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效果观察

高万荣;张弘;卢竟

关键词:健康教育, 空腹血糖受损, 糖尿病, 易感人群, 前期阶段, 代谢状态, 糖耐量, 发病率, 患者
摘要:空腹血糖受损(IFG)是指空腹血糖(FPG)介于正常糖耐量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代谢状态,即FPG 6.10~7.00mmol/L,IFG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1],IFG患者属于糖尿病高危、易感人群,而健康教育是一种能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有效方式[2].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人的护理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可减轻高龄患者因骨折引起的疼痛,解决股骨颈骨折引起的骨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多种并发症,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素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经济效果.方法 将105例(所有病例咽拭子MP-PCR检测均为阳性)的14岁以下确诊为MP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阿奇霉素)54例,B组(静滴红霉素)51例,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无论是从临床疗效还是从病原学疗效,口服阿奇霉素组的成本-效果均比静滴红霉素组低,成本-效果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效果均优于红霉素.

    作者:林矫;徐小芸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腹部术后皮下脂肪液化的预防与治疗

    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5年1月~2007年6月共发生术后切口皮下脂肪液化18例,均为腹部手术,其中子宫肌瘤切除术4例,阑尾炎切除术2例,外伤性肠吻合术1例,胃穿孔修补术2例,腹壁海锦状血管瘤切除术1例.

    作者:毛春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中的心理护理

    随着物资文化的改变,剖宫产所占分娩比例不断增高,产妇在手术分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理,针对临床中常出现的渴望手术又惧怕手术,对疼痛的恐惧,对优生的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术后的忧虑等心理问题,我们进行了心理护理,既满足产妇生理和心理需求,又使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潘学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浅谈给药时间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机体和药物丽方面.为了使药物达列佳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在用药时间上很有讲究.

    作者:宫小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医院如何科学进行财务指标分析

    任何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均是指运用事业计划、财务报表、统计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对一定时期内的单位财务活动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进行总结,作出正确评价的一种方法.

    作者:李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足疗辅助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足疗辅助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性.方法 将10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在常规口服降压药基础上结合足疗;对照组:常规口服降压药物,无其它辅助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达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足疗辅助降压在治疗高血压病中效果显著,并且从根本上调理人体生理机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志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听神经瘤显微切除面神经保护体会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过程中面神经的保护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0月,70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方法、面神经的保护措施及并发症的防止方法.结果 肿瘤显微镜下全切除45例,次全切除19例,大部分切除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74.3%(52/70).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熟悉面神经、中脑区域局部解剖,术中加强保护及神经电生理刺激,可有效提高面神经的保留率.

    作者:周国平;马进显;刘海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大容量注射液触发点注射在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容量注射液触发点注射在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 选48例肌筋膜痛综合征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试验组,B组为对照组.A组每一触发点注射配制液8~10ml,B组每一触发点注射配制液3~5ml,观察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并发症及疗程等方面情况并在疗程结束后随访,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第1疗程后A组治愈率较B组有优势(P<0.05).第2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在治愈率上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有并发症发生.随访1a,B组有2例好转的患者复发且A、B两组的患者在治愈率上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较大容量注射液触发点注射疗法较传统疗法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在疗程、疗效及降低复发率方面有一定优势.

    作者:周勇;高立华;刘书玉;王晓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普林格尔产后康复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产妇心理和生理上造成了不安和痛苦,不仅影响子宫复旧,还可引起产后出血,甚至导致尿道炎症.

    作者:曹志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双氧水用于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4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方便快捷的止血的新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年来我院妇产科用双氧水宫腔内擦洗产后因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病例43例.结果 43例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例100%达到迅速、快捷、有效止血的效果.结论 双氧水局部宫腔擦洗是有效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子宫出血的方便快捷的好方法.

    作者:李多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计算机在医院平衡计分卡系统中的运用

    医院通过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引入,打破了原来只注重财务指标的考核方法.为了更好的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我院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绩效管理软件全面、灵活的应用适应医院绩效考核中不断提升的管理需求.笔者介绍了我院绩效管理软件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具体事项及特点.

    作者:张忠英;黄素兰;孔晓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随着胆道引流手术的普遍开展,胆道引流拔除T管后导致胆汁性腹膜炎时有发生,足胆总管探查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戴英健;舒刚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80%婴幼儿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全身症状,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育红;王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211例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211例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高,其次依次为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2型糖尿病足并发感染、皮肤粘膜及其它感染等.结论 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是防治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魏奕娜;赖远波;林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氟康唑配伍达克宁栓联合用药与氟康唑单纯用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氟康唑口服配伍达克宁栓局部用药与氟康唑单纯静脉滴注用药治疗念殊菌性阴道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临床36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氟康唑胶囊口服,每次50mg,每日两次,连用一周,同时配伍达克宁栓局部用药;对照组采用氟康唑单纯静脉滴注,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氟康唑配伍达克宁栓联合用药治疗珠菌性阴道炎的一次治愈率93.4%,总治愈率98.1%;氟康唑单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一次治愈率86.4%,总治愈率92.8%.结论 氟康唑全身用药配伍达克宁栓局部用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肯定、见效快、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赵雪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食管癌足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以鳞癌为主.紫杉醇(paclitaxel,PTX)是目前治疗食管磷癌有效药物之一,有效率在67%~77%[1,2],但副作用较大.

    作者:李淑君;张艳;张宏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以贫血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消化性溃疡25例分析

    1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6例;年龄3~14岁,其中>7岁23例.有溃疡病家族史者7例,全部因贫血来院.伴头昏乏力19例,食欲减退和消瘦13例,呕吐7例.

    作者:林哲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PDCA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卫生需求及价值观念的转变,护理质量管理也面临着持续改进和发展的问题.作为一个护理质量管理者,必须探讨新的管理方式、方法、模式,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笔者是就运PDCA管理环来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些体会.

    作者:陈腊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义称(套管针),因操作简单,其套管柔软,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容易被患者及护理人员接受,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我院自1999年以来,将该技术应用到消化内科中,尤其对重型肝炎及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樊永红;张幸华;王爱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