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扩髓与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对比分析

吐尔逊·肉孜;库尔班·木萨

关键词:扩髓带锁髓内钉, 非扩髓带锁髓内钉, 胫骨开放性骨折, 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扩髓与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将2007年1月-2013年4月来我院做治疗的32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非扩髓组采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扩髓组采用扩髓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医源性骨折、钻头断裂数、术后并发症、术中感染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扩髓组在医源性骨折、钻头断裂数、术后并发症明显优于非扩髓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中感染方面扩髓组与非扩髓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彻底清创控制感染的基础上,扩髓组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少,骨折固定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老年患者面肌痉挛治疗上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对老年面肌痉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采用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400例,以65岁年龄为分界线,等于高于65岁的120例为观察组,低于65岁280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性别、病变、住院时间等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9.17%、96.07%,并发症率分别为0.83%、3.93%.结论:对于面肌痉挛的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属于效果好的一种治疗方式,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效果较为显著,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赵国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机械通气时机不同对心肺复苏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诊科行心肺复苏患者机械通气时机不同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急诊科132例行心肺复苏患者根据机械通气时间不同分成早期上机组(78例)和及时上机组(54例),对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上机组患者一周存活率为70.8%,窦性心率恢复率为83.2%,平均动脉血压为(75±15)mmHg,平均SP02为(0.85±0.15),复苏成功率为79.2%,早期上机组患者以上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及时上机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即使患者的神志尚清醒,但自主呼吸不能维持全身供氧需要,短期内无法恢复时,即使心跳尚未停止,也应尽早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从而保证心脑血管氧供,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作者:黄洁明;黄祖华;钟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与加减止血安宫方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4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性激素LH、FSH、E2、P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联合(米非司酮与中药止血安宫方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子宫肌瘤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适合保守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在月经周期开始便给予患者12.5毫克/每日的米非司酮进行口服,待月经结束后,再加用桂枝茯苓胶囊,每天3次,每次3粒,1个疗程为3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在子宫肌瘤90例患者中,60例(66.7%)治疗显效,24例(26.7%)治疗有效,6例(6.6%)治疗无效,93.4%的治疗有效率;9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有闭经出现,子宫肌瘤体积缩小,血红蛋白升高,症状逐渐消失,在治疗中未发生毒副作用.结论:桂枝茯苓胶囊与米非司酮联合使用,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不仅方法简单可靠,价格低康,患者更易于接受,而且有助于手术率的降低,有助于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周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31例,对其进行临床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通过对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达90.32%.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愈效果,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作者:刘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熏蒸结合MOTOmed训练系统治疗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药熏蒸结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进行疗效评定,采用VAS评定.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疼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显著.

    作者:姚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室引流术后并发脑室感染的原因及防治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术并发脑室感染的致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49例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其中有43例患者出现脑室感染,对感染患者进行病理及生化功能检测,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脑室引流患者术后出现脑室感染患者43例,感染率为12.32%,运用脑室内抗生素特续灌洗引流治疗结合全身抗生素治疗,治愈37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13.95%.生化功能检查显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28例,阳性球菌感染13例,真菌感染2例.结论:脑室引流术后并发脑室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在围手术期内要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发生感染要加强脑室抗生素治疗和护理,降低脑室感染致死率.

    作者:陶开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旋入式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旋入式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探求更好的治疗股骨骨折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间入我院住院的19例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病例,与22例行加压钢板治疗的股骨骨折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旋入式髓内钉治疗的病人,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无感染病例、未发生延迟和不愈合,无髓内钉断裂和再骨折发生;行旋入式髓内钉治疗的病人,愈合时间比加压钢板治疗的病人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旋入式髓内钉的疗效明显优于,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固定效果更显著,住院时间短且骨折恢复快的特点.

    作者:黄卫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黄芩漱口液对外伤完全脱位前牙再植术后愈合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芩漱口液对外伤完全脱位前牙再植术后牙用愈合及牙齿松动度的影响.方法:口腔科门诊遇到的外伤完全脱位前牙病例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首先均进行牙根面清洗,实验组患牙再植前黄芩漱口液浸泡15分钟,然后进行患牙再植.再植后均进行可靠固定.术后对照组每天三次采用淡盐水含漱,实验组每天三次采用黄芩漱口液含漱.术后第一个月每周复查一次,然后每两周复查一次,直至三个月后拆除固定物.结果:术后三个月检查实验组成功23例,失败2例,对照组成功15例,失败10例,经卡方检验,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苓漱口液应用于外伤完全脱位前牙,对于脱位牙的术后愈合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李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析药品零加成后对于公立医院的影响

    施行药品零加成是我图为取缔“以药养医”运行机制而对公立医院进行的改革.这些措施对遏制临床反复用药、滥用贵药的现象以及大程度降低患者药品费用支出起到了明显作用.同时,这些措施也比将对以公立医院为重点的医疗机构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药品零加成对公立医院产生影响的分析,探讨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公立医院面临的问题.

