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兰梅
低分子肝素(LMWH)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抗凝新药,其作用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抗凝血酶Ⅲ对Xa因子的灭活而起抗血栓的作用.它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上应用不需要连续实验室检测,每天2次,每12小时皮下注射给药1次,即可完全发挥抑制血栓、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药理学上和临床上的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1-2].但在临床应用中皮下出血仍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据国内文献报道,在传统规范操作下LMWH皮下注射致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34%~42%[3-5].皮下出血可以造成患者局部疼痛,较大面积的出血和血肿使患者产生紧张心理,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还影响药物吸收而影响治疗效果.为减少LMWH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发生,近几年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
作者:贾雅琴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系统的心理护理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均嘱其精神放松,并适当给予药物治疗;对实验组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结果 实验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都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系统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疗效.
作者:陈洁清;黎观梅;梁高燕;李水轩;梁晨景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查房质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实验组由护生组织查房,护士长或教学组长讲评,将病例教学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融入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对护理查房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护生对查房效果评价有明显不同(P<0.01).结论 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查房效果.
作者:王虹;张中香;杨章玲;张以红;丁永艳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留置针在静脉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肿瘤患者术后行静脉化疗,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取每天常规静脉穿刺给药,观察组40例采取颈内静脉置管给药.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使用方便,实用性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左君;宋娟;沈健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超短波联合激光治疗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探讨相应的护理实施.方法 选择85例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伤口轻重及合并症等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45例在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超短波联合激光疗法,对照组40例用常规换药加TDP灯照射法.结果 治疗组治愈时间短,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超短波联合激光治疗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使敞开的伤口局部干燥,拉合时间提前,配合动态护理,愈合快,取得理想效果.
作者:郑琼美;李茹红;潘小佳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前,如何为留置尿管的病人留取尿培养标本在教科书亦没有明确提示,而临床工作中不同科室和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方法,没有固定的规范.尿培养标本留取过程容易污染,阳性率较高[1].
作者:王晓晶;刘茜;李轶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用时辰生物学理论指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1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85例)采取中医时辰护理,进行择时重点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择时给药,充分发挥药物作用;适时适宜饮食,减轻心脏负担;适时适度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促进疾病康复.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91.76% vs. 61.18%,χ2=22.10,P<0.01).结论 应用时辰生物学这一理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择时护理,能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减少其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周庆云 刊期: 2006年第30期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其临床表现有水疱、渗液、糜烂,病程中常伴有大面积表皮剥脱、感染、高热,还常见肺炎及败血症等并发症.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剥脱性皮炎随着医药工业发展、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和应用广泛而随之增加[1].针对此类疾病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症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痛苦,促使疾病早愈,并可预防控制继发感染所引起的败血症和其他并发症.
作者:王晓春 刊期: 2006年第30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新时期人类社会对健康的全面需求,如何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的问题.在传统护理教育中,学生初学习医学基础理论和知识,然后学习临床医学、护理知识,后1年才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人为地隔离开来,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记忆理论知识,过后却常常忘掉,或不知道如何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这种脱离临床实践不利于知识综合运用的枯燥的理论学习,往往难以持久记忆,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受挫,难以保证预期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们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将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应用于《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
作者:梁爽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股骨远端骨折均可以造成骨和周围软组织复杂性损伤,保守治疗常常造成对线不良,骨折不愈合及膝关节的僵直,而且切口大,出血多,损伤重,患者恢复时间长.为了减少这些问题,我院开展了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方法 对5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术配合,包括术前探访、置仰卧位于骨科手术牵引床进行双下肢牵引复位、C-臂X线机透视检查复位情况、手术中提供LISS专用器械作骨折内固定等.结果 5例手术配合顺利,切口Ⅰ期愈合,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8个月.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优3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LISS是一种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配合至关重要.
