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仙
总结21例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前后的护理经验,强调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熟悉TACE的治疗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积极预防化疗剂反应、栓塞后综合征、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董晓亮;刘俊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通过对1例晚期食道癌病人自残原因分析,探讨晚期癌症病人疾病告知问题.认为适时将真实的诊断和病情告知病人,并进行心理重建,更能够激发病人生活的勇气,使生命临终阶段更加有意义、有质量,也体现了对晚期癌症病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
作者:李梅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维生素A+D滴剂预防新生儿红臀的效果.方法 将2004年无红臀的新生儿3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次大便后温水清洗肛周皮肤,用维生素A+D滴剂外涂,对照组患儿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皮肤,保持清洁,观察2组红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Ⅰ、Ⅱ、Ⅲ度红臀比较,经统计学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维生素A+D滴剂预防新生儿红臀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刘洁;詹国媛;温静儿;吕瑶;周素梅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随着<医疗事故管理条例>的实施,法律对护理行为有了明确的规范和相应的制约.而护理行为贯穿病人从入院至出院的全过程.护理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时间连续性强的特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为防范护患纠纷,我院从各个环节入手,加强护士的责任心,从而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沈红;赵建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癌症患者日益增多,据wHO调查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00万癌症患者,每天约有500万癌症患者遭受着癌症的痛苦折磨[1].我国每年新发展的癌症患者约为160万人,其死亡率城市居首位,在农村居第2位[2].许多癌症患者在晚期都要遭受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痛苦.近年来,护理人员将舒适护理运用于癌症患者,有效地减轻了癌症患者的痛苦.舒适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运用护理专业技能和其他相关知识,使被护理对象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佳状态的一种护理模式[3].这种护理模式得到了大多数医、患及家属的认可.现对癌症患者的舒适护理做综述如下.
作者:朱加敏;冀海峰;朱慧敏;杨伟伟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当前护理专业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以前单一的护理专科生培养到现在的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全方位多层次培养,中国护理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如何充分利用所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丰富的人文知识来凸显护理专业本科人才优势已成为师生共同面临的任务和挑战.笔者现对护理本科生操作能力、沟通能力、英语能力及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本科生的综合能力提供建议.
作者:张蓉蓉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临终关怀对癌症病人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3月~2004年9月已病理确诊的60例临终癌症病人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3例,临终关怀的对象为病人和家属,除常规对病人进行护理以外,还对家属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27例,临终关怀的对象为病人,只对病人进行常规的护理.结果 除环境领域(P>0.05)外,试验组总的生活质量得分(P<0.001)、生理领域(P<0.001)、心理领域(P<0.005)、社会领域(P<0.05)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国内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国内常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病人家属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状况方面均有差异性(P<0.05).2组病人家属总的生活质量评价和自身健康总的主观评价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终关怀的对象不仅仅为病人,重要的是还要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支持,有利于家属顺利渡过居丧期,理智地复原,提高病人家属的生活质量,这对于提高社会人群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临终病人家属的关怀不容忽视.
作者:余春华;付岚;向秋芬;李俊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柠檬治疗先兆流产患者便秘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 .方法 对3 d无大便者,一组采用常规饮食治疗,另一组在常规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柠檬泡水饮用.2组进行对照,观察排便效果.结果 2组患者排便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柠檬泡水饮用治疗先兆流产便秘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饮食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施亦佳;金雅红;毛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00例新生儿分为2组.观察组断脐时使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气门芯套扎法断脐.观察2组的断脐操作时间及脐带脱落时间,以及住院期间脐部感染及渗血情况.结果 使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脐带的脱落时间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2组新生儿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脐部及脐周红肿等感染现象.2组发生渗血率有差异.结论 一次性脐带剪断器使用方便,大程度地缩短切断时间和减少操作难度,防止切断脐带时血液溅出,彻底避免血源性感染,使新生儿脐部容易干燥脱落,减少感染机会.
