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安地区慢性咳嗽病因及疗效分析

邓太兵;黄万秀

关键词:慢性咳嗽, 病因,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广安地区慢性咳嗽的病因的构成及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对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186例进行病因分析,随访3个月,根据咳嗽症状完全缓解或者部分缓解但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为有效.咳嗽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为无效为标准进行判断.结果:有明确诊断的169例,男性81例(占47.9%),女性88例(占52.1%),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47例(占27.8%)及PNDS(鼻后滴漏综合症)39例(占23.1%),胃食管返流36(占21.3%)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28例(占16.6%),感冒后咳嗽12例(占7.1%),3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诱发的咳嗽(占1.8%),2例慢性支气管炎(占1.2%),不明原因2例(占1,2%).58%一周后起效,93%一个月后起效,96%三个月有效,4%的患者无效,有效比率为96%.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症,胃食管返流,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广安地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大部分给予合理治疗有效.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耳鼻喉手术中突发昏厥的临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耳鼻喉手术中突发昏厥的临床原因.方法:将2012我院耳鼻喉手术中突发昏厥的30例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作为探究依据.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导致耳鼻喉术中突发昏厥的原因很多,主要为精神紧张伴药物影响者10例,体质虚弱者6例,空腹致低血糖休克性昏厥者6例,镇痛药或麻醉使用不当8例.结论:术前要与接受耳鼻喉手术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术中密切注意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时总结引发突发性昏厥的原因,有利于提前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突发性昏厥的发生率.

    作者:陈德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食品卫生行政许可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狠抓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现行食品卫生行政许可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将会对人们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必须重视现存问题,积极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社会和谐.本文主要对食品卫生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作者:张佳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预控管理在医院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从医院的特点出发,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医院受人流集中,流动性大的影响,所面对的安全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安全管理作为医院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一旦管理不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无法估计的,严重情况下还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医院安全管理的实施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文章以此为背景,重在对预控管理在医院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周劲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观察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休克的临床疗效

    目的: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对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休克的效果进行有效分析.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之间在我院接受烧伤休克治疗的患者共有73名,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50名患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并将这5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采用参麦注射液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之后,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能够有效的缓解休克症状,并且恢复的时间明显快于对比组,两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有效的治疗烧伤休克,具有显著的疗效,在临床中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

    作者:杨尚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从2009年的6月份到2012年的12月份收治的70名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临床上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回顾,并分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顺利完成的病例数上明显比较多,中转开腹率比较低,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就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来治疗急性的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良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上广泛推广.

    作者:陈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内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体会

    目的:本文叙述了笔者在三个方面参与临床药学服务的实例: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药物咨询、出院患者的用药教育.并将从中得到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临床药师应有怎样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的为临床医护、为患者进行药学服务,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体现自身价值.

    作者:顾新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气急缓解时间为(4.43±1.28)d,喘鸣音消失时间为(5.03±1.25)d;对照组分别为(6.17±1.64)d,(7.07±1.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王会丽;梁水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家庭防护

    婴幼儿由于其生理特点及机体免疫特点,更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的感染.根据权威机构统计,其发病率在20%左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今儿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儿易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然后从家庭护理的角度给易感患儿家长提出几条建议.

    作者:李思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颈部溃疡型淋巴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颈部溃疡型淋巴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部溃疡型淋巴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对其进行护理,分析护理的效果.结果:通过进行治疗,40例患者在30天内治愈的为34例,比例为85%,显效4例,比例为10%,50天内治愈的为2例.治愈的时间短为21天,长为57天,平均治疗时间为39.5天.结论:对颈部溃疡型淋巴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在生活、心理、用药以及换药等方面进行护理,能够缩短治疗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曾杏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

    文章首先阐述了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再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研究了如何对医学检验的分析前质量进行控制,后做出总结.

    作者:李雪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喂养方式与IE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婴儿湿疹(Infantile Eczema,IE)的发生与喂养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指导新生儿湿疹的预防.方法: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共有新生婴儿394名,其中85名婴儿采用纯母乳喂养,164名婴儿采用母乳与人工混合喂养,143名婴儿采用人工喂养,分别按照其喂养方式设置为母乳组、混合组和人工组,回顾统计各组婴儿IE的发病情况,分析不同喂养方式与I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母乳组婴儿发生湿疹31例,湿疹发生率为36.5%,混合组发生湿疹69例,湿疹发生率为42.1%,人工组婴儿发生湿疹57例,湿疹发生率为39.8%.结论:人工喂养成分与IE的发病之间具有明确的相关性,母乳成分与IE的发病相关性不大,但混合喂养对IE致病性更强,临床上对易过敏体质的婴儿应建议母乳喂养为宜.

    作者:韩玲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精神科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护患沟通是人际沟通的特殊形式,是指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现代医学模式已逐渐转变为生物-医学-心理的全新模式,护理工作的目的是大限度地帮助病人保持健康、恢复健康,要求以人为中心.如果护患沟通不当,容易产生护理纠纷.

    作者:于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注学生身体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

    我国青少年群体中很多存在体质较弱及健康意识薄弱的现象.学校是青少年主要活动场所.其常发生诸多的身体健康问题而求助于校医.这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个人健康意识的缺乏和学校健康教育较弱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减少学生在校园活动中意外伤害.

    作者:郑明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利用超声原理分析肿瘤的良恶性程度

    本文就利用超声原理分析肿瘤的良恶性程度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作者:施会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参麦注射液佐治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佐治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和观察组(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 (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杨文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初探中晚期肿瘤癌症疼痛的护理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恶性疾病,在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很高,其病死率位居疾病死亡率的第2位.做好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就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疼痛的护理、转移注意力,立解疼痛等方面阐述了其护理心得和体会.

    作者:王卫红;甘新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氯丙嗪药物降温治疗重症中暑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氯丙嗪药物降温治疗重症中暑的临床疗效,并同时完善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重症中暑患者并将其均分为两组,即正常组采用冰敷、酒精等物理降温再结合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等保守治疗进行医治,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配合氯丙嗪药物降温进行医治.结果:正常组和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和100.0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4.65%).但是观察组疗效良好的患者明显远远多于正常组,且体温下降时间也明显快于正常组患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丙嗪药物降温可作为医治重症中暑的有效手段之一,具备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等优势,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值得推广.

    作者:王继文;殷志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体会

    护士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年青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整个培训的基础,它对于护士队伍的建设和护理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提高我科年轻护士的整体素质,自2007年8月至今,对培训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与考核,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方法与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庄亚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总结手术室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手术室手术感染防控护理要点,并观察总结感染防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于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3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实施顺序将30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手术实施时间为2013年1月到6月,手术实施前后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0.0%,实验组感染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手术实施过程中手术室状况、手术时外部因素存在情况及手术时间等因素均为影响引起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结论:对手术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以降低手术室及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独立性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论10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

    目的:研究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早期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2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行胸部x片及检测外周血、血生化检查、检测血清抗体等实验室检查确诊.所有病例均早期应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结果:10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据胸部X线征象显示:支气管肺炎改变20例(16例为单侧,4例为双侧);均一的实变影22例.间质性肺炎改变20例;肺门阴影增浓40例;所有病例均早期应用红霉素阿奇霉索治疗,效果良好.大多数在治疗1天后退热,1周后停止咳嗽;所有患儿经治疗后2周内X线阴影完全消失,均无复发.结论:支原体肺炎诊断应结合胸部X线征象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本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戴迭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