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室引流术后并发脑室感染的原因及防治

陶开忠

关键词:脑室引流, 脑室感染, 脑室抗生素灌洗, 革兰阴性杆菌
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引流术并发脑室感染的致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49例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其中有43例患者出现脑室感染,对感染患者进行病理及生化功能检测,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脑室引流患者术后出现脑室感染患者43例,感染率为12.32%,运用脑室内抗生素特续灌洗引流治疗结合全身抗生素治疗,治愈37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13.95%.生化功能检查显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28例,阳性球菌感染13例,真菌感染2例.结论:脑室引流术后并发脑室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在围手术期内要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发生感染要加强脑室抗生素治疗和护理,降低脑室感染致死率.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妇科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对高龄妇科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展开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高龄妇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妇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等综合情况,以科学理论与医学实践为指导,以患者为围绕中心,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

    作者:王剑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剔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3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作为观察组,并且将同期住院分娩的3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组产妇均采用剖宫产的方式,观察2组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35例产妇在进行剖宫产并且剔除子宫肌瘤,手术效果如下,手术时间为,1.4±1.2h,手术出血量为210.34±31.34ml,产后恶霉干净时间为28.3±1.21d,住院天数为7.5±4.2d.对照组35例产妇只单纯的进行剖宫产手术,手术效果如下,手术时间为1.1±1.2h,手术出血量为190.23±28.12ml,产后恶露干净时间为25.1±1.11d,住院天数为6.2±3.1d.从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产后恶露干净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来看,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结论:对于肌瘤位置难以暴露、手术危险性较大,不建议术中同步剔除肌瘤.

    作者:罗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记录书写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目的:探讨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改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的146份病历进行分析,重点对护理记录单、手术安全核对单、手术器械清点单等进行检查.结果:不规范书写、不完整记录、不真实记录以及病房护理质量低是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结论:护理人员应当意识到护理记录书写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医院安排的培训活动中,通过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来实现医疗纠纷的控制.

    作者:杜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介入治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处理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处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5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历史性回顾分析,临床随访两年并对其进行详细随访记录.结果:50例患者经胆道观察损伤分类治疗,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术中发现胆道损伤患者4例,46例术后发现.经术后随访的2年间,出现胆道感染33例和胆管炎6例,黄疸7例,经直接接受手术干预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处理中,实施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胆道炎,利于患者早日康复,还可以消除胆道隐患,在临床上高效、安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周本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状

    现代医学本质上是生物医学.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与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相结合,认识生命运动的规律,并用以维持、促进人的健康.生物医学工程已经深入于医学,从临床医学到医学基础,并深刻地改变了医学本身,而且预示着医学变革的方向.本文通过对于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将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做了介绍.

    作者:康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心理护理对神经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神经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方法:在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神经症患者诊断标准,并且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对研究组进行心理护理的干预10周.采用量表对两组的抑郁情绪在干预前、后进行测量.数据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治疗前两组在可比性方面的各项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两组的抑郁情绪指标的评分较治疗前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并且研究组的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神经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应用.

    作者:盛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电针合并火罐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研究电针及火罐的减肥疗效.方法:腹型肥胖患者60例,年龄在30-50岁之间,均为产后女性.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取穴:主穴为曲池、内关、中脘、水分、天枢、大横、水道、滑肉门、大巨、外陵、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电针取穴:双侧的大横和水道.根据证型配穴,留针30分钟,隔日1次,20次为1疗程.治疗组在针刺后休息10-15分钟,再在原穴位上加火罐治疗20-30分钟,每周2次,20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4-5天.对照组仅用电针治疗,不加火罐,治疗方法和治疗组一致,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①60例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共30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共30例,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轻、中度肥胖患者治疗效果优于重度肥胖患者.(P<0.05).②经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腹围、均较治疗前降低.③实验室检查:经治疗后,治疗组结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HDL-C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TG、LDL-C较治疗前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合并火罐治疗腹型肥胖,可以降低BMI、改变身材、保持形体、还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并发症.火罐可加强巩固电针的治疗效果,还可达到紧肤塑身的功效,是很好的辅助治疗措施.电针合并火罐减肥是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无损伤、成本低、可作为长期反复使用的减肥方法.

    作者:贺鲲;丁德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浮动膝关节损伤的佳治疗方法

    目的:探究和讨论治疗浮动膝关节损伤的佳办法.方法:选取在2012年一月份-2013年二月份来我院治疗浮动膝关节损伤的患者87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张伯勋分类方法可将以上患者分成三型.Ⅰ型、Ⅱ型和Ⅲ型.每型患者为29例.然后分别对这些患者进行三种方法的治疗,包括骨牵引联合夹板外固定,外固定及支架固定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这三种方法.然后在治疗之后被动运动的治疗要持续进行.然后对这三种治疗后的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在经过治疗以后,总有优良率为76%,其中第三种方法的优良率可达到100%,而第一种的优良率低,而且这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见手术治疗这种浮动关节损伤的疗效优于另外两种治疗方法.结论:对于这种浮动关节损伤的患者,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手术切开复位,但是需要在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适于手术的患者的基础之上.

