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与生活质量评价

陈萍;刘丽;万永慧;孙小红;王晓宏

关键词:心力衰竭, 心脏起搏器, 生活质量, 护理
摘要:目的 观察双心室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定量反应该治疗的效果.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9例,全部植入三腔双心室起搏器,比较双心室起搏前后患者超声心动图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双心室同步起搏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m),生活质量评分比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心室起搏能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培训在小儿浅静脉留置术中的运用

    目的 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满意度.方法 选择对照组2005年8~9月收治的年龄为1个月~3岁的患儿97例按常规操作,进行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的统计.观察组先对全体护士进行系统培训,2个月以后统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加强技术、心理素质训练,注重家长、患儿的心理状态,注意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满意度的关键.

    作者:汤文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我在美国的感受

    在2005年7月9~24日我有幸去美国马里兰州巴尔地摩市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为期2周的临床护理培训,感触匪浅.尽管两国之间在社会体制和医疗保险制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的护理理念是一致的,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蒋玉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维生素A+D滴剂预防新生儿红臀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维生素A+D滴剂预防新生儿红臀的效果.方法 将2004年无红臀的新生儿3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次大便后温水清洗肛周皮肤,用维生素A+D滴剂外涂,对照组患儿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皮肤,保持清洁,观察2组红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Ⅰ、Ⅱ、Ⅲ度红臀比较,经统计学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维生素A+D滴剂预防新生儿红臀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刘洁;詹国媛;温静儿;吕瑶;周素梅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King达标理论在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King达标理论着重于阐述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King认为在人际的系统中,2个原本陌生的人来到一个保健组织,为了维持健康状态而实现帮助者和被帮助者的角色和功能.与本理论有关的主要概念,包括感知、沟通、互动、交流、自我、角色、发展、应激、时间和个人空间等.护士与患者双方都要通过感知、判断、行动、反应、互动等过程,后才能达到交流.若双方能达到准确的感性认识上的统一,就会减轻相互不良影响,促进相互交流.

    作者:王茜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唇腭裂残疾孤儿手术前后常见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 探索手术康复治疗对唇腭裂孤残儿童常见心理的影响.方法 参考心理专业量表,自行设计表格对唇腭裂残疾孤儿手术前后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在2~6岁年龄组内各心理状况无显著性差异;在7~14岁年龄组焦虑、依赖无显著性差异,而自卑感在术前和术后随访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成功的手术加上积极的心理干预对患儿重建自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晓飞;杨玉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介绍男性尿失禁病人的几种接尿方法

    在临床工作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尿失禁或意识不清的男性病人的排尿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长期留置尿管会使病人膀胱的收缩功能丧失,并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而长期放置尿壶,病人阴囊及腹股沟处皮肤受尿液刺激,易形成皮炎、尿疹.不仅造成病人痛苦,而且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以下是护理同仁在护理工作中总结的接尿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魏红云;徐恒;陈佩娟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胃肠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 为心理评估和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探讨内镜检查前患者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和特点.方法 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1500例患者在胃肠镜检查前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 胃肠镜检查前患者均存在明显焦虑、抑郁(P<0.001),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其焦虑、抑郁的程度不同,>60岁、文化程度高者其焦虑、抑郁程度重.结论 胃肠镜检查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在胃肠镜检查前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精神压力,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检查质量及安全度.

    作者:房玲;易秀芝;陈敏珍;喻理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新生儿沐浴健康教育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新生儿沐浴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以满足新生儿家长的需求.方法 采用开放式及封闭式2种健康教育方法 ,通过出院前对家长的考核,以评价教育效果.结果 2组健康教育结果 有显著差异,开放式健康教育较封闭式健康教育效果好,家长掌握知识全面,满意率高,护患关系和谐.结论 提倡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因人施教.

    作者:宋建平;郑春茜;尹燕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螺丝刀的妙用

    将螺丝刀巧妙的制成临床配药时使用的多用途起盖器,经5年临床使用,效果满意,值得推广.1 制作方法1.1 材料 普通木柄或塑料柄螺丝刀,直径0.5~0.7 cm,长16~20 cm.

    作者:李英顺;金全金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老年重症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护理

    将84例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按不同分界年龄比较界上年龄和界下年龄患者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发现60岁是影响死亡率的低年龄分界线.提示:正确认识老年患者病理生理特点,积极加强重症监护治疗措施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李娟;肖西平;刘雪琴;邱振瑜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气管插管后洗胃管置入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病人洗胃管置入的方法 ,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将32例自服有机磷农药中毒行气管插管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16例,观察组洗胃管从牙垫孔经口插入,对照组洗胃管从鼻腔插入.结果 2组胃管置入一次成功例数、胃管的留置、插管对病人造成的损伤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气管插管病人从牙垫孔置入洗胃管法明显优于鼻腔插入法,值得推广.