作者:陆少霞;邱彩凤;赖月媚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支气管平滑肌瘤(intrabronchial Leiomyoma)是起源于支气管平滑肌的良性肿瘤,临床少见.肿瘤常位于肺外周,若位于主支气管或肺叶支气管,早期即因肿瘤刺激而出现咳嗽,随着肿瘤逐渐增大,可造成支气管狭窄、肺部继发感染,临床症状有局限性哮鸣音、发热、咳嗽和咯血.传统以手术切除为主,创伤大,近年来,随着支气管镜介入技术的发展,开展了多种有效的介人治疗方法[1].我科2004年3月为1例支气管平滑肌瘤患者实施了内镜下微波热凝及高频电切术,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陆月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双心室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定量反应该治疗的效果.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9例,全部植入三腔双心室起搏器,比较双心室起搏前后患者超声心动图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双心室同步起搏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m),生活质量评分比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心室起搏能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萍;刘丽;万永慧;孙小红;王晓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方法 ,旨在提高脾创伤后病人的生命质量.方法 有选择地对68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行保脾治疗与护理,其中非手术治疗35倒,手术治疗33例.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68例病人全部治愈.结论 正确掌握非手术治疗指征和合理选择术式是保脾治疗的关键,实施科学的、高质量、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病人身体康复的保障.
作者:李风玲;潘庆华;范玉红;张春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肠蠕动较慢,胎粪稠厚,聚集在直肠内,不能将其排出,而且在正常人工喂养或母乳喂养的情况下也时常会连续数天不排便,儿科医生检查后会给予小儿开塞露半粒塞肛以促进排便.由于开塞露前端剪开后毛糙不光滑,患儿不配合,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肛门口较小,开塞露前端相对较粗,而且异物插入肛门时,反射性引起肛门括约肌收缩,使开塞露插入更困难,若强行插入,势必会引起肛门黏膜损伤,增加患儿痛苦及感染的机会.为此,我们采用如下方法注入开塞露,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颖;梁水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阴道手术前应用一次性使用灌肠袋(灌肠袋-连接管-肛管)代替常规窥器冲洗阴道方法 .方法 对2003年5月~2004年8月25例应用灌肠袋-连接管-肛管进行阴道冲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取得满意的阴道冲洗效果,实验组无一例存在阴道分泌物残留,对照组2例在后穹隆处存在少量的阴道分泌物残留,在患者耐受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灌肠袋-连接管一肛管是一种冲洗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的冲洗阴道方法 .
作者:陈秀敏;付志红;朱文杰;李雪梅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科护士长要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聆听和交谈,了解病区护士长并满足她们的合理需求, 使她们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以提高管理效能;密切人际关系,有利于团结协作和创新,同时增强她们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组织和领导的决策更加及时准确地得到实施.
作者:王兰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造影剂增强扫描是当今CT诊断中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有些普通CT平扫不易辨认的境界不清的病变,通过静脉大剂量快速注射造影剂也称团注静脉注射,以提高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楚地显示病灶结构及范围.以往护士只能使用普通50 ml注射器,进行人工推注,时间长,无法达到对病变不同时期的动态观察,现在使用高压注射器,可以准确地控制造影剂的总量.流速和注射方法,在CT增强造影中,准确获得被增强脏器的多期扫描图像.我院2004~2006年对426例患者应用高压注射器,电脑控制推注时间,根据不同位置、不同性质病变任意调节推注的速度,在注射的同时进行CT增强扫描,提高了诊断率.现将我们应用高压注射器在血管选择、速度设定及检查时的护理经验等报道如下.
作者:刘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易成为慢性.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乙肝病毒携带者为总人口的10%左右.其主要表现有乏力、纳差、厌油、黄疸等,此外有皮肤改变、关节痛等报道.我科于2005年12月收治了1例乙肝患者,除胃肠道症状、乏力、黄疸外,突出的表现是多涎,夜间影响患者的睡眠,并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及护理,患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出院.
作者:刘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特点.方法 回顾和总结1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并与同期74例非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相比较.结果 老年糖尿病死亡病例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慢性并发症和感染,慢性并发症中,心脑血管病所占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感染则以肺部感染为主,而急性并发症所占比例低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 有效地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积极防治感染,保护脏器功能,对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艾冬云;胡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索手术康复治疗对唇腭裂孤残儿童常见心理的影响.方法 参考心理专业量表,自行设计表格对唇腭裂残疾孤儿手术前后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在2~6岁年龄组内各心理状况无显著性差异;在7~14岁年龄组焦虑、依赖无显著性差异,而自卑感在术前和术后随访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成功的手术加上积极的心理干预对患儿重建自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晓飞;杨玉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将84例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按不同分界年龄比较界上年龄和界下年龄患者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发现60岁是影响死亡率的低年龄分界线.提示:正确认识老年患者病理生理特点,积极加强重症监护治疗措施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李娟;肖西平;刘雪琴;邱振瑜 刊期: 200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