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批烧伤复合肺爆震伤的诊治

张波;边翠霞;王秀梅

关键词:烧伤, 肺爆震伤, 复合伤, 综合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成批烧伤复合肺爆震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和分析二批12例烧伤复合肺爆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在伤后3~5d出现肺爆震伤表现,5例合并肺部感染,1例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治愈率100%.结论 成批烧伤复合肺爆震伤发生率高,临床表现迟,应重视肺爆震伤的早期诊断.纠正休克、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有效控制感染等综合措施是有效治疗方法.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ST段恢复时间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ST段恢复时间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观察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于治疗前后测量ST段,记录ST段下降50%的时间,并于发病后1d、5d、10d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下降50%的时间不同,LVEF及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随病程进展该差异变大;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相关室壁运动幅度有相同的特点,但LVEF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ST段恢复时间与LVEF、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有良好的相关性,结合临床资料,可作为预测早期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再华;王静飞;徐泽伟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胰岛素局部外用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正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坏疽的具体方法.方法 收集2003~2006年来40例糖尿病足患者应用正规胰岛素等药物联合外用治疗糖尿病足的具体方法及护理干预.结论 经胰岛素局部治疗除一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其余病情均得到良好控制.

    作者:张瑞;张梅芳;李小红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中药调剂必须规范

    中药调剂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所以历来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领导及广大中医药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有些医疗单位及中医药人员对调剂工作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中药调剂工作技术性不强,说什么对中药多抓点少抓点没关系,抓好就行了.

    作者:苏文晓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42例脑卒中患者进食、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恢复期,经常遇到进食、吞咽障碍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营养的摄入,而且易造成误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甚至窒息死亡.笔者于2001年8月~2002年11月对42例脑卒中合并进食、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基础训练和进食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春霞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小腿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治疗58例分析

    骨折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交通愈发达,建设发展越快,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随之增加,骨折特别是开放性骨折明显增加.开放性骨折对患者及家属是为恐惧的病症,临床工作中就应更加认真细致地处理好每一位患者,使他们尽可能达到功能恢复正常,既不留后遗症又能尽早离开病床,自主活动.

    作者:韩国华;王玉磊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26例手术治疗体会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PA),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而且发展迅速,可早期出现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可达30%~50%.我们于1997年1月~2007年1月共手术治疗SAP2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凡臣;毛登峰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天麻及其混伪品的鉴别

    为了保证药品质量,使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特将正品天麻及其伪品的鉴别特征从植物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方面介绍如下:

    作者:缪细兰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针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20例的临床分析

    胎儿在子宫里的位置叫胎位.正常的胎位以枕前位常见,约占所有胎位的90%以上.

    作者:安静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谈对女性精神病人不同时期所出现的临床症状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女性精神病人的护理是繁重的,因女性病人比男性病人在临床过程中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将对女性精神病人的护理要点作以阐述.

    作者:常立萍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测量

    目的 测量并评价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QoL).方法 采用生存质量SF-36量表,对2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200例正常对照进行Qol测量.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的SF-36总评分及生理机能、角色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机能、机体活力、躯体不适和主观健康状况的平均评分(61±29,23±31,52±21,32±35,51±28,48±25,45±21,51±17,59±18)与对照组(83±25,82±36,76±19,84±30,82±20,62±23,73±26,76±25,76±9)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下降,提示医务人员应注意改善其心理障碍和社会机能,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和治疗.

    作者:张国强;张倩;孔丽悦;陈艳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150例胎儿脐带绕颈的超声分析

    脐带绕颈(UCAN)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症的主要原因之一,2005年10月~2007年4月对150例胎儿脐带绕颈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线敬泽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痰热清佐治婴幼儿肺炎62例疗效观察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痰不易咳出来.我科于2005年8月~2006年6月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宁俊杰;王晓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附79例报告)

    肺部感染是急性脑血管意外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有报道称: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占15%,居第二位,而死亡却高达25%~50%,居首位.

    作者:邓立民;唐冬霞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病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分析与探讨,提高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6年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结果 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术式:①保留生育功能手术;②保留卵巢功能手术;③根治性手术,其中根治性手术无一例复发.结论 应根据病变的轻重、年轻及对生育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术式.

    作者:朱兰芳;黄妍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利多卡因配伍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配伍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门诊自2006年2月~2006年12月自愿实行无痛人流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用1%利多卡因5ml于宫颈旁4、8点处各注射2.5ml,并用异丙酚1.5~2.5mg/kg静脉注射,术中异丙酚麻醉维持;对照组单用异丙酚1.5~2.5mg/k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利多卡因配伍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术,镇痛效果优于单用异丙酚,且手术时间短,无不良反应,不影响术后苏醒,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多卡因配伍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书霞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的进展

    输卵管妊娠是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的妇产科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自1883年英国Lawson Tait医生首次采用剖腹输卵管切除术成功地治疗一例输卵管妊娠以后,输卵管切除术即成为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经典术式[2].

    作者:陈超;尹秀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8例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8例羊水栓塞的临床处理,总结认识与体会.方法 对我院1966年至2003年8例羊水栓塞的处理、母儿预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存活7例,死亡1例.结论 抢救成功的关键为识别早期症状.较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阻断发病环节.肝素的选择性应用,剂量宜小不宜大.快速补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充分供氧,如需切除子宫应行全子宫切除.

    作者:颜碧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运动结合热敷治疗发疹型汗管瘤1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和观察运动热敷疗法对汗管瘤的疗效.方法 对1例发疹型汗管瘤患者进行剧烈运动与水袋热敷结合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汗管瘤丘疹的变化,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患者痊愈,扁平丘疹消失,无疤痕,无色素沉积,6个月内无复发.结论 运动热敷疗法治疗发疹型汗管瘤疗效突出,安全无副作用,可以进行临床实验.

    作者:肖俊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改良Braden评分在骨科预防压疮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骨科病人有效和可靠的压疮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旨在针对性实施预见性护理,从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查阅资料循征护理,依骨科病人的特点,将Braden评分表改良应用于2006年7月~2007年3月的骨科病人,系统地评估病人的各种危险因素,具有多项危险因素量化,评分≤14分的高危病人进行重点护理干预.结果 杜绝高危人群的压疮发生,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效地控制了压疮的发生.结论 骨科病人约70%需卧床,加上牵引、支具、石膏等的应用,加大压疮的危险因素,通过应用直观的、明确的、简单的、易评估判断的和易操作的改良Braden评分表,把事后性治疗压疮的观点移到事前性预防上.既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同时可使有限的医疗护理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节约资源,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孙网凤;崔亚林;孟德华;钱秋月;万小霞;周斌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经乳腺导管注入药物治疗乳管扩张症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行经乳管注入抗生素冲洗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乳头乳管口注入抗生素药物冲洗乳管,局部消炎并清洁乳腺导管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症状均缓解,乳头溢液完全消失19例;14例仍表现乳头溢液,为黄色或清水样液体;13例管径恢复在0.5~2.5mm的正常范围之间,导管走行分支正常柔和;20例仍可见导管扩张迂曲,管径粗细不均.结论 经乳腺导管注入药物治疗乳管扩张症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效果肯定等优点,是治疗乳管扩张症的新途径.

    作者:贺斌;张克云;盛波;陈东祥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