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在体检工作中的应用

赵月玲

关键词:健康教育, 体检工作, 生活水平提高, 慢性疾病, 预防控制, 体检中心, 生活方式, 社会发展, 工作压力, 高脂饮食, 服务模式, 体检者, 切入点, 慢性病, 行为, 吸烟, 时间, 杀手, 锻炼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慢性疾病已成为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这类疾病主要原因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吸烟、高脂饮食、缺乏锻炼、工作压力大等引起,以慢性病预防控制为切入点,转变健康服务模式,减少疾病发生,成为目前健康体检工作的首要任务[1],我院体检中心通过两年多的时间对体检者加强健康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拔尿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目前双腔或三腔气囊导尿管广泛用于临床,由于制作材料、工艺等原因,以及患者疾病的不同,留置尿管时间也不同,拔尿管时可遇到拔管困难,不仅给病人造成了痛苦,还易引发医疗纠纷.

    作者:吕冬;赵利军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剖宫产病人的护理体会

    剖宫产是妇产科常见的手术之一,适用于产妇产程进展缓慢、胎儿宫内的窘迫、瘢痕子宫、前置胎盘等.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实施剖宫产206例,通过护理人员术前、术后和心理护理下,护理措施得当,护理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病人均痊愈出院.

    作者:马瑞华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痛风患者营养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及干预对策

    目的 了解痛风患者对营养保健知识的认知现状,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例痛风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 影响痛风患者对营养保健知识认知的主要因素是缺乏相关知识及知识来源.结论 痛风患者对营养保健知识的认知有待普及提高,营养保健工作者应及时宣传营养保健知识,指导其认可营养保健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从而降低复发率,提高营养保健工作质量.

    作者:王芸玲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心肌梗死(AMI)患者越来越多,分析其临床特点,很有意义.笔者对本院2002年1月~2008年8月住院的30例75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一临床分析,以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临床依据,以防误诊、漏诊,指导防治.

    作者:苗淑芳;赵瑞亭;李美兰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痔切除术中的应用

    痔核切除术是目前我院痔疮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确切、能很快离院的优点.过去该手术都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操作的.由于患者疼痛不适,不能很好地配合,影响手术操作及增加患者的痛苦.

    作者:岳莉;陈金华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带锁髓内针结合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

    目的 对应用带锁髓内针结合钢丝、克氏针等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应用带锁髓内针与钢丝、克氏针等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38例,其中闭合骨折20例,开放骨折18例,选择长短粗细合适的髓内针,应用髓内生根技术,将针尾击入松质骨部分.结果 平均随访15个月,均骨性愈合,1例原伤口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本组优良率97 4%,肢体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带锁髓内针结合钢丝、克氏针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小切口直视下复位,一次固定成功,使固定更坚强,更稳固,内固定不占用更多的软组织空间,感染率低.采用小切口直视下复位,不剥离骨膜和过多的软组织,减少骨及软组织外套的血运破坏,有利于骨折愈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不需要特殊器械和C臂X线机,适于基层开展,同时避免医护人员和患者受到放射性损害.采用髓钉生根技术明显减小骨折端的异常活动,减少了骨不连的发生,也减少了断钉的发生,是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穆峰;王宏章;赵振宇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浅谈儿科健康教育

    随着医疗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学知识的需求重点发生变化,对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儿科开展健康教育,必须将健康教育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及门诊工作中,并与社区医疗搭起桥梁,共同完成儿童保健预防等工作;要在儿科开展优质健康教育,必须加强在职教育.

    作者:鹿艳;尹娜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颈椎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见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伤情较重,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废,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手术是颈椎骨折常用的治疗手段,手术危险性高,护理工作特别重要.

    作者:刘玉霞;康丽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县级医院手术室护理现状与思考

    手术室是外科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及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配合的好坏取决于护理人员对基本技术、组织解剖及手术步骤的掌握程度.笔者结合我院手术室护理现状提出:县级手术室护理的重要性;手术室护士素质培养和提高;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

    作者:杜友琴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奶嘴在母乳喂养困难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奶嘴在母乳喂养困难中的应用.方法 在母乳喂养困难时,将奶嘴内空气挤出罩在奶嘴上协助喂奶.结果 与结论用奶嘴协助母乳喂养困难的产妇喂奶,不仅婴儿能顺利含接,而且纠正了产妇的凹陷乳头和扁平乳头.

