灼粘膜,将系膜近端覆盖阑尾残端,用结扎残端的线结扎,送入腹腔.
作者:杨飞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29岁,主因第二胎孕足月有产兆于2005-01-27入院待产.末次月经2004-04-30,预产期2005-01-07.孕期平顺.入院前一周患上呼吸道感染,近2天咳嗽,且呕吐数次.
作者:杨瑞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2型糖尿病已成为我国近年来发病率高、危害健康大的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的防治重在预防,保持血糖在安全范围内尤为重要,可避免或推迟心、脑、肾、眼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发现很多的病人因不严格遵守医嘱和自停药或不进行饮食控制而引发上述并发症.因此,病人出院后的血糖控制应受到高度重视.对2型糖尿病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对控制病人血糖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方玉银;张玉华;吴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适合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7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组42例和Wolter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组36例,以术后疗效作为综合评定的标准.结果 锁骨钩钢板组满意度99%,明显高于克氏针张力带组86%.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优于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并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复位固定良好、对肩锁关节损伤小、术后适度活动等特点.
作者:贾培征;王友洛;洪海滨;张燕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有心肌缺血改变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有心肌缺血改变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丹参酮ⅡA治疗组32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照组除不用丹参酮ⅡA外,其他常规治疗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变均有较好的效果(P<0.05);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的改善也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而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两组无明显变化.丹参酮ⅡA治疗组硝酸酯类停减率为25%.除2例用药期间出现头晕、恶心外,无不良反应,两组疗程结束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丹参酮ⅡA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并可减少或替代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
作者:粟爽;李万甫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体外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运用HA型血液灌流器及单泵对于18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血糖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判定疗效.结果 血液灌流后重型肝炎患者症状及肝功能明显改善,血糖(BS)、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比值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常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a)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应用单泵行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可清除患者体内引起肝细胞损害的有毒代谢物质,从而改善肝功能,特别是提高肝性脑病的清醒率,为肝细胞再生创造条件,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效果好.
作者:翁雪梅;郭建波;张志和;付小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哮喘为痰阻喉间,痰气相击所致的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突然、反复发作,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早的中医文献中没有哮喘之名,其病名的确立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发展到今天,其定义为: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的疾病,它的含义显然包括了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中医学对哮喘病因的认识与现代医学有别.现代医学大多数主张哮喘是一种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中医认为哮喘是一种新感引发宿疾(又称夙根)而发生的疾病,新感因素包括外感六淫、疫气、内伤七情、饮食劳倦.
作者:韩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低胆红素血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低胆红素血症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鲁米那钠)30mg tid;对照组给予易善复456mg tid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6.7%比39.2%,86.3%比30.2%,P<0.1.结论 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低胆红素血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骆训武;陈韬;吴浪廷;蔡跃芳;黄润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已有许多循证医学的证据证实在高血压、心衰等心血管疾病中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使患者受益,然而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的使用,特别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仍比较少.本院内科及所属长乐市高血压俱乐部追踪观察本市278例高血压病和/或心衰患者,能长期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仅占15%左右,β受体阻滞剂较ACEI、ARB、CCB、利尿剂的应用要困难的多,遇到的阻力亦大,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为何举步维艰?笔者分析这278例病历,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作者:姚东;戴文珍;陈耀;李秋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