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东
化疗药物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已成为血液肿瘤病人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治疗中引起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使病人感到痛苦,且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呕吐引起脱水、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反应,严重者不得不终止治疗,使化疗不能顺利进行.
作者:王柒英 刊期: 2007年第33期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部队常见的训练伤,直接影响部队正常训练.我部从2000年以来应用中草药曼陀罗花酒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00例,经临床治疗观察,效果满意.
作者:汤庆文;张春光;戴延忠 刊期: 2007年第33期
外伤所致的肢体离断,没有任何组织相连或者虽有残存的损伤组织相连,但在清创时必须切除的称为完全断肢(指);肢体骨折或脱位伴2/3以上软组织离断,主要血管断裂,不修复血管远断肢体将发生坏死的称为不完全断肢(指).再植术后虽已接通血管,但术后仍可能出现阻塞、皮肤坏死以及感染,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细心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再植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刘蓬;刘明 刊期: 2007年第33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慢性气道炎症性疾患,多种炎性细胞和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参与其过程,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重点.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伟民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大剂量静脉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简称HDIVIG)静滴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判断其使用价值.方法 在急性ITP病例的临床治疗中,早期应用HDIVIG静滴(400mg/Kg/d,3~5d),观察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时间、出血症状控制时间,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 HDIVIG治疗组48例,显效40例(83%),良效8例(17%);常规治疗组52例,显效28例(53%),良效14例(27%),进步5例(10%),无效5例(10%).血小板恢复时间、出血缓解时间,HDIVIG治疗组分别为(均值,d)5.5和2.3;常规治疗组为10.5和6.2.结论 HDIVIG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时间、出血症状控制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缩短,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ITP患者早期使用HDIVIG有助于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严重出血的可能性,安全度过危险期,值得在伴有严重出血的ITP患者中推广使用.
作者:陆时运;赵晓红;王智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保留乳房乳腺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4年8月~2007年8月进行的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手术9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保乳手术占全部乳腺癌手术的6.62%,中位随访时间16.6mo,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在基层医院行保留乳房乳腺癌手术安全可行.
作者:张晓君;王景;李智;曹淑文;史立晖;陈琦;孙春杰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 对1996年9月~2006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1例合并糖尿病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范围:6.1mmol/L~11.1mmol/L,尿糖:(±~+).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全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合理运用胰岛素,把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合并糖尿病的大肠癌患者能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臧圣彬;李庆春;计小刚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笔者通过1a来对118例病人的临床观察,认为得力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减少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发生,并对实施这些护理措施理论进行了探讨.这些护理措施是:调节患者合理饮食,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通过上述护理措施的实施,大大减少了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临床护理水平.
作者:陶丽君;校国林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的正确处理方法,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 对羊水过少10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羊水过少孕妇剖宫产率明显增高,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增加.结论 羊水过少易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确诊后宜行剖宫产术.
作者:林怡;吴秋婵;林石清;郑才珠;洪秀仪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纯内科治疗(非手术组)和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及脑脊液置换并内科治疗(手术组)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结果 手术组总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脑室出血清除时间与单纯内科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加脑脊液置换净化疗法操作简便、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云孝慧 刊期: 2007年第33期
冷饮食品以它的花样多、口味好、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了解南通市近年来冷饮食品卫生质量状况,加强对冷饮食品的监督管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为南通市生产和经营单位改进冷饮卫生质量提供依据,现将南通市2004~2007年冷饮食品卫生质量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冒小鸥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不同配伍清醒镇静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抽取6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部病例麻醉方法为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清醒镇静镇痛,根据不同清醒镇静镇痛配伍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布托啡诺和咪唑安定组(B组),芬太尼和咪唑安定组(F组),芬太尼和丙泊酚组(P组).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即时(T2)、手术开始时(T3)、术中30min(T4)、术毕(T5)5个时点MAP、SpO2、HR、RR,观察术中呼吸抑制及不自主体动,应用警觉-镇静(OAA/S)评分和镇痛分级评价镇痛镇静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B、F两组与P组比较在T2、T3两个时点生命体征有显著差异,B、F两组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较P组稳定,呼吸抑制发生率低,其中B组改变小,B、F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②B、F两组术中、术后合作能力好,术后苏醒时间短,B、F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较P组差异显著.结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清醒镇静镇痛用于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镇痛完善,麻醉管理方便,安全有效,布托啡诺伍用咪唑安定其安全性、有效性更具优势.
