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断肢再植围术期护理探析

李凌云

关键词:患者, 护理, 围手术期, 断肢再植
摘要:目的:探究断肢再植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断肢再植5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56例断肢再植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过精心且全面的固手术期护理,断肢再植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得以大幅度减轻,与之前相比患者更加积极的接受护理及治疗.结论:组建专门性的临床护理小组,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对断肢再植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心理困境的摆脱,有助于患者积极的接受护理及治疗,有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的早日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卧床休息期间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卧床休息期间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在卧床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卧床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卧床休息期间的临床护理中,提高了临床护理的安全性及患者功能锻炼的积极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易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012年宝应县居民死因分析

    目的:了解宝应县居民主要死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按照卫生部(CCD-87)17大类整理分析.结果:2012年宝应县报告死亡数6799人,粗死亡率7.43‰.其中男性3689例,粗死亡率8.03‰;女性3110例,粗死亡率6.82‰.2012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6.50岁,男性74.98岁,女性78.51岁.主要无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意外伤害.占总死亡数91.09%.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为宝应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伤害的发生率,以达到有效降低居民死亡率的目的.

    作者:潘艳玉;朱立文;王元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消癌镇痛膏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药消癌镇痛膏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3年7月,对我院利用自制中药消癌镇痛膏治疗晚期癌性疼痛89例患者治疗前中后的护理经验和方法进行总结,并对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9例晚期癌症合并疼痛患者,81例顺利完成了治疗,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消癌镇痛膏治疗晚期癌性疼痛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保证治疗的成功与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倪萌;张玉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刍议骨科门诊患者疼痛的护理

    目的:根据本文选取的资料综合分析减轻骨科门诊患者疼痛感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到2011年11月接收的120例骨科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基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还要接受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判定这些措施对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的作用.结果:这120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疼痛感有效得到减轻,但是对比两组患者的表现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减轻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骨科患者进行合理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是提高骨科门诊患者的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对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护理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方面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围手术期分别接受常规护理管理与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管理组的护理缺陷和感染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护理缺陷和感染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杨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分析

    目的:分析无痛肠胃镜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降低病人的痛楚,以及对于治愈的精确性.方法:抽取在医院治疗的病人,把168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无痛胃肠镜组共计84人,B组为普通胃肠镜组,共记84人.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不同状态以及身体的一些其他数据,对比结果明显.结论:在对病人进行胃肠镜检查时,使用无痛胃肠镜队伍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数据影响较小,治疗效果更佳,相比普通胃肠镜,患者能够更快痊愈.从安全上来讲,这种新的治疗手段更加的人性化,更能被患者所接受,在以后应更加加大推广.

    作者:张桐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扩髓与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扩髓与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将2007年1月-2013年4月来我院做治疗的32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非扩髓组采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扩髓组采用扩髓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医源性骨折、钻头断裂数、术后并发症、术中感染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扩髓组在医源性骨折、钻头断裂数、术后并发症明显优于非扩髓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中感染方面扩髓组与非扩髓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彻底清创控制感染的基础上,扩髓组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少,骨折固定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吐尔逊·肉孜;库尔班·木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长托宁联合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长托宁联合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治疗水平.方法: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除外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品,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长托宁,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抗胆碱能药剂量及使用次数、死亡率、反跳率、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治愈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的碘解磷定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托宁联合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肯定,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杨玉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安全护理管理体会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安全护理管理的措施,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准,促使护理管理不断向规范化发展.方法:通过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继而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在我院神经外科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切实提高了我科室的整体护理水准,有效的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作者:韩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和中消滞合剂的化气消食和感冒型肠胃病的疗效

