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造影CT及其在肝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王华明;蔡祖龙

关键词:血管造影, 肝癌诊治, 经动脉门脉造影, 肝动脉造影, 检查技术, 影像学, 应用, 肝脏
摘要:血管造影CT是将CT与血管造影相结合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应用于肝脏者包括经肝动脉造影CT(Computed tomographichepatic arteriography,CTHA)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Computed to-mographie arterial portography,CTAP).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拔除留置导尿管后排尿困难原因分析及措施

    临床上常见各科住院患者,因各种原因留置导尿,原发病痊愈之后,拔除尿管,出现排尿困难,笔者在工作中常遇类似问题,现把经治的32例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马顺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饮食的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由于伤后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所以胃肠内营养是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重要的营养补给途径,但由于各种原因,由鼻饲而引起的并发症却加重患者的病情,阻碍其康复进程,由此由胃肠内营养引起的各种潜在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护士应掌握科学的鼻饲方法,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玉娇;黄敏治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来探讨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2007年1~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30例作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组,其中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7例.对照组20例,均于入院后24h内抽取股静脉血2~3ml,3000r/min离心后采用ABC-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轻度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略高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痛中,重度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对照组比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重度与中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差异亦显著(P<0.01).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惠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是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简便、可靠且快速的生化指标.此项研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降低了儿童致残率,提高了儿童生存质量,并对人类医学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作者:陈雯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小儿鞘膜积液158例临床分析

    小儿鞘膜积液是一种常见疾病,随着积液增多,可致患儿阴囊坠胀不适.有的影响排尿,睾丸长期受压可逐渐萎缩.我院自1988年1月~2007年5月收治158例,参考有关文献,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于京洋;方丽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35例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它的特点是:多变、易变、突变,因此,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护理工作中,通过严密而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谢淑萍;林小梅;林小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护理体会

    2006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收治了1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精心护理,效果满意,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30~78岁.

    作者:阮丽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子宫切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对子宫切除病人术后下床时间进行探讨.方法 全子宫切除病人于术后2d开始下床活动,次全子宫切除病人于术后1d开始下床活动,选择子宫切除术后病人共138例,与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结果 并发症明显减少;输液天数:全子宫切除病人缩短了1.48d,次全子宫切除病人缩短了0.88d;住院天数:全子宫切除病人减少了3.44d,次全子宫切除病人减少了0.9d.结论 子宫切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加速病情恢复,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火明;容桃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钻孔负压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34例体会

    我科自2002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747例,其中硬膜外血肿78例,行钻孔清除并负压引流治疗3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国平;马进显;李玉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老年病人术后精神障碍的处理

    我院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手术病人中共发生术后精神障碍12例,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0.3岁,其中,普外科手术5例,妇科手术1例.

    作者:张树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观察

    负压吸引是终止妊娠的一种方法.一般不用麻醉及镇疼药物,但手术中很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其它不良反应.我院妇科门诊自2005年以来负压吸引术中,采用2%利多卡因浸润宫颈管120例.

    作者:孙启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浅谈手术室如何预防院内感染

    目前,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已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被纳入卫生部分级管理之中,而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点单位,手术室无菌技术与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与生命安危.

    作者:苏明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X光机高压部分故障的维修

    放射设备高压部分由X光球管、高压发生器及控制电路组成.高压部分故障的维修是令人棘手的问题,一方面高压部分的配件价格较高,如更换一只球管的价格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要求维修中一定要判断准确;

    作者:李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超声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观察与分析

    绝经后出血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症状之一,虽然其病变性质以良性和非器质病变为主,但必须警惕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目前官腔镜检查并诊刮宫腔取组织病理检查,仍是确诊子宫内膜病变的主要手段.

    作者:刘永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正常新生儿肺部X线表现(附46例分析)

    目的 探讨正常新生儿肺部x线表现.方法 随意取本院开诊一段时间内新生儿胸片136例,抽出无呼吸道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心影及肺血异常改变的胸片46例.结果 46例中,表现肺部征象正常者13例,纹理增粗28例,纹理增厚5例.伴斑点状阴影30例.伴颗粒状阴影7例.结论 新生儿胸片必须在吸气末曝光.读片时密切结合临床,注意与正常生理状态下部分肺泡未舒张,阊质内尚有液体存留所表现x线征象相鉴别.

    作者:马洪元;李永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急性假性结肠梗阻又称Ogilvie'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术后较早出现腹胀、恶心,便秘,腹部高度膨隆,部分患者可有肛门排气或腹泻.

    作者:王金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士的语言对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语言沟通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在围术期对106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贴切的语言安慰和鼓励.结果 良好的语言沟通可减轻患者时手术的应激.结论 语言沟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保证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张宇;张晓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心力衰竭应用硝普钠治疗的护理体会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准确、及时、合理用药会使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硝普钠能较均衡地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有效地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

    作者:赵志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临床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临床学生是医学领域内的专业人才,学生的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高层次的教育,注重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潘卫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子宫肌瘤患者在手术中的护理

    子宫肌瘤是妇女常发肿瘤,在生育期发病率可达20%~30%.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科对19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手术,针对患者的特点,采取术前做好充分的护理评估、生理心理护理、术中温馨护理、术后随访等一系列风险干预护理.

    作者:付国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结核性盆腔炎超声诊断与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性盆腔炎的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方法,以近一步提高结核性盆腔炎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经分析住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核性盆腔炎18例,应用彩超检查腹部,发现肿块观察其周界、内部回声、内部血流情况,对其超声影像特点与临床关系加以总结.结果 二维超声及CDFI检查准确率50%,3例误诊为炎性包块,1例误诊为卵巢癌,2例漏诊.结论 结核性盆腔炎因无特殊性声像图,易造成漏诊、误诊,超声对结核性盆腔炎检查,在鉴别诊断和治疗效果及随访观察上不失为一项有意义的检查方法.

    作者:徐正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