    作者:陈旋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选择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以分析其应用特点.方法:针对腹股沟疝病例55例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时间均为2010年7月-2013年8月,术中有28例病例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称为观察组,27例病例接受常规疝修补术,称为常规组,统计两组的修补时间和修养时间,对比并发症发生比例、接受止痛操作比例及复发比例.结果:修补时间和修养时间对比,观察组均比常规组短(P<0.05),差异性符合有效标准;并发症发生比例、接受止痛操作比例对比,观察组均比常规组低(P<0.05),差异性符合有效标准;观察组复发比例为2.1%(1/28),常规组复发比例为10.6%(5/27),观察组均比常规组低(P<0.05),差异性符合有效标准.结论: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选择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可降低对生理条件的改变,始终保持无张力操作,缩短修养时间,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和永建;唐树珍;杨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药物联合臭氧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臭氧联合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确诊为霉菌性阴道炎患者101例,将这101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56例,对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臭氧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单纯的常规药物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观察.结果: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两组患者均无任何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两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臭氧联合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且操作方法简便快捷,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因此,臭氧联合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MRI诊断价值探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MR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50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CT-MRT检查结果.结果:类型不同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CT-MRT检查结果有着不同特性的成像结果.结论:CT-MRT检查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成像结果中可以对脂肪瘤类型进行准确分型,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对该病症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临床诊断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贾玉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分析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5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各75例,观察组中实施风险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管理模式,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投诉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数据发现,观察组的投诉率为2.67%,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33%,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3%,产妇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的投诉率为10.67%,护理差错发生率为9.33%,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00%,产妇满意度为68.00%.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产科病房护理中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投诉和风险事件以及护理差错,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汪胜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一次性使用免推注式无菌溶药移液器在临床上的研究应用

    目的:研究传统的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使用免推注式无菌溶药移液器在静脉药物复配液中对不溶性微粒含量的影响.方法:以≥10μm和≥25μm不溶性微粒数为指标,采用光阻法对注射用长春西汀在不同配液器具(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使用免推注式无菌溶药移液器)、配液环境(治疗室、静脉配置中心(PIVAS))、药物剂量(3、6支)下的复配液进行微粒测定.结果:相同条件下,一次性使用免推注式无菌溶药移液器组比注射器组微粒数目明显更少(P<0.001).结论:一次性使用免推注式无菌溶药移液器能明显减少复配液中的不溶性微粒.

    作者:许承雄;周治国;丁文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56例分析

    目的:分析并调查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6例因为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安排专人对造成患者不良反应的中药制剂的类型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且观察患者的器官状况以及临床表现和相关指标,再做出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构成比为21.43%,参麦注射液为14.29%,炎热清注射液为10.71%,红花注射液为17.86%,生脉注射液为8.93%,复方苦参注射液为12.50%,热毒宁注射液为3.57%,复方风湿宁注射液为10.71%.而累积系统为全身系统的有23.21%,消化系统的有14.29%,神经系统的有28.57%,呼吸系统的有26.79%,血液系统的有5.36%,皮肤系统的有1.79%.结论: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调查和监管力度加强,科学的指导临床用药,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红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从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92位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46位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抑郁度、焦虑度以及睡眠情况方面,将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能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诊治的88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特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91%)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8.18%),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状况,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SBP及DBP同对照组患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及DBP同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SBP及DBP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在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小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两种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黄疸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80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的患儿给予间歇性蓝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的观察时间均为72小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多次间歇性蓝光照射,不仅可以取得与持续蓝光照射相同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因此,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蓝光治疗时,可以对间歇性治疗的方式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节镜下套扎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套扎手术治疗膝关节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年龄20-46岁,接受关节镜下套扎手术.结合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Lysholm评分及Tegner功能评分,分析关节镜下套扎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均在90min内完成,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35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1年Lysholm评分从术前(48.9±8.2)分提高到(90.3±9.5)分(P<0.001);Tegner膝关节评分从术前(1.4±0.7)分提高到(5.7±1.3)分(P<0.001).结论:关节镜下套扎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良好、固定可靠,且可同时一期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

    作者:姜海涛;顾爱群;唐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