    作者:李荣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老年结肠癌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所选60例结肠癌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上述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术前舒适护理干预、术中舒适护理干预、术后舒适护理干预.观察结肠癌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6.7%),切口愈合时间(7.1±2.5)早于对照组(9.6±2.1),住院时间(12.3±2.8)比对照组(15.3±3.4)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在结肠癌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借鉴.

    作者:陈茜;张小莉;肖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探讨

    目的: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确诊的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25例,对常规组的患者进行青霉素滴注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紫外线照射治疗.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的患者中完全愈合的有15例,有明显愈合的有5例,没有愈合的有5例;在观察组中,常规组的患者中完全愈合的有20例,有明显愈合的有4例,没有愈合的有1例.同时,常规组的患者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10.36±2.64)天,观察组的患者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5.41±1.85)天.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紫外线照射治疗效果比单一的抗生素治疗效果更明显.

    作者:姚燕燕;陈桂丽;谷颖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神经内科护理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是在于解决目前医学上一些有关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保证患者在医院的期间内的人身安全,然后可以领患者有一个自身防范意识的增强,并且可以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住院环境.方法:我们只要是通过对近年来,一些大医院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提出防范措施.结论:神经内科是一个有较大风险的、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医学科目,医院里神经内科室收入的患者一般都为脑卒中病人,这一类的病人都伴有病情为重、意识不清、病情不稳定,而且并发症比较多、在医院住院的时间比较长等特点,但是神经内科的病人只要努力的发现同题、解决问题.

    作者:乔可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目前多以手术内固定治疗为主.常用的内置物包括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Gamma钉、动力髋螺钉(DHS)等,以往鹅头钉及角钢板已基本淘汰.今年来还出现股骨近端锁定板、股骨Liss板侧置等内固定方式.对于转子间骨折,选用何种内固定方式目前仍有争议[1-3].若选择不当,常骨折处不稳定、移位、夏至短缩及髋内翻畸形等.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12年1月间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9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获得随访,其中DHS治疗8例,PFNA治疗24例,PFN治疗1例,GM钉治疗26例,侧置股骨Liss板治疗2例,股骨近端镇定钢板治疗1例,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不痛内固定方式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伟;陈君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4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乳腺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术后康复指导.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对两组患者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CL-90各因子分值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曲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妇科肿瘤诊断过程中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800例经手术探查以及病理诊断被确诊为妇科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分别采用经腔内以及经腹部检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经彩超诊断后共检出700例患者出现了各类肿瘤,其中有10例患者为继发性输卵管癌,170例患者为卵巢肿瘤,30例患者为宫颈癌,80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癌,450例患者为子宫肌瘤,其中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1.18%,恶性肿瘤的诊断确诊率为66.67%.结论:在对妇科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超声检查的确诊率相对较高,同时还可以对患者肿瘤的血流情况进行动力学分析,为肿瘤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不过其定性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作者:俞红英;王洪华;梁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待产过程中有效沟通技巧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产妇对助产士的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助产士从单纯的接生和执行医嘱转向综合考虑服务对象的心理、生理、社会等各方面的要求.产房工作对象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产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在国内各地医院和科室中均居首位.作为一个高风险的特殊科室,助产士对产妇从待产到生产每个环节都关系着母婴安危,同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规范的沟通,对患者的生产经历将起到药物所达不到的作用.因此,助产士要在工作中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真诚平等、耐心、细心的对待患者,及时有效沟通,掌握病人思想动态,消除病人恐惧和焦虑情绪,终达到母婴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率的目的.通过有效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实施医疗护理计划,对提高患者的满意率,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干姜临床配伍应用及药理分析

    本文通过对现代药理和传统中医理论进行研究,总结了干姜的性味、归经和临床配伍应用.并对干姜与大黄、巴豆、黄连、五味子、附子等配伍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作者:左树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儿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

    本文对新生儿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作者:乔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熏蒸结合MOTOmed训练系统治疗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药熏蒸结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进行疗效评定,采用VAS评定.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疼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显著.

    作者:姚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如何降低成分血制备过程中的差错

    成分输血是输血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成分制品种类的增加和成分制备过程中的环节增多,如果在血站产品生产管理过程中,监督措施不到位,差错就会不断发生,给血液质量带来很多隐患.所以,如何加强过程管理,杜绝和降低成分制备过程中的差错发生,意义十分重大.

    作者:易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草药内服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22/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16/24)(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海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