    作者:唐军琴;陈蜜蜂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中药正骨四步八法

    骨折患者在早期、中期、后期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各个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有所侧重.根据以往骨科临床诊治经验,骨折的整个中药治疗过程可以归纳总结为四步八法,即寒、凉、温、补四步和与其相对应的凉血止血法、芳香开窍法、活血祛瘀法、软坚散结法、续筋接骨法、温经通络法、补益气血法、补益肝肾法八法.

    作者:龙初建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引起的脑实质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它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因此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受压的神经元尽可能恢复,防止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改变,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牛艳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心理康复科恢复期患者及早进行出院指导对其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心理康复科恢复期患者及早进行出院指导对其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50例心理康复科恢复期患者及早进行出院指导,并以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ISE)、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及早进行出院指导的患者NOISE评分在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SAN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SPI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心理康复科恢复期患者及早进行出院指导,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对其社会功能恢复影响较大.

    作者:李晓燕;鲁美玲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异维A酸胶丸联合罗红霉素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异维A酸联合罗红霉素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70例,口服异维A酸胶丸和罗红霉素治疗;对照组67例,口服安体舒通片和罗红霉素;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X2=6.63,P<0.01).结论 异维A酸联合罗红霉素治疗中度痤疮疗效好.

    作者:白相豪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应用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16例经螺旋CT检查的早期周围型肺癌从发现到诊断的影像分析,观察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及其演化过程.结果 16例中10例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的特征性影像分析作出早期诊断并即时手术,4例在CT定位下穿刺活检证实,2例经CT动态追踪观察分析后作出诊断.结论 螺旋CT是早期周围型肺癌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手段,能及时准确地对早期周围型肺癌作出诊断.

    作者:朱纪文;林俊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附60例分析)

    目的 分析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特征,提高对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60例经手术穿刺癌栓等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对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周围组织改变及增强后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周围型小肺癌中具有空泡征2例,细支气管充气征1例,空洞1例,钙化1例,具有深、浅分叶征51例,短细毛刺征和棘突征47例,具有血管集束征36例,胸膜凹陷征53例,癌肿胸膜侧阻塞改变6例,39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癌体均有强化,强化幅度超过40Hu.结论 CT特别是靶区HRCT扫描及靶区增强CT扫描可以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诊断准确率.

    作者:于书奎;于皓;李东宁;王长福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鼻内窥镜行鼻内鼻窦手术240例随访研究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内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疗效和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2003至2007年完成随访的240例内窥镜行鼻内鼻窦手术患者进行随访研究,240例中Ⅰ型81例(33.7%),Ⅱ型120例(50.1%),Ⅲ型39例(16.2%),术后随访6~16月.结果 Ⅰ型治愈率90.1%,Ⅱ型治愈率80.8%,Ⅲ型治愈率66.7%.三型之间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结论 鼻内窥镜行鼻内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手术疗效与其临床分型密切相关.规范的手术操作(建立准入制度)与细致的术后处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鼻窦镜手术围手术期是值得重视的观点.准确的诊断手段和合理的麻醉方式的选择是病人容易接受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侃;吕雪丹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女性外阴及肛周巨大尖锐湿疣治疗及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致的常见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生于男女两性阴肛部位的巨大尖锐湿疣,这些患者疣体生长过度,成为巨大型,此型与HPV6型有关,临床外观颇似鳞状细胞癌,故也称癌样尖锐湿疣,其组织学为良性病变,但少数可恶变,一般手术治疗[1].

    作者:郭洪飞;严旭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肌内注射硬结的预防及处理

    肌内注射是将无菌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以达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注射部位常选臀大肌,臀中、小肌.

    作者:吴爱英;郑娟;林国棣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颈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的护理

    颈椎骨折合并截瘫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对患者身心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日前,随着人口增加和交通业、建筑业的发展,外伤致颈椎骨折合并截瘫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因此,如何更好地做好高位截瘫患者的抢救、治疗、护理工作,挽救患者生命,保存其功能,使其尽可能康复,是护理中的一项艰巨任务.

    作者:屠海霞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