    目的:探究和中消滞合剂的化气消食和感冒型肠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和中消滞合剂,两组均用药3d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用药3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和中消滞合剂具有健脾和胃,利湿解表,化气消食之功效,对治疗感冒型肠胃病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梁永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92例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治愈37例,好转6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1%,两组间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中医分型采取辩证施治,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振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究儿科护理中经常存在的风险因素,论证和分析防范儿科护理风险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对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份来我院就诊的儿童患者347例进行归纳和分析,其中185例是采取防范措施之前就诊的儿童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防范措施后就诊的儿童患者有162例作为观察组.归纳两组儿童患者在我院的护理投诉数据,总结和分析影响儿童患者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并且对采取防范措施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采用防范措施后儿童患者家属的投诉比例为5%,大大地低于采取防范措施之前的投诉率22%.结论:有效采取儿童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护理中的风险,降低儿童患者家属的投诉率,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陈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的临床总结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6-2011.6收治的67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者均行脑脊液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其中19例阳性(28.4%),所有患者均治愈离院.结论:神经外科术后易并发颅内感染,早诊断、早治疗以及合理途径用给药是治疗颅内感染减轻其威胁的关键.

    作者:王彦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腹泻患者60例的治疗体会

    目的:对慢性腹泻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收集来某个医院治疗的60个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通过中医结合的方法来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的治愈率为90%,患者总体上受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根据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场结果有计对性的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总体上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李荣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溴吡斯的明加红外线照射对痔瘘术后尿潴留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痔瘘术后3-4小时尚未有尿意的病人采用口服溴吡斯的明加红外线照射膀胱区等预防性措施,缩短病人术后首次排尿时间,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痔瘘术后病人(排除有尿路梗阻及支气管哮喘病史)分为四组,每组50例.A组:术后3-4小时病人尚无尿意时予口服维生素C0.4g;B组,术后3-4小时病人尚无尿意时予口服溴吡斯的明60mg;C组,术后3-4小时病人尚无尿意时予红外线照射下腹部膀胱区;D组,术后3-4小时病人尚无尿意时予口服溴吡斯的明60mg加红外线照射下腹部膀胱区.结果:采用预防性口服溴吡斯的明加红外线照射膀胱区预防痔瘘术后尿潴留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

    作者:黄雪兰;陆润开;聂胜林;喻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应用.方法: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换药室护理管理中开始运行安全管理,分析门诊换药室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实施相关护理安全管理方案.结果: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换药室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细高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期间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换药室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护理安全管理,才能有效降低换药出现各种安全事件,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周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思密达的临床新用途

    思密这是一种硅铝酸盐,其主要成分为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其粉末粒度达1~3μm,能抑制各种消化道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对消化道黏膜具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并能维持6h之久,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提高黏膜屏障的防御功能,是目前临床肠道疾病的常用药.因其来源于纯天然矿物,安全性高、副作用轻,在肠道疾病治疗中倍受推崇.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思密达对其他疾病亦有较好疗效.

    作者:余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内科护士临床带教体会

    为适应新的护理教学改革,提高实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学习和解决间题的能力,临床实习是培养护士的关键阶段.理论知识能否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巩固、升华,与带教老师密切相关,如何正确引导护生进入临床工作,是每个带教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赵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析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05年9月至2013年9月来,所接诊的20例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对他们采取高频及相控阵的探头对这些新生儿的颅内出血中的超声检查的结果实施有效地分析.结果:本组2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有16例,诊断符合率为80%.结论:应用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有着非常高的临床价值,开始成为常规性的栓测新生儿早期有无颅内病变的好选择,可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慧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蒙医传统温针与蒙医温针仪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与分析蒙医传统温计与蒙医温针仪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到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风湿寒性膝关节痛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采用蒙医温针仪治疗观察组,采用蒙医传统温针治疗对照组,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总有效率上,两组均举得了良好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在治疗之后的症状与体征上,两组较治疗前有着明显变化(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在针眼大小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上,蒙医传统温计与蒙医温针仪均有着显著的疗效,但蒙医温针仪的治疗效果明显好很多,其有着简单的操作、可对温度进行自主调节,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那仁满都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