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水牛角四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实施研究

王兵

关键词:水牛角, 提取方法, 蛋白质, 氨基酸, 种类及含量, 提取效果, 肽类, 清热解毒, 角蛋白, 煎出率, 胆甾醇, 指标, 水解, 牛科, 凉血, 考察, 动物
摘要:水牛角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的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的作用.水牛角主要含有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胆甾醇、强心成分等.其中蛋白质、肽类经水解后能得多种氨基酸[1].由于水牛角中的蛋白质属角蛋白,较难溶于水,煎出率极低.因此,笔者采用四种不同的提取方法,以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作为考察指标,比较其提取效果的优劣.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左氧氟沙星治疗30例感染患者临床分析

    本实验左氧氟沙星200mg/次,2次/d对30例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对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包括肺部感染8例,支气管炎9例,系统感染1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7.5%.30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27例,细菌阳性率为90%.治疗后18例细菌转阴,细菌转阴率为66.67%.共分离出致病菌33株,治疗后20株消除,清除率为60.61%.本实验观察的30例患未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黄海强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细胞学诊断

    CT引导下的细针细胞学穿刺(FNAC)检查已成为肺部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快速、准确性高的优点.笔者就20例穿刺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新平;颜卫山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糖尿病足的护理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周围神经病变[包括自主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和不良的卫生等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旦发病,由于其治疗复杂,会面临截肢等后果.

    作者:刘善娥;李克娃;张淑美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浅谈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前的教育

    给予病人术前的信息及教育是整体护理的发展的要求.病人需要的术前教育内容和方法,以使其能更好的应付面临的问题,术前教育是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从而减轻病人因缺乏健康知识所引起的焦虑及各种术后并发症.

    作者:甄志伟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浅谈医患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患关系又一次成为众人瞩目的话题.建立起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和谐医患关系是实现人民共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成果的必然需要.

    作者:郭丽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误食水仙花引起食物中毒1例

    1 中毒经过2007年3月11日12时许,汇丰路商贸城段拆迁工地11名民工,中午就餐后约15min,相继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及其他食物中毒相关症状,随即送医疗单位就诊.

    作者:刘翠香;李嘉;杨艳玲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临床护士职业品德修养与护理质量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新医学模式的形成,护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愈来愈明显,知识范畴正日趋扩大,护理职业对临床护士职业品德修养的需求越来越高.

    作者:任线萍;赵月玲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全程护理促进产妇母乳喂养

    20世纪70年代起,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国际化现象波及到我国.近年来,虽逐渐回升,但九十年代的数据表明,我国各地区的婴儿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普遍低于60%,6个月低于30%.我们都知道,母乳是新生儿早期理想的天然食品,不仅为新生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而且还增加其抗病的免疫力,因此,母乳优于任何代乳品.提高母乳喂养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许静;吴欣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Jig支架联合Ⅱ类颌间牵引矫治轻度Ⅱ类错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Jig支架联合Ⅱ类颌间牵引矫治轻度Ⅱ类错合患者磨牙关系的改善.方法 随机选取10例轻度Ⅱ类错合患者用Jig支架联合Ⅱ类颌间牵引治疗,治疗前后拍摄颌面相、制取石膏模型及头颅侧位片.结果 Jig支架联合Ⅱ类颌间牵引有效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但也会引起少量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和少量下切牙唇移.结论 Jig支架联合Ⅱ类颌间牵引操作简单,但会引起下前牙的轻微唇倾.

    作者:高杨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创新思路强化管理激励科研热情

    科研工作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医院整体业务水平的主要标志.要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赢得主动,就必须创新科研管理思路,大限度地激励医务人员的科研热情,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

    作者:王熠;薛文仲;邱金梅;于金秋;王兴武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15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58例,单纯全麻组(B组)57例.A组选取T5~6或T6~7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mg/kg,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术中维持采用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0.2%地卡因,根据麻醉深度调节安氟醚浓度.B组诱导同A组,维持采用安氟醚、芬太尼,两组均间断给予肌松剂.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麻醉药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开胸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陈本军;潘道波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观察

    脑梗死急性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笔者探讨溶栓治疗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使其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桃玉;袁建喜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与硝苯地平联用卡托普利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硝苯地平联用卡托普利对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4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3例.A组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40mg+12.4mg),每次1片.对反应不足的患者,剂量可增加至每日1次,每次2片,且此剂量为每日大服用剂量,睡前服.B组每次口服硝苯地平10mg加复方卡托普利12.5~25mg,每日3次.连续口服3天后,根据血压情况增减剂量.观察期为4周.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A、B组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P<0.05),A、B两组之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A、B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2.6%和78.3%,不良反应分别为21.7%和26.1%,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老年人高血压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与硝苯地平和卡托普利联合用药疗效相似.

    作者:沈爱和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霉酚酸酯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临床观察霉酚酸酯(MMF)治疗老年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采取小剂量激素与MMF口服,定期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不良反应及感染等指标.结果 58.3%达完全缓解,33.4%有效,8.3%无效,有效率达91.7%,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少.结论 老年性肾病综合征对激素的敏感性差,或者激素敏感但减撤药过程中易出现反跳,而应用其它免疫抑制剂效果不佳,采用MMF治疗后大部分病人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MMF是治疗老年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作者:肖爱华;孙天平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91例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91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口服吗叮啉、熊去氧胆酸、硫糖铝.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服中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8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政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患儿高热惊厥发作时全面系统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高热惊厥患儿病例,从基础一般护理、止惊、降温、加强监护、心理护理等出发点去完善急救护理.结果 近2年来32例小儿高热惊厥,经过积极的医护处理,治愈28例,好转4例.结论 全面系统的护理工作对高热惊厥的患儿的急救康复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迎花;于淑梅;李宏义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假体植入治疗7例阳痿患者手术前后护理

    临床上通过手术治疗阳痿患者有新的进展,许多用其它方法无法治愈的阳痿患者因假体的应用重新获得性生活的能力.我院采用硅橡胶银丝假体治疗阳痿患者7例,通过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陈静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法律意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完善及大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生命和健康重视程度及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对医疗护理工作的需求和期望值增高.

    作者:董亚玲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血清尿酸、胆红素浓度的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血清尿酸、胆红素浓度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将其分为冠心病组(81例)和对照组(75例),冠心病组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其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酸的浓度.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尿酸明显增加(P<0.05或P<0.001);双支、三支病变组血清总胆红素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而双支与三支病变组血清总胆红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尿酸浓度升高和胆红素浓度降低与冠心病有着较大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早期检测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田丰;张剑治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手术治疗23例,通过围手术期应用广谱抗菌素,术中肠减压、灌洗等处理.20例一期结肠癌切除吻合术,3例行结肠造口术.结果 19例痊愈出院未发生吻合口漏及其他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并发ARDS自动出院,3例结肠造口术后肠梗阻缓解出院.结论 急性梗阻性结肠癌通过围手术期及术中有效处理,实施一期结肠癌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有利的.

    作者:倪益树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