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开塞露新用法

刘颖;梁水萍

关键词:开塞露, 新生儿, 护理
摘要: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肠蠕动较慢,胎粪稠厚,聚集在直肠内,不能将其排出,而且在正常人工喂养或母乳喂养的情况下也时常会连续数天不排便,儿科医生检查后会给予小儿开塞露半粒塞肛以促进排便.由于开塞露前端剪开后毛糙不光滑,患儿不配合,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肛门口较小,开塞露前端相对较粗,而且异物插入肛门时,反射性引起肛门括约肌收缩,使开塞露插入更困难,若强行插入,势必会引起肛门黏膜损伤,增加患儿痛苦及感染的机会.为此,我们采用如下方法注入开塞露,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外周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的护理

    近年来,外周固定器已在创伤骨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应用技术也有所提高,并发症已大幅度下降.1997年以来,我院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新鲜骨折和骨折疑难病300例,其中多数为开放或复杂骨折,骨折的疑难病多数是伴有感染、骨缺损或伴肢体短缩的久治不愈的病例,骨折的愈合率为99.8%.现就外固定器在创伤骨科中应用的护理进行阐述.

    作者:何秀敏;陈艳明;魏淑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方法 ,旨在提高脾创伤后病人的生命质量.方法 有选择地对68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行保脾治疗与护理,其中非手术治疗35倒,手术治疗33例.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68例病人全部治愈.结论 正确掌握非手术治疗指征和合理选择术式是保脾治疗的关键,实施科学的、高质量、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病人身体康复的保障.

    作者:李风玲;潘庆华;范玉红;张春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速度控制态度与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控制静脉输液速度的态度与行为.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为某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共回收有效问卷134份.结果 所有被调查者均认为控制输液速度很重要,其中需要严格控制速度的患者主要包括心脏病患者、老人、儿童等;护士长遇见关于输液速度不当导致不良后果的比例较高;护士选择输液工具的根据主要是执行医嘱;调节不同类型输液器以恒速调节器需要时间短.结论 护理人员需进一步强化输液速度控制的意识,加强对输液速度监控,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护理环境.

    作者:花蕾;邵文利;应波;李淑迦;庞蓓蕾;侯丽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加强护生人文修养的培养

    根据当代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的特点,进行护生人文修养培养,其具体措施包括: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来学习人文课程,并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课外文艺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同时要充分发挥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作用,共同完成对护生人文修养的培养.

    作者:邵爱和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注重环节管理防范护患纠纷

    随着<医疗事故管理条例>的实施,法律对护理行为有了明确的规范和相应的制约.而护理行为贯穿病人从入院至出院的全过程.护理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时间连续性强的特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为防范护患纠纷,我院从各个环节入手,加强护士的责任心,从而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沈红;赵建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1例乙肝多涎患者的护理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易成为慢性.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乙肝病毒携带者为总人口的10%左右.其主要表现有乏力、纳差、厌油、黄疸等,此外有皮肤改变、关节痛等报道.我科于2005年12月收治了1例乙肝患者,除胃肠道症状、乏力、黄疸外,突出的表现是多涎,夜间影响患者的睡眠,并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及护理,患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出院.

    作者:刘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我在美国的感受

    在2005年7月9~24日我有幸去美国马里兰州巴尔地摩市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为期2周的临床护理培训,感触匪浅.尽管两国之间在社会体制和医疗保险制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的护理理念是一致的,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蒋玉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介绍男性尿失禁病人的几种接尿方法

    在临床工作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尿失禁或意识不清的男性病人的排尿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长期留置尿管会使病人膀胱的收缩功能丧失,并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而长期放置尿壶,病人阴囊及腹股沟处皮肤受尿液刺激,易形成皮炎、尿疹.不仅造成病人痛苦,而且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以下是护理同仁在护理工作中总结的接尿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魏红云;徐恒;陈佩娟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老年重症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护理

    将84例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按不同分界年龄比较界上年龄和界下年龄患者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发现60岁是影响死亡率的低年龄分界线.提示:正确认识老年患者病理生理特点,积极加强重症监护治疗措施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李娟;肖西平;刘雪琴;邱振瑜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锁穿管改良后在肿瘤病人胸、腹腔引流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锁穿管改良后在肿瘤病人胸、腹腔引流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58例合并胸、腹腔积液病人采用单腔锁穿管改良后置入胸、腹腔进行闭式引流的术前术后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置管期间无胸膜反应、引流管脱出、感染、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BD单腔锁穿管改良后引流效果理想,既可有效地进行引流,取代传统的穿刺抽液,减少病人的恐惧与痛苦,又可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林小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胃肠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 为心理评估和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探讨内镜检查前患者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和特点.方法 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1500例患者在胃肠镜检查前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 胃肠镜检查前患者均存在明显焦虑、抑郁(P<0.001),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其焦虑、抑郁的程度不同,>60岁、文化程度高者其焦虑、抑郁程度重.结论 胃肠镜检查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在胃肠镜检查前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精神压力,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检查质量及安全度.