作者:赵欣;胡宇坤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深入了解住院病人存在的护理需求,为护士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访谈了江西省某医院11位住院病人和8位临床护士.结果 经过分析了解到病人在住院期间可能存在的59项护理需求和病人对医院工作的一些要求.结论 医院各部门和护士要重视病人的护理需求,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王建宁;刘炎玲;王霞;万伟英;赵曼一;吴黎华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以利于制定有效可行的护理教育措施.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成2组,一组246例患者为实验组,除进行常规的护理和指导外,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另一组22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指导的方法,比较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用药依从性行为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χ2=4.676,P<0.05).结论 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是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行为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惠媚;刘雅玲 刊期: 2006年第30期
卧床女患者受病情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在床上小便常遇到很多难题:如便盆不易安放,容易污染被褥;放置便盆使患者姿势不适,不易排便;取放便盆有擦破皮肤的危险;腰椎、骨盆骨折患者无法抬起臀部,解小便是其一大难题;下肢牵引等患者使用便盆易加重骨折处的疼痛,女式尿器因其质硬壶口与会阴部难以紧密吻合,而不易被患者接受.我们根据临床需要,结合实际利用2.25 L饮料瓶制作的适合女性生理解剖特点的简易接尿器,临床使用达68例,效果良好,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
作者:张泓;赵冬梅;刘时萍 刊期: 2006年第30期
骨腊是髓腔断面常用的止血材料,我科在工作实践中,巧将骨腊用于心外科手术中固定无损伤双头针,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柯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17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经验.方法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周~3个月对患者进行连贯性康复护理,并指导其功能锻炼.结果 通过术后康复护理,患者恢复正常活动,没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康复训练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环节和主要的治疗内容;同时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增强信心.术后的康复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亚红;陈秀云;王欣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随访观察.研究心肌梗死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收集心肌梗死患者158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PTCA及支架植入术、术前后6个月~1年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二尖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以及等容舒张时间(IRT),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存在二尖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异常,IRT显著延长,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6个月~1年后2组二尖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部分指标显著改变.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结论 PTCA及支架植入术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左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吴秀兰;石增成;陈广华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护士拔针按压的佳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526例输液患者分为3指按压组、2指按压组和拇指按压组.比较各组局部疼痛、瘀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3指按压组、2指按压组的局部疼痛、瘀血发生率大大低于拇指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3指按压组效果佳.结论 输液后护士采用3指按压法、2指按压法拔针按压,可显著降低患者局部疼痛、瘀血的发生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突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作者:牛艳霞;何柯;乔言平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提高住院手术病人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随机调查住院手术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及外科护士健康教育情况,探索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进而提高健康教育质量.结果 住院病人均有强烈的健康知识要求,在入院健康教育时机73%的病人认为在病情稳定后,82%的病人需要疾病知识介绍,72%的病人要求护士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结论 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成立健康教育质控组;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建立回访服务中心;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可满足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增强健康教育效果,病人满意度显著提高.
作者:李红娟;康双琴;黄丽君;浦美华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总结使用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防止并发症方法.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身心评估;术后注意出血的观察及护理;重视术腔处理的重要性;做好详细周密的出院指导.结果 53例影像导航手术系统下的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进行术腔清理及随访6~18个月,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在影像导航下鼻内窥镜行鼻窦手术,同时配合以积极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可以极大地促进鼻窦手术患者的康复.
作者:马春燕;柏亚玲;娄皓;董燕 刊期: 2006年第30期
我院麻醉手术科共有9个手术间,麻醉机共7台,静吸复合麻醉占全部麻醉的50%左右.非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病人的给氧方式统一使用氧流量表与中心供氧装置相连接的鼻塞给氧,有麻醉机闲置的情形.2006年2月以来我科利用麻醉机实施鼻塞给氧,经30例病人的术后随访示并无鼻部不适,该方法操作简单,麻醉机处于功能状态,便于紧急情况时应用.
作者:梁慧群;刘建敏 刊期: 200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