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老年结肠癌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陈茜;张小莉;肖莎

关键词:结肠癌, 围手术期, 舒适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所选60例结肠癌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上述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术前舒适护理干预、术中舒适护理干预、术后舒适护理干预.观察结肠癌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6.7%),切口愈合时间(7.1±2.5)早于对照组(9.6±2.1),住院时间(12.3±2.8)比对照组(15.3±3.4)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在结肠癌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借鉴.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哌替啶与异丙嗪配伍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哌替啶与异丙嗪配伍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无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康中心从2012年1月到2013年8月门诊的自愿要求人工流产1 60例人工流产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80例,患者术前2小时阴道上米索前列醇400ug后接受哌替啶50mg+异丙嗪25mg+注射用水2ml静脉推注治疗,患者无痛觉状态后,用药后约5-10分钟起效,手术治疗;对照组80例,患者主要接受米索前列醇引道上药2小时后常规实行手术,经过相同手术治疗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无痛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人工流产手术均顺利,观察组患者的无痛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哌替啶+异丙嗪静脉推注用于人工流产无痛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尤其是基层医院.

    作者:齐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PM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应用

    目的:对我院2008年月-2012年6月期间6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用常规康复护理+CPM进行观察.方法:术后对髋关节置换术的主要并发症如关节粘连、脱位、血栓形成等作好预防护理,患肢关节CPM功能的训练,进行康复应用.结果:60例患者获随防,CPM对患者的治疗是安全的,容易为患者接受,通过使用CPM锻炼可使手术后的关节达到患者满意的屈曲、伸直、旋转功能位.结论:术后常规康复护理+CPM,可使患者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安莉;姬小娜;曹院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治疗方案进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中,随机选取108例,并将其分成三组,其中一组采用中药治疗,称为观察1组;另外一组采用心理治疗,称为观察2组;后组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称为对照组.后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1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其中观察2组患者改善效果差,三者之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心血管神经症治疗中,佳治疗方案为中西医结合,加上心理治疗,其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有效提高.

    作者:高哈尔·布郎巴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内科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100例,对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00例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全面、精心、细致护理,均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加强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全面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龚敏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如何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几点体会

    目的:静脉输液是基层医疗单位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给药途径,也是护理工作中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患者乐于接受,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提高患者对医院医疗质量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习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对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超声造影病灶增强的强度分为高-等-低回声,分析胆固醇性息肉增强的特点,证实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在45例胆固醇性息肉中,41例(41/45,91.1%)病灶增强快于肝实质,4例(4/45,8.9%)与肝实质同步增强,而其中38例(38/45,84.4%)胆固醇性息肉多表现为蜂窝样增强,7例(7/45,15.6%)为整体增强;减退方式上,21例(Z1/45,46.7%)减退慢于肝实质,22例(22/45,49.7%)与肝实质同时减退.结论:①超声造影可提高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血流显示率;②慢于或同步于肝实质减退及蜂窝样增强对于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艳;赵大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护理安全作为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病患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也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精神科护理安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便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我们能对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同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措施,旨在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防范安全隐患的意识,以期减少这些隐患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作者:杜燕;刘咏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分析奥美拉唑所致的不良反应及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所致的不良反应及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消化系统溃疡患者100例,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0例行口服奥美拉挫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口服雷尼替丁口服治疗,临床观察二者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4%,对照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2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患者,比应用雷尼替丁治疗效果明显,但是其不良反应和对器官的损害必须予以重视.在应用阶段,必须对该类药物联用进行有效控制,以更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石尚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对患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之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于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之间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100例病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给试验组的患者提供一般形式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加入系统性或者干预性的护理内容,给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一般形式的常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多项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患者终护理效果比对照组的终护理效果更加具有显著的优势.结论:对患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措施的同时,加入具有针对性或者干预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痊愈速度,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都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方面进行推广.

    作者: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做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方法:根据临床资料,对30例孕产妇及家属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到产科护理中的风险主要存在于病人、护士两方面,总结出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可产生积极做用.结果:本组30例孕产妇经过我们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产妇对治疗护理效果表示满意.结论:积极有效评估产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产妇预后有积极意义,并能够有效提高产科护理的服务水平.