作者:程翔;徐公元;翟利平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评价术后镇痛中氯诺昔康对吗啡用量节俭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Ⅰ~Ⅱ择期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研究,18~63岁、择期硬膜外腔阻滞下骨科手术结束时,随机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或生理盐水2ml,12h后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或生理盐水2ml,同时采用吗啡进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观察术后吗啡的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总次数、术后2、4、8、12和24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不良反应和病人对镇痛的满意度以及给药前后的生化指标和生命体征.结果 共完成120例,其中采用氯诺昔康68例,安慰剂52例.与安慰剂组相比,氯诺昔康组术后12h和24h吗啡用量减少(分别平均减少38.8%和43.7%),术后12h和24h PCA总次数降低(P<0.05),术后4、8、12和24hVAS评分降低,术后24h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而有关不良反应和化验结果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后静脉给予氯诺昔康8mg,bid可安全地减少术后吗啡用量,提高病人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吴卫东 刊期: 2007年第33期
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40~80岁.住院时间10~30d,经CT或MRI扫描诊断为脑梗死.均有一侧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其中肌力为0级10例,Ⅰ级10例,Ⅱ级10例,Ⅲ级20例.
作者:郭晓滨;安莉;雷震坤 刊期: 2007年第33期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中耳与鼻咽部有一通道称咽鼓管,正常人这一管道在吞咽、打哈欠、打喷嚏等动作时开放,以保持中耳腔与外界压力的平衡,有利于鼓膜的振动与声音的传导.当感冒或慢性鼻炎,炎症累及咽鼓管时,引起粘膜肿胀,管腔阻塞.即使进行吞咽动作也难以使管腔开放,从而引起鼓膜内陷,中耳腔内液体渗出.
作者:任春立;于灵燕;陈亦兵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干扰儿童哮喘吸入治疗的相关因素,促进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的实施,进一步成功治疗儿童哮喘.方法 总结2002年6月~2004年6月确诊并实施了GINA方案的儿童哮喘患儿共122例,发作期给予综合治疗,达缓解后即给予GINA阶梯治疗方案,随访观察3mo、6mo、12mo、18mo,观察其各期治疗效果及吸入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不同病情程度在发作期5~10d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5%;缓解期预防性治疗时追踪观察至18mo时能够坚持治疗的剩72例(59%),18mo基本无复发,测定PEF变异率持续恢复正常范围的71例(98.6%);追踪观察患儿及家长对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依从性在病情程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年龄的差异上无显著性(P>0.05),家长及医务人员对哮喘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也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结论 发作期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哮喘症状疗效显著,应用GINA方案于缓解期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来自于患儿依从性差和医患双方对哮喘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等因素,干扰了哮喘的长效治疗.
作者:陈玉琳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主动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2)端正护理行为规范,严格遵守护理操作.(3)加强医护间的沟通.(4)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5)正确书写护理文书和规范化管理.结果 经过近2年的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纠纷和投诉现象明显减少.结论 护士应在临床各项护理中避免纠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作者:刘保芳;王月梅;侯利霞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 对脑积水病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后分流管阻塞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以V-P分流术治疗各类脑积水122例,其中20例发生分流管阻塞,结合脑积水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患者身体状况以及再次手术术中所见,对分流管阻塞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 20例术后分流管阻塞中脑室端阻塞10例,腹腔端阻塞9例,不明原因阻塞1例,均通过手术探查修管重置.结论 对V-P分流术后分流管阻塞应足够重视,包括充分术前准备、手术时机、术中操作、术后抗感染及术后护理.
作者:刘远来;零达尚;张建国 刊期: 2007年第33期
在慢性牙周炎的病变过程中,牙槽骨的破坏吸收、牙周袋的形成发展是各型牙周炎的临床重要症状之一.牙周炎发生时,牙周组织在致病厌氧菌抗原作用下,其单核-巨噬细胞,可分泌出众多细胞因子,而这些细胞因子与牙槽骨吸收破坏有着密切的关系[1].
作者:吴久平 刊期: 2007年第33期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切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术后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93%~30%,死亡率更高达50%[1].
作者:徐亚英 刊期: 2007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