    作者:房玲;易秀芝;陈敏珍;喻理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新生儿沐浴健康教育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新生儿沐浴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以满足新生儿家长的需求.方法 采用开放式及封闭式2种健康教育方法 ,通过出院前对家长的考核,以评价教育效果.结果 2组健康教育结果 有显著差异,开放式健康教育较封闭式健康教育效果好,家长掌握知识全面,满意率高,护患关系和谐.结论 提倡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因人施教.

    作者:宋建平;郑春茜;尹燕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口服希罗达所致手足综合征的护理

    希罗达是新一代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给药方式是模拟持续性5-Fu滴注,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具有高效、方便、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易被病人接受,服药期间可以保证较高的生活质量.常用于转移性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的治疗,但其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达68%[1],这种不良反应可以导致病人减少药量或停药,从而影响疗效,早期诊断和护理干预可将不适减到小,有利于继续治疗.我科自2003~2005年应用希罗达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3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手足综合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肖凤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1例支气管平滑肌瘤介入治疗的配合与护理

    支气管平滑肌瘤(intrabronchial Leiomyoma)是起源于支气管平滑肌的良性肿瘤,临床少见.肿瘤常位于肺外周,若位于主支气管或肺叶支气管,早期即因肿瘤刺激而出现咳嗽,随着肿瘤逐渐增大,可造成支气管狭窄、肺部继发感染,临床症状有局限性哮鸣音、发热、咳嗽和咯血.传统以手术切除为主,创伤大,近年来,随着支气管镜介入技术的发展,开展了多种有效的介人治疗方法[1].我科2004年3月为1例支气管平滑肌瘤患者实施了内镜下微波热凝及高频电切术,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陆月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1例颈部巨大鳞状细胞转移癌的护理

    总结1例巨大颈部鳞状细胞转移癌行颈部改良根治性颈清扫+左侧根治扩大性颈清扫+颈部转移癌切除+大隐静脉移植代锁骨下静脉+背廓肌皮瓣修复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术前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尤其是移植皮瓣的观察;做好抗炎、抗凝、抗痉挛的护理,做好颈部缺损修补复后的护理.对于此患者患病时间长、手术时间长、多学科联合手术术后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住院23d后出院.

    作者:李红;王俊华;李瑾;张洪美;许挺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King达标理论在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King达标理论着重于阐述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King认为在人际的系统中,2个原本陌生的人来到一个保健组织,为了维持健康状态而实现帮助者和被帮助者的角色和功能.与本理论有关的主要概念,包括感知、沟通、互动、交流、自我、角色、发展、应激、时间和个人空间等.护士与患者双方都要通过感知、判断、行动、反应、互动等过程,后才能达到交流.若双方能达到准确的感性认识上的统一,就会减轻相互不良影响,促进相互交流.

    作者:王茜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附15例报告)

    胰肾联合移植目前是治疗1型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有效的方法 .2001年11月1日~2005年10月31日共收治15例通过施行经膀胱引流全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移植手术的患者,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了关于心理,输液,引流管,膀胱冲洗,术后并发症等各方面的护理.通过术后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大多数患者都顺利度过康复期,避免了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刘亚丽;王振青;刘春霞;王云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影响科护士长与病区护士长有效沟通的因素及建议

    科护士长要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聆听和交谈,了解病区护士长并满足她们的合理需求, 使她们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以提高管理效能;密切人际关系,有利于团结协作和创新,同时增强她们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组织和领导的决策更加及时准确地得到实施.

    作者:王兰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

    目的 对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提出应对风险管理的措施,提升安全有序的优质服务.方法 明确护理风险职责,找出护理漏洞,制定门诊安全静脉输液质量标准,实行护理告知签字制度.结果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加强,患者满意率不断提高.结论 实行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

    作者:曾燕辉;陈琼芳;林秀珍;莫素娟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循证护理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临床评估确定护理诊断,查阅文献,选择佳护理证据,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58例患儿通过治疗及护理干预,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使传统护理经验走向护理科学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使护士主动学习,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陈桂钦;杜智梅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