    作者:杨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软肝降酶方配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软肝降酶方配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均给予保肝降酶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软肝降酶丸配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后主要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肝降酶方配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方面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临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24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对其HE染色及免疫组标记.结果:24例患者,16例为临床ⅠE期,8例为ⅡE.1 7例为DLBCL(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5例为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2例为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结论: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极其少见的淋巴瘤,精准的临床诊断和组织学分类是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式.

    作者:刘文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广安地区慢性咳嗽病因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广安地区慢性咳嗽的病因的构成及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对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186例进行病因分析,随访3个月,根据咳嗽症状完全缓解或者部分缓解但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为有效.咳嗽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为无效为标准进行判断.结果:有明确诊断的169例,男性81例(占47.9%),女性88例(占52.1%),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47例(占27.8%)及PNDS(鼻后滴漏综合症)39例(占23.1%),胃食管返流36(占21.3%)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28例(占16.6%),感冒后咳嗽12例(占7.1%),3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诱发的咳嗽(占1.8%),2例慢性支气管炎(占1.2%),不明原因2例(占1,2%).58%一周后起效,93%一个月后起效,96%三个月有效,4%的患者无效,有效比率为96%.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症,胃食管返流,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广安地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大部分给予合理治疗有效.

    作者:邓太兵;黄万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文章对PICC尖端位置范围以及导管尖端的位置变化进行了阐述,分析了PICC置管定位,并为了更好的进行定位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作者:黄丽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剖宫产子宫切口裂开的防治

    剖宫产手术是解决许多病理产科,特别是梗阻性活功能性难产的终极有效的手段.近年来,由于抗感染,输血,麻醉方法的进展,外科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大增加了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产期病死率明显增加.目前,我国大城市医院的剖宫产率已达到50%~60%或更高.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其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其中子宫切口裂开较为常见,常可导致术中大出血及晚期大出血而危及产妇生命,现将剖宫产术切口裂开的防治讨论如下.

    作者:张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y治疗急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慢性咽炎采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y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80例急慢性咽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y治疗(观察组)与应用安慰剂(对照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慢性咽炎采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y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吉友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ICU长期卧床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

    ICU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身上往往有呼吸机,胃管,尿管,各种引流管及输液管路,需要长时间卧床.病人早期不能自主活动,病情稳定时很多病人又不敢动.长时间卧床,可引起肢体肌肉萎缩,大小关节僵直,造成病人肢体废用性瘫痪,等病人清醒或能下床时则影响康复.肢体功能锻炼可预防褥疮、肌肉萎缩、大小关节僵直、关节脱位、足下垂或内翻等,具有药物不可代替的作用[1].功能锻练的方法:①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体位;②肢体的被动运动.③肢体的主动运动.长期卧床患者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至关重要,锻炼的佳时期是在不影响患者病情的情况下越早越好,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步进行,才能达到更好的康复,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琳燕;颜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98例子宫内膜炎患者的治疗体会

    目的:对子宫内膜炎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和传统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探究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子宫内膜炎患者,将她们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各49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的是联合治疗的方法,即西药抗炎药物及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方法,常规组则采用传统的广谱抗生素治疗,然后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98例患者中,治疗组中完全治愈的有42例,好转的有8例,无效的有1例;常规组中完全治愈的有31例,好转的有6例,无效的有12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单一的抗生素治疗,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治愈率和康复率更高,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郁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以2010年10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为例,此次调查共统计了560例产妇,主要对她们的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措施、止血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5600例产妇中共有14名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状况,发生率大概为2.5%;在这14名出血的产妇中,出血的因素有子宫收缩乏力、巨大儿、胎盘粘连以及前置胎盘.在所有的出血产妇中均一次性止血成功,没有死亡情况的发生.结论:产妇产后出血是导致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因素,必须根据发病原因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止血护理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概率.

    作者:蒋红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