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杰;郑诗俊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切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术后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93%~30%,死亡率更高达50%[1].
作者:徐亚英 刊期: 2007年第33期
2000年1月~2007年6月,笔者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偏头痛62例,并与氟桂嗪、扶他林、麦角胺治疗6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淑英 刊期: 2007年第33期
在医院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并不是轰轰烈烈,他们的付出从不报奖,但他们的汗水却撒满患者的心田,他们的足迹遍布医院每一个角落,他们的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他们的劳动联系着你、我、他.这就是白衣天使平凡的工作,这就是他们的职责,这就是他们的岗位,一个谁也离不了、躲不开的岗位.
作者:梁云升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社会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探讨规范不良用药行为的对策.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影响药物疗效的社会因素.结果 影响药物疗效的社会因素,主要来源于医师和患者的不良用药行为.结论 加强安全合理用药的知识教育和宣传,加强药品生产和流通监管,建立对不良用药行为的干预机制及完善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可有效规范不良用药行为.
作者:卢敏利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了解头皮血管肉瘤肺转移的临床及病理表现.方法 总结收治的1例头皮血管肉瘤肺薄壁囊性转移并发气胸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病病因不清,临床症状主要为干咳、血痰、进行性呼吸困难,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性薄壁囊肿且进展快并伴液气胸,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中有不规则血管构成,内衬异形增生内皮细胞,细胞呈梭形,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相.结论 头皮血管肉瘤肺薄壁囊性转移非常罕见,结合胸部CT及病理检查可确诊.
作者:宋雅敏;刘皓;张素娟;潘顺全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评价术后镇痛中氯诺昔康对吗啡用量节俭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Ⅰ~Ⅱ择期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研究,18~63岁、择期硬膜外腔阻滞下骨科手术结束时,随机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或生理盐水2ml,12h后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或生理盐水2ml,同时采用吗啡进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观察术后吗啡的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总次数、术后2、4、8、12和24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不良反应和病人对镇痛的满意度以及给药前后的生化指标和生命体征.结果 共完成120例,其中采用氯诺昔康68例,安慰剂52例.与安慰剂组相比,氯诺昔康组术后12h和24h吗啡用量减少(分别平均减少38.8%和43.7%),术后12h和24h PCA总次数降低(P<0.05),术后4、8、12和24hVAS评分降低,术后24h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而有关不良反应和化验结果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后静脉给予氯诺昔康8mg,bid可安全地减少术后吗啡用量,提高病人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吴卫东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目前常见病之一,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甲亢病人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占1.8%~6.8%[1],症状严重时若不及时处理可出现呼吸麻痹及心搏骤停甚至致死.笔者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甲亢合并低钾周期性麻痹26例患者资料收集分析如下.
作者:蔡祥增 刊期: 2007年第33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慢性气道炎症性疾患,多种炎性细胞和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参与其过程,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重点.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伟民 刊期: 2007年第33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青年常见的疾病,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者.2002年~2005年以来,我们对31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采取卧式牵引、手法推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锋;效亚力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瑞立泰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药物强痛定作比较.方法 按急诊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强痛定针剂100mg及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B组给予瑞立泰(双氯芬酸钠)75mg及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比较两组药物镇痛效果及副反应,并比较瑞立泰加用不同剂量杜冷丁后的疗效差异.结果 瑞立泰较强痛定镇痛效果好而副反应少,并能减少杜冷丁的用量.结论 瑞立泰治疗急性肾绞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副反应较少,可为首选用药.
作者:陆卫华;唐忠志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评估CRP作为新生儿应用抗生素的指标的可靠性.方法 生后一般情况好,有高危感染因素的新生儿共76例,于生后12h检测CRP,如果CRP<10mg/L不用抗生素,有症状者仅对症治疗.无症状者仅家庭随访10d,共47例.CRP≥10mg/L给予抗生素治疗少7d,复查CRP<10mg/L,临床症状消失,停用抗生素,观察10d,共29例.以因CRP<10mg/L不用抗生素后10d,及因CRP≥10mg/L而用抗生素至少7d后,复查CRP<10mg/L而停用抗生素后10d内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为依据,分析CRP作为新生儿抗生素应用指标的可靠性.结果 CRP<10mg/L不用抗生素者,10d内仅2例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而CRP≥10mg/L经抗生素治疗至少7d,CRP<10mg/L停药后10d内无一例再次接受抗生素治疗.结论 CRP可安全有效指导新生儿抗生素的应用,可作为早期新生儿抗生素使用与否的指标.