    作者:黄玉如;杨艳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动作技能反馈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从控制论的观点看,反馈是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1].动作技能反馈是指在做动作之后或在做动作同时所引起的某种能提供该动作的正确性、准确度和适合性的信息[2].在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与操作技能有关的信息包括两大类:一是在操作之前得到的如练习前的言语指导和示范;另一类是在操作过程中或操作过程之后感觉到、听到、看到的方式及运动在环境中产生的结果.假如护生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有关操作完成的各种信息,就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操作,从而加速操作技能的形成与掌握.许多研究者认为,反馈是仅次于练习的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认为探讨动作技能的反馈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大力提高护理操作教学质量实在是很有意义.

    作者:皮慧敏;王维娜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临终关怀对癌症病人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临终关怀对癌症病人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3月~2004年9月已病理确诊的60例临终癌症病人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3例,临终关怀的对象为病人和家属,除常规对病人进行护理以外,还对家属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27例,临终关怀的对象为病人,只对病人进行常规的护理.结果 除环境领域(P>0.05)外,试验组总的生活质量得分(P<0.001)、生理领域(P<0.001)、心理领域(P<0.005)、社会领域(P<0.05)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国内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国内常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病人家属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状况方面均有差异性(P<0.05).2组病人家属总的生活质量评价和自身健康总的主观评价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终关怀的对象不仅仅为病人,重要的是还要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支持,有利于家属顺利渡过居丧期,理智地复原,提高病人家属的生活质量,这对于提高社会人群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临终病人家属的关怀不容忽视.

    作者:余春华;付岚;向秋芬;李俊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方法 ,旨在提高脾创伤后病人的生命质量.方法 有选择地对68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行保脾治疗与护理,其中非手术治疗35倒,手术治疗33例.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68例病人全部治愈.结论 正确掌握非手术治疗指征和合理选择术式是保脾治疗的关键,实施科学的、高质量、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病人身体康复的保障.

    作者:李风玲;潘庆华;范玉红;张春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医院退休职工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医院退休职工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睡眠情况调查表、生活满意度指数量表(LSIA)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22例年龄≥60岁的医院退休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及x2检验.结果 医院退休职工的睡眠质量与生活满意度、身患慢性病情况呈显著相关;与性另、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及职业呈显著相关;与老伴是否健在、家庭是否和睦及子女是否孝顺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平时锻炼与娱乐无明显相关.结论 改善心理环境,保持良好心态,提高生活满意度,注意慢性病保健,可改善这一群体的睡眠质量.

    作者:吴茵;华黎;汪小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新生儿开塞露新用法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肠蠕动较慢,胎粪稠厚,聚集在直肠内,不能将其排出,而且在正常人工喂养或母乳喂养的情况下也时常会连续数天不排便,儿科医生检查后会给予小儿开塞露半粒塞肛以促进排便.由于开塞露前端剪开后毛糙不光滑,患儿不配合,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肛门口较小,开塞露前端相对较粗,而且异物插入肛门时,反射性引起肛门括约肌收缩,使开塞露插入更困难,若强行插入,势必会引起肛门黏膜损伤,增加患儿痛苦及感染的机会.为此,我们采用如下方法注入开塞露,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颖;梁水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循证护理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临床评估确定护理诊断,查阅文献,选择佳护理证据,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58例患儿通过治疗及护理干预,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使传统护理经验走向护理科学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使护士主动学习,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陈桂钦;杜智梅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美得喜乳膏预防浅静脉炎使用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减少静脉穿刺拔针后穿刺血管青紫现象的方法 .方法 实验组于穿刺24 h后取适量美得喜乳膏涂于穿刺部位,于24 h后观察结果 .观察指标穿刺部位皮下出血、皮肤青紫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皮下出血、皮下青紫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美得喜乳膏用于预防浅静脉炎效果满意.

    作者:崔伯艳;岳建伟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老年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感染现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以降低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以病区为单位,通过查阅病历、护理卡、护理记录、查房及尿常规检查和尿培养结果 等方法 ,对40例65岁以上留置尿管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他们均使用的硅胶双腔气囊尿管.结果 置留尿管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与老年患者的年龄、留置尿管天数、尿管护理等因素有关.结论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减少老年患者的置管率和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加强老年患者的营养,增加其的抵抗力,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加强留置尿管期间的管道护理;使用纳米银的导尿管,减少反复插管导致的感染.

    作者:许京悦;张秀英;范伦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一次性脐带剪断器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00例新生儿分为2组.观察组断脐时使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气门芯套扎法断脐.观察2组的断脐操作时间及脐带脱落时间,以及住院期间脐部感染及渗血情况.结果 使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脐带的脱落时间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2组新生儿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脐部及脐周红肿等感染现象.2组发生渗血率有差异.结论 一次性脐带剪断器使用方便,大程度地缩短切断时间和减少操作难度,防止切断脐带时血液溅出,彻底避免血源性感染,使新生儿脐部容易干燥脱落,减少感染机会.

    作者:陆少霞;邱彩凤;赖月媚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