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九节菖蒲粗提物对变异链球菌的体外作用研究

俞晓峰;冯岩;邵旭媛;苏柏华;卢友光

关键词:九节菖蒲, 变异链球菌, 生长, 粘附
摘要:目的:研究九节菖蒲对变异链球菌体外生长、粘附的影响.方法:以变异链球菌国际标准株ATCC25175作为实验菌株,用冷凝回流法提取九节菖蒲粗提物,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再以不大于MIC的5个浓度梯度配制含药的TPY液体培养基2份,一份接种变异链球菌后将试管与地平面成30°角,厌氧培养后测定其吸光度值;另一份调定其初始pH为7.4,接种变异链球菌,厌氧培养后测定其终末pH.结果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九节菖蒲粗提物≥6.25mg/ml时即表现出明显的抑菌作用;当九节菖蒲粗提物≥0.78mg/ml时,对变异链球菌的体外粘附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九节菖蒲粗提物对变异链球菌的体外生长、粘附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如何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几点体会

    目的:静脉输液是基层医疗单位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给药途径,也是护理工作中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患者乐于接受,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提高患者对医院医疗质量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习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重症监护分析

    目的:对患有重症肺炎并表现出急性呼吸窘迫的患者展开重症监护,研究护理要点,旨在优化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有效程度.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2013年4月这两年时间内收治的此类患者共64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护方式,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重症监护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研究护理过程中的注意要点.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及其家人对护理满意程度更高.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重症监护方式应注意的要点较多,但辅助治疗效果较好.护理人员要加强研究,并将这种监护方式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湘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昆仑路街道的雅典娜社区、碧水云天社区、永升花园社区中各选取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150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值、服药依从性、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压值,同时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有助于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胡文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特点和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83例霉菌性的阴道炎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治疗有59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4.0%,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结论:对霉菌性阴道炎的患者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能够使患者得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金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反复发作的幼女外阴阴道炎病因与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析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和临床治疗方法.结果: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主要病因为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后天性直肠阴道瘘、外阴溃疡及疖肿、阴道异物、小阴唇粘连;主要的病原菌为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假丝酵母菌、滴虫、淋球菌等;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分泌物异常、外阴瘙痒、排尿异常、外阴红肿、外阴糜烂、小阴唇粘连等.未明确病原菌前先清洁外阴、小剂量应用雌激素;明确病原菌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后天性直肠阴道瘘患者行瘘修补术、瘘管切除术,阴道异物者取出异物,小阴唇粘连者行小阴唇粘连分离术.结论: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常见病因为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脑埃希菌,采用局部和全身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杨玥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短刺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短刺的临床应用.方法:从《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了短刺的理论基础、适应症、发展及注意事项.结论:短刺法治疗各种骨伤科疾病疗效肯定,灵活的发展创新疗效更佳.

    作者:张霖欣;余铃;张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鼻内窥镜下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治观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霉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进行诊疗的相关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61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在鼻内窥镜的指引下行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中有59例患者为一次性治愈,在术后8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复发的情况,其余2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复发,经过再次手术后痊愈.结论:在对霉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一定要将霉菌团块彻底清除,使患者的鼻窦通气引流的功能得以恢复,这也是确保鼻窦炎患者能够得以治愈的关键.

    作者:刘江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放置吉妮IUD147例临床观察

    通过放置吉妮IUD147例一年的临床观察显示新型的吉妮IUD续用率高,年续用率93%,脱落率低仅为1.36%,妊娠率为0,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剖宫手术后、宫腔偏大、带器妊娠、宫口松、反复脱环者.

    作者:陈伏兰;潘小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及体位并发症问题的循证护理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9例腹腔镜手术体位安置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体位安置不当及腹腔镜手术采取的特殊体位可引起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CO2蓄积,胃内容物反流,血压降低及心动过速,神经损伤,术后肩部疼痛等并发症.结论:术中合理安置体位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观察保守性手术联合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

    目的:探讨保守性手术联合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90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保守性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保守性手术联合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复发率以及用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性手术联合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单文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全国名老中医路绍祖教授针刺配合自血疗法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举隅

    全国第二批中医药名老专家,路绍祖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针刺配合自血疗法治疗痤疮,尤其强调中医辨证,标本兼治,根据主证选取穴位,多取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背俞穴为自血部位,配合针刺其他穴位,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宝贵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冯麟;崔瑾;陈盼碧;张小珊;吴高鑫;王兴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总结手术室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手术室手术感染防控护理要点,并观察总结感染防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于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3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实施顺序将30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手术实施时间为2013年1月到6月,手术实施前后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0.0%,实验组感染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手术实施过程中手术室状况、手术时外部因素存在情况及手术时间等因素均为影响引起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结论:对手术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以降低手术室及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独立性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急救处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预后情况.结果:预后情况对比,观察组徐心率外,其他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X2 =9.2803,P=0.0023).结论:对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而言,急救护理较常规护理更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唐雪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城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状探讨与措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脚步日益加快,我国各城镇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流动人口呈逐年递增趋势.由于我国城镇流动人口的大量化,使得流动儿童不断地增加.基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在一些城镇中,对流动儿童的免疫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太理想,给城镇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作者:赵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潜阳丹结合放血疗法治疗面部湿疹1例

    本文就潜阳丹结合放血疗法治疗面部湿疹1例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作者:黄程;秦涛;付跃馨;黄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整体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4月~2013年6月92例进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将其分成实验组(借助综合护理干预措施)46例,对照组(借助常规护理干预措施)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情况、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Glasgow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更少,Barthel指数与Glasgow评分更高,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可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上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具有积极的医学意义.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82例脑电图在小儿癫痫中诊断价值的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脑电图检查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可疑小儿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拟诊为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患者为20例,拟诊为癫痫患者为62例,所有患儿分别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和动态脑电图检查,并总结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常规脑电图检查中,检测出痫样波的有29例(46.8%),在动态脑电图检查中,检测出痫样波的为50例(80.6%),动态脑电图痫样波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脑电图(P值<0.05).动态脑电图检查中,拟诊为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患者有18例(90%)在发作期以及发作间期未出现痫样放电情况,排除癫痫可能.结论:动态脑电图检查对小儿癫痫的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红;郭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医院与社区如何建立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长效干预机制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心脑血管疾病及其相关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临床医院以及社区怎样建立长效干预机制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协助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本社区2011年2月-2012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伴有或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对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知晓率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生活行为以及疾病认知程度.结果: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生活行为以及疾病认知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计划性健康教育,对居民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及筛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以及治疗依从性、遵医生活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王恺;高鹏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为更好的选择临床手术方案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0例病例,随机分为3组,依次为(一组)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组,(二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三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每组40例病例.观察手术前、中、后各衡量指标.结果:一组与二、三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具有显著性差异.二与三组比较有差异,但不明显.三组卧床时间短.一、二组的并发率高于三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8个月后进行一般体征评分,一组患者明显低于二、三组(P<0.05).结论: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有不一样的愈后疗效,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效果好.

    作者:王国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98例创伤性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患者发生时间与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创伤性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的发生时间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20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主要对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和第1次头颅影像学检查距受伤时间等.结果:男性发生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的几率高于女性,年龄大的发生率高于年龄小的,而且多发生于受伤后24小时内,第1次CT检查距受伤时间短的较受伤时间长的发生率高,各项差异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受伤后应尽早做颅内影像学检查,并且男性、年龄较大者和第1次影像学检查距受伤时间短者更应该提高警惕,降低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陈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