作者:李琪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98例慢性轻、中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在心衰标准用药的基础上,卡维地洛由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至目标剂量,治疗12wk;对照组48例,仅用心衰标准用药治疗12wk.结果 治疗组在减慢心率、改善心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和62.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别(P<0.05);治疗组多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但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未发生血尿常规、电解质、糖代谢改变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张录平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肘部外侧切口,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桡骨小头骨折处.结果 73例术后6~12mo(平均8mo)随访根据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优良52例,良好21例.结论 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桡骨骨折操作简单,无金属腐蚀反应,内固定材料可吸收,省去第二次手术.
作者:魏刚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 对本院40例早期胃癌在诊断及治疗上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其中24例有慢性胃病史2~30a,37例临床表现以上腹痛为主,2例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进食哽噎.胃镜检查40例,上消化道造影检查20例.胃粘膜层(m)癌22例,粘膜下层(sm)癌18例,淋巴结转移5例.本组均行D1或D2,其中远端胃大部切除28例,近端胃切除10例,全胃切除2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38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5%.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和87.5%.结论 及时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是决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的主要因素.并对诊断、治疗和临床对策作了探讨.
作者:罗勇 刊期: 2007年第33期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25岁.第1胎,孕36wk双下肢浮肿2mo于2000年4月24日7时50分入院,入院血压180/110mmHg,尿蛋白2+,于2000年4月25日行剖腹产术,于4月26日2时出现视物模糊,请眼科会诊诊断视网膜剥离,予以复方樟柳碱2ml双颞侧皮下注射,qd,10d后视物清楚.
作者:肖秋萍;欧阳巧灵;傅琼裙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102例(118耳),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和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组,以观察疗效差异.结果 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中高压氧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银霞;任志凤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对脑积水病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后分流管阻塞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以V-P分流术治疗各类脑积水122例,其中20例发生分流管阻塞,结合脑积水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患者身体状况以及再次手术术中所见,对分流管阻塞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 20例术后分流管阻塞中脑室端阻塞10例,腹腔端阻塞9例,不明原因阻塞1例,均通过手术探查修管重置.结论 对V-P分流术后分流管阻塞应足够重视,包括充分术前准备、手术时机、术中操作、术后抗感染及术后护理.
作者:刘远来;零达尚;张建国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以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1994~2004年12月收治的19例老年人ACST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结果 19例老年人ACST病人14例痊愈,5例死亡.结论 重症急性胆管炎(ASCT)是胆道良性疾患死亡的重要、直接的原因,老年人ACST的病因和外科治疗及处理均有其特殊性.
作者:郭帆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大剂量静脉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简称HDIVIG)静滴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判断其使用价值.方法 在急性ITP病例的临床治疗中,早期应用HDIVIG静滴(400mg/Kg/d,3~5d),观察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时间、出血症状控制时间,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 HDIVIG治疗组48例,显效40例(83%),良效8例(17%);常规治疗组52例,显效28例(53%),良效14例(27%),进步5例(10%),无效5例(10%).血小板恢复时间、出血缓解时间,HDIVIG治疗组分别为(均值,d)5.5和2.3;常规治疗组为10.5和6.2.结论 HDIVIG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时间、出血症状控制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缩短,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ITP患者早期使用HDIVIG有助于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严重出血的可能性,安全度过危险期,值得在伴有严重出血的ITP患者中推广使用.
作者:陆时运;赵晓红;王智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骨髓炎开槽钻孔术后灌流冲洗的护理方法.方法 近年来我院对11例骨髓炎患者进行了开槽钻孔术,术中安置了引流管,术后进行持续灌洗疗法.结果 通过持续灌洗,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对骨髓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 持续灌洗疗法是防止炎症和出血等原因所形成一些血凝块、碎骨屑、脓栓及纤维素造成引流不畅的有效方法.
作者:冯桂荣 刊期: 2007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