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与护理

王金红

关键词:食道癌术后, 早期肠内营养, 肠黏膜屏障功能, 术后并发症, 经济负担, 完整性, 食管癌, 维护, 康复, 病人
摘要: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减少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和促进病人康复、减轻经济负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配合体会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 对56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心包深部牵引线、冠脉内分流器及吹雾器行不停跳搭桥术.结果 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及手术意外的发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结论 护士了解病人,做好术前准备,备齐特殊用物,熟悉手术步骤,配合技术娴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吕文萍;仇成华;朱阿君;蔡艳平;刘萍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提高自我效能促进焦虑症病人康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提高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6年1月~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焦虑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采用提高自我效能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和仅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研究组通过采取改变病人的自我认识、激励患者调动自身的潜能,以及利用社会支持,设置目标和行为契约,积极做出抉择和行动等方法.结果 研究组在第2周末HAMA总分即有明显减少,观察四周研究组显效率为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自我效能感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提高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能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焦虑症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 .

    作者:梁芳;黄清清;郭晓玉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孕妇体位与胎心率的关系

    1 临床资料出生一个健康又聪明的孩子,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优生优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口的质量,防止不良素质人口的出生.影响出生人口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围产期因素尤为重要,主要是胎婴儿的缺氧,缺氧可致脑神经细胞和大脑皮质的损伤,从而造成胎婴儿的健康缺陷.

    作者:傅军雄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哮喘特殊类型,咳嗽变异型哮喘常缺乏典型哮喘所具有的发作性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作者:邢美玲;杜淑珍;温瑞芳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健康教育在体检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慢性疾病已成为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这类疾病主要原因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吸烟、高脂饮食、缺乏锻炼、工作压力大等引起,以慢性病预防控制为切入点,转变健康服务模式,减少疾病发生,成为目前健康体检工作的首要任务[1],我院体检中心通过两年多的时间对体检者加强健康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

    作者:赵月玲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县级医院手术室护理现状与思考

    手术室是外科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及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配合的好坏取决于护理人员对基本技术、组织解剖及手术步骤的掌握程度.笔者结合我院手术室护理现状提出:县级手术室护理的重要性;手术室护士素质培养和提高;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

    作者:杜友琴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56例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93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降糖药和扩张冠状动脉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结果 治疗4个月后两组比较,心悸、胸闷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心绞痛、心电图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空腹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明显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安全有效.

    作者:雷冬兰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病室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管理

    目的 加强病室医院感染的控制,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病室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引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对病室的空气、医疗护理操作、用具及医护人员的手等方面加强消毒管理,才能控制医院感染.结论 严格无菌操作,规范监测管理是降低及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熊晓英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长期血透病人死亡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慢性维持性血透病人越来越多.据文献报道[2,4],长期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病例中约50%以上死于心脑血管性疾病,它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增长和接受血液透析的时间成正相关.

    作者:施莲珍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空心加压镙纹钉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

    我院于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国产空心加压镙纹钉内固定治疗中老年的股骨颈骨折31例,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柏林;于娟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5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发达国家引起失明的主要眼病之一.我国近年来由于主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由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眼底病变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其发病率已达51.3%[1],由于其严重危害视力,已成为防盲的重要课题.

    作者:陈阳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发作30例疗效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病率很高,随着年龄增大,TIA发病率增加,65岁以上时明显增加.TIA虽症状不重,但预后堪忧.

    作者:郭艳萍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应用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16例经螺旋CT检查的早期周围型肺癌从发现到诊断的影像分析,观察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及其演化过程.结果 16例中10例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的特征性影像分析作出早期诊断并即时手术,4例在CT定位下穿刺活检证实,2例经CT动态追踪观察分析后作出诊断.结论 螺旋CT是早期周围型肺癌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手段,能及时准确地对早期周围型肺癌作出诊断.

    作者:朱纪文;林俊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烧伤并癫痫病人的护理体会

    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日常工作生活中,由于癫痫发作而导致烧伤及其他意外的病人也较多.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癫痫发作引起的烧伤病人83例.其中男45人,女38人,年龄18~65岁.行植皮及皮瓣转移手术25例,均治愈出院.现将我们护理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郭俊清;张爱菊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有机磷中毒并发精神症状原因探讨

    有机磷中毒是内科常见急症,近两年我院收治152例,其中12例经抢救好转后出现精神症状,占7.9%.有机磷中毒的精神症状复杂而多变,多发生于中毒后数日至几十天中,可表现为脑衰落综合征、癔病样发作及其他癔病样症状、兴奋状态、癫痫样发作,其他如抑郁状态或幻觉妄想综合征等.

    作者:徐红祥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15例患者自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回顾性总结15例患者自杀的原因,通过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预防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发生自杀,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高质量的护理措施和医疗服务;合理用药,减少患者的痛苦;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防范,减少患者自杀事故的发生.

    作者:黄麦翠;谭湘玲;刘小兰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急危重症肺疾病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在急危重症肺疾病患者中的合理应用,以提高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将169例在我科住院的急危重肺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7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PN)支持,观察组实施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EN)支持,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均达到营养支持效果,但对照组胃肠道出血、二重感染、肠麻痹、肝功能异常以及腹胀、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P<0.05).结论 对急危重症肺疾病患者实施肠外加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孔彬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痛风患者营养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及干预对策

    目的 了解痛风患者对营养保健知识的认知现状,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例痛风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 影响痛风患者对营养保健知识认知的主要因素是缺乏相关知识及知识来源.结论 痛风患者对营养保健知识的认知有待普及提高,营养保健工作者应及时宣传营养保健知识,指导其认可营养保健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从而降低复发率,提高营养保健工作质量.

    作者:王芸玲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老年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上腹部多脏器的联合切除,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为腹部手术之首,近三年,我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1例.

    作者:何玉兰;侯瑞生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浅谈市场经济环境下弘扬和发展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白求恩精神就是伟大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对工作极端热忱、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一种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白求恩为了拯救病人,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了贫穷、战乱的中国,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作者:刘宏;袁佩芬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