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华
慢性盆腔炎是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病情比较顽固.1998年以来我们在临床中应用金刚藤糖浆配伍甲硝唑(灭滴灵)治疗慢性盆腔炎收到良好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收集整理如下:
作者:郭端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各种前列腺切除术式同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所有47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行疝修补术、Madigan法前列腺切除术后行疝修补术及在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行前列腺电切术.结果 所有手术病人中44例切口甲级愈合,3例乙级愈合,随访6~8个月,未见腹股沟疝复发,术后排尿正常.结论 前列腺切除术若要同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以TURP术为安全方便,完全不影响疝手术的切口类别,术后护理方便,恢复快,是理想的术式选择.如无条件行TURP,则以Madigan法较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更为理想.
作者:曹绍淼;蒋光煦;肖晨峥;姚锦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磨牙特别是第一磨牙萌出时间长,牙合面窝沟深,往往过早的造成大面积的龋坏、残缺、拔牙率高,目前临床观察认为,天然牙根有一定的优越性,不存在根吸收,应尽可能保留健康的牙根并进行彻底的根管治疗和合理的应用.
作者:李淑香;徐杭勇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08例老年患者术后转运途中的风险因素,对可能发生的意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108例老年患者术后的安全转运及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转运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做好预防性护理,是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延东 刊期: 2007年第21期
1 概述80年代以来,随着超声材料和工艺水平、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诊断设备在提高图像质量、丰富检测功能、开拓新的成像技术和进行超声组织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者:石海波 刊期: 2007年第21期
输卵管妊娠是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的妇产科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自1883年英国Lawson Tait医生首次采用剖腹输卵管切除术成功地治疗一例输卵管妊娠以后,输卵管切除术即成为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经典术式[2].
作者:陈超;尹秀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肺部感染是急性脑血管意外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有报道称: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占15%,居第二位,而死亡却高达25%~50%,居首位.
作者:邓立民;唐冬霞 刊期: 2007年第21期
胃插管术是指将胃导管经鼻腔或口腔插入胃内的一项诊疗技术.用于管饲食物或给药,各种目的的洗胃、抽取胃液检查,胃肠减压以及三腔管的使用等.胃插管术在腹外科应用广泛,尤其是胃肠减压是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往往因插入不顺利而遇到很大的困难.
作者:张爱农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ST段恢复时间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观察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于治疗前后测量ST段,记录ST段下降50%的时间,并于发病后1d、5d、10d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下降50%的时间不同,LVEF及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随病程进展该差异变大;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相关室壁运动幅度有相同的特点,但LVEF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ST段恢复时间与LVEF、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有良好的相关性,结合临床资料,可作为预测早期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再华;王静飞;徐泽伟 刊期: 2007年第21期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市中小型企业也迅猛发展,企业职工工伤数量也有所增加,为了掌握工伤的发生规律和有关因素,对我市2004年6月~2006年5月的1200例工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显示工伤发生与工人的年龄、工龄、精神状态有关;工伤发生的时间、季节有一定的规律性,工伤的多发部位与作业方式有关.因此有关部门要采取必要措施,以防为主,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减少损失.
作者:朱丽波;罗来余;汤银惠 刊期: 2007年第21期
小脑出血后由于其症状无特异性,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尤其是出血量小、症状轻的患者,仅表现为眩晕、呕吐时容易发生误诊、误治[1].自2004年9月~2007年1月我们共收治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以眩晕症为首发表现的小脑出血22例,其中19例于入院前在外院及私人诊所曾误诊为美尼尔综合征、脑供血不足等.分析如下.
作者:傅爱民;杨书会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测量并评价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QoL).方法 采用生存质量SF-36量表,对2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200例正常对照进行Qol测量.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的SF-36总评分及生理机能、角色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机能、机体活力、躯体不适和主观健康状况的平均评分(61±29,23±31,52±21,32±35,51±28,48±25,45±21,51±17,59±18)与对照组(83±25,82±36,76±19,84±30,82±20,62±23,73±26,76±25,76±9)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下降,提示医务人员应注意改善其心理障碍和社会机能,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和治疗.
作者:张国强;张倩;孔丽悦;陈艳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溃疡性结肠炎(UC)到目前为止仍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理没完全明确的炎症性肠病,认为与免疫反应和遗传因素有关,感染和精神紧张可能是诱发因素.近年来,国内有关UC的报道明显增加,治疗方法一般都采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由于其疗程长、副反应多,远期疗效不甚满意.
作者:金聚良 刊期: 2007年第21期
我科自1995年起应用长征医院研制的手指延长器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共4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董光宇;曹树文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术后速碧林等抗凝药物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主要采取影像学检查结合D-二聚体的含量的测定来确诊,术中、术后均采取速碧林皮下注射结合华发令口服以抗凝治疗.结果 13例患者10例患者术后无再次发生血栓形成,没有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影像学检查结合D-二聚体的含量的测定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肠系膜静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方法,而速碧林是针对肠系膜静脉血栓术后抗凝治疗的一种简便有效而并发症轻微的抗凝剂.
作者:江厚象;芮景;朱家胜;李仁志;陈剑平;朱小丽 刊期: 2007年第21期
中药调剂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所以历来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领导及广大中医药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有些医疗单位及中医药人员对调剂工作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中药调剂工作技术性不强,说什么对中药多抓点少抓点没关系,抓好就行了.
作者:苏文晓 刊期: 2007年第21期
临床观察消渴症状,从脾入手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韩又云 刊期: 2007年第21期
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广大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已不再停留在知其然,还要求知其所以然.所以,做好病人的出院指导工作,对出院后患者的继续康复,减少疾病的复发,提高病人日后的生活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杨春玉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骨科病人有效和可靠的压疮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旨在针对性实施预见性护理,从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查阅资料循征护理,依骨科病人的特点,将Braden评分表改良应用于2006年7月~2007年3月的骨科病人,系统地评估病人的各种危险因素,具有多项危险因素量化,评分≤14分的高危病人进行重点护理干预.结果 杜绝高危人群的压疮发生,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效地控制了压疮的发生.结论 骨科病人约70%需卧床,加上牵引、支具、石膏等的应用,加大压疮的危险因素,通过应用直观的、明确的、简单的、易评估判断的和易操作的改良Braden评分表,把事后性治疗压疮的观点移到事前性预防上.既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同时可使有限的医疗护理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节约资源,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孙网凤;崔亚林;孟德华;钱秋月;万小霞;周斌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精神科的康复期病人在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后,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恢复,渴望回归社会,渴望得到家人的关爱、朋友的友谊,满足其社交的需要.但又害怕受到社会的歧视,担心出院后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而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常常在精神症状得到控制后产生焦虑、恐惧、多疑等症状,惧怕出院后面对社会,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0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