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采用中医正骨分期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80例疗效观察与对比

黄贤政;王新平;李亚勇

关键词:儿童股骨干骨折, 中医正骨分期治疗, 传统整骨手法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中医正骨分期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正骨分期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整骨手法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按Klemm功能分级标准,治疗组优66例,良10例,无效1例,优良率为95%;对照组优37例,良20例,无效8例,优良率为71%.结论采用中医正骨分期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显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体会

    我院自1995~2005年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应用禁食、营养支持及中药、生长抑素、生长激素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增祥;龙善福;刘勇;程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谈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

    在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中,每个专业有着独特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程序,而药剂科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医疗质量及社会效益,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稳定和受病人欢迎.这就需要医院必须着重于以两个方面抓起.

    作者:宫庆玲;李风珍;张才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清宫术在早孕药物流产中的应用

    近年来,药物流产技术的使用,减少了手术性流产带来的损伤或严重并发症,但药物流产不能完全替代广泛使用的电动负压流产术.我站根据临床需要,推出口服抗早孕药物配合清宫术方法终止早孕妊娠,安全可靠,痛苦小,深受早孕妇女欢迎.现对三种流产方法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闫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鼻出血58例临床报告

    鼻出血为耳鼻喉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我区处于高原地区,低氧、气候干燥或其它疾病均可导致鼻出血.我院从1999~2004年共收治58例鼻出血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兵;杨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疗效观察

    为观察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疗效,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将61例水痘患儿随机分为阿昔洛韦治疗组31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热退时间(P<0.010)和皮疹消退时间(P<0.005)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分娩35例分析

    近年来剖宫产率有上升的趋势,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人数相应增加.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有子宫破裂的风险,如何选择分娩方式是产科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选择我院自2004年11月~2005年11月住院分娩的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分娩35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产科质量,避免宫裂的发生,减少母婴病死率.

    作者:韩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颅脑外伤病人静脉输液佳途径探讨

    急性颅脑外伤病人有的神志不清,甚至烦躁不安,而且多数需搬动行各种检查,如CT、摄片等,易导致输液外漏,增加复刺率,病情变化快,常常需要紧急抢救.因此必须保证有通畅静脉通道.根据这一特点,病人入院后首先进行检查并评估,根据病情采用不同输液方式,保持良好有效的静脉通路,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我科2003年8月~2005年8月收治206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应用了浅静脉留置针,其中选择双上肢置管有186例,双下肢置管的有18例,选择颈外静脉置管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素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CT检查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中的常见病,此类病人因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故病人一送入医院必须立即明确诊断,迅速治疗,而CT扫描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是首选的辅助检查.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对16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急诊CT扫描检查,现将扫描过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付进荣;刘秀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15例中药不良反应问题探讨与分析

    目的探讨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发生原因,为临床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年收集到的215例中药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几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所上升,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涉及药品较广,剂型以注射剂居多.结论中药的不良反应逐年增加,发生原因各异,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丁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美尼尔氏病5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美尼尔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临床诊断为美尼尔氏病患者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辨证施治,疗程1~2周.结果痊愈47例,显效7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96.6%.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美尼尔氏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作者:刘欣文;吴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6例小儿药物过敏性休克的观察与护理

    药物过敏性休克是机体对药物发生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属于Ⅰ型变态反应,临床上虽较少发生,但预后严重,其特点是发病快,危害大,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我院小儿科于1995年10月~2005年10月间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1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裕;周正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40例脾破裂病人的术中抢救及护理

    脾脏为贮血器官,质脆易破,是腹部内脏中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占各种腹部损伤的40%~50%左右,破裂多见于膈面.脾损伤后主要危险是大出血造成休克,故应迅速进行处理.2004~2005我院共救治脾破裂病人40例,现将术中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翠玲;刘国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支原体感染后疗效分析

    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阳性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出现一些新情况,未见报道,现分析如下:

    作者:戈凤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绩效考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绩效,大限度的发挥工作积极性.方法对护理人员实行护理质量、劳动纪律、护士素质、工作数量等四个方面实施量化考评.结果护理质量得到提高,考评结果与奖金相挂钩.结论量化考评充分发挥了激励作用,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为护理提供了培训信息,有利于加强服务意识及护士长的管理能力.

    作者:谭庆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的手术配合

    传统的肾切除及肾癌根治术对患者损伤重、创伤大,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恢复慢,而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肾切除则有路径直接、损伤小、不干扰腹腔脏器、无腹腔污染等优点[1].2002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为16例患者实施了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崇桃;张湘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晚期妊娠缩宫素引产160例效果观察

    缩宫素引产是产科引产中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正确使用缩宫素进行晚期妊娠引产,不仅可以降低母儿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下面将我院2004年2月~2005年3月分娩160例产妇应用低浓度、低输注量、低剂量缩宫素晚期引产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王予倩;孙巧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0例乌头类药物急性中毒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乌头类药物民间常泡酒内服,治疗跌打损伤、腰痛及关节痛,若制法与服法不当,易发生中毒.临床中毒病例少见报道,我院自2001年10月~2005年12月共收治1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梅;柳忠叶;王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1214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特点.方法以回顾性的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11214例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逐份查阅,并统计、分析、总结.结果三年内医院感染536例,医院感染率为4.78%;部位感染579例次,部位感染率5.16%.部位感染例次由高到低依次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手术切口、胃肠道、泌尿道等.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葡萄球菌、真菌、铜绿色假单胞菌等.结论通过培训教育和监测等控制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邵长军;王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谈影响护患交流的几点要素

    护患关系是护理职业中特有的人际关系,它是护士与病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护理与被护理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从职业角度说,护士与病人相互依存,每个护理过程都是护士与病人双方互动的结果,对病人来说到医院就医的目的是为了在治疗上得到关心和照顾,从护理职业角度看,护士有责任和义务去消除病人的心理不适和肌体的病痛.因此,默契、良好、融洽的护患关系更是病人坚定康复信念并战胜病痛的主要精神支柱.护士能否成功地帮助病人达到预期健康水平,取决于以下几点要素.

    作者:盖丽梅;王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生理性变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生理性变异是分析前变异的一大类,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研究分析前变异对检验结果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性变异包括:年龄、性别、采血时间、季节、海拔高度、妊娠、月经周期和生活方式等.

    作者:李文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