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喂养方式与IE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韩玲翠

关键词:婴儿湿疹, 喂养方式, 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究婴儿湿疹(Infantile Eczema,IE)的发生与喂养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指导新生儿湿疹的预防.方法: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共有新生婴儿394名,其中85名婴儿采用纯母乳喂养,164名婴儿采用母乳与人工混合喂养,143名婴儿采用人工喂养,分别按照其喂养方式设置为母乳组、混合组和人工组,回顾统计各组婴儿IE的发病情况,分析不同喂养方式与I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母乳组婴儿发生湿疹31例,湿疹发生率为36.5%,混合组发生湿疹69例,湿疹发生率为42.1%,人工组婴儿发生湿疹57例,湿疹发生率为39.8%.结论:人工喂养成分与IE的发病之间具有明确的相关性,母乳成分与IE的发病相关性不大,但混合喂养对IE致病性更强,临床上对易过敏体质的婴儿应建议母乳喂养为宜.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60例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与分析过程.方法:对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资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内科及静脉止血药的治疗下均出血停止好转出院,治愈率100%.结论:静脉止血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春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长期住院老年抑郁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措施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100例,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5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之上,进行听音乐、心理疏导、讲笑话等组合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的观察周期均为两周,治疗前后分别对100患者进行次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两组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患者在自我感觉舒适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对长期住院的老年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具有明显改善的作用,针对于此类患者综合护理疗法值得推广.

    作者:陈传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 2013年6月我院确诊的腹泻患儿180例,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3组,每组各60例.分别于入院时、治疗1周后检测其血清CRP水平.结果:入院时,细菌腹泻组血清CRP阳性率为93.3%,明显高于病毒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均P<0.01.治疗1周后,细菌腹泻组血清CRP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1,病毒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则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CRP可早期判断小儿腹泻的性质,有利于提高预测疾病细菌感染及发生合并症的可能性与疗效判断,可作为小儿腹泻的临床敏感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黄志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精神科护士他们所服务的对象是缺乏自知力,行为和思维异常的精神病患者,所以这也注定了他们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但是这一职业长期处于高紧张高风险环境下,职业倦怠率较高,社会支持度低,工作心理压力也大.这就要求管理者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团队的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其工作效率,还可以让精神病患享受到更舒适的服务.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外科护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存在的问题不足和改进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患者和本院20例护理人员的调查问卷,找出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不足找出改进的措施.结果:外科护理主要存在以下四个主要的问题:①少数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匮乏,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感;②一些护理人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利用新技术开展工作;③还有一些护理人员本身的专业知识不扎实;④一些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耐心,自身的承受能力不够.结论: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出改进措施,尽可能减少患者所受的痛苦,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

    作者:林明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家庭防护

    婴幼儿由于其生理特点及机体免疫特点,更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的感染.根据权威机构统计,其发病率在20%左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今儿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儿易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然后从家庭护理的角度给易感患儿家长提出几条建议.

    作者:李思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癫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癫的疗效.方法:将130例小儿过敏性紫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用西药治疗,治疗组7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结果:治疗组70例,治愈5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治愈率71.43%,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60例,治愈26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治愈率为43.33%,总有效率76.67%.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i疗效较好,比单纯西医治疗更具优势.

    作者:袁松磊;李玉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子宫肌瘤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适合保守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在月经周期开始便给予患者12.5毫克/每日的米非司酮进行口服,待月经结束后,再加用桂枝茯苓胶囊,每天3次,每次3粒,1个疗程为3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在子宫肌瘤90例患者中,60例(66.7%)治疗显效,24例(26.7%)治疗有效,6例(6.6%)治疗无效,93.4%的治疗有效率;9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有闭经出现,子宫肌瘤体积缩小,血红蛋白升高,症状逐渐消失,在治疗中未发生毒副作用.结论:桂枝茯苓胶囊与米非司酮联合使用,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不仅方法简单可靠,价格低康,患者更易于接受,而且有助于手术率的降低,有助于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周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时期公安边防部队官兵心理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和犯罪案件也逐步高发,执法执勤的难度加大,导致边防官兵心理压力增大,多种心理问题层多.因此缓解官兵的心理压力、促进官兵的心理健康、促进警营和谐成为现实而紧迫的研究课题.

    作者:徐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84例

    目的:探讨半夏厚朴汤同左金丸结合使用在非糜烂性的反流病治疗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到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4例.将其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有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奥美拉唑及多潘立酮联合治疗,观察组则选择半夏厚朴汤同左金丸进行加减结合使用.对两组病人在4周以后的治疗疗效以及12周以后的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过治疗之后,两组病人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但观察组中病人的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非糜烂性的反流病治疗中,选择半夏厚朴汤同左金丸结合使用,其复发率明显减少.

    作者:苏昶才;王万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体温计在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管理与消毒

    目的:探讨体温计的集中消毒处理的效果与质量管理.方法:对使用后的体温计进行回收、清洗、干燥、用10分钟的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消毒处理.结果:体温计消毒处理时间短,周转快而方便,同时确保了体温计的消毒效果和病人使用安全.结论:对体温计集中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后,即减轻了临床护士非护理性工作,又通过专业人员处理后质量得到了保障.

    作者:陈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颅内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对颅内肿瘤患者不同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和总结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通过施以有效的心理护理,给予相应的各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临床满意率较高.结论:良好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李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进行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的全程护理应用.方法:将本院于2012年10月~2012年12月之间的手术患者中选取500例病患者,对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室均采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多项指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采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手术后的患者多项指标都处于正常,患者所出现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采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痊愈迷度,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都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方面进行推广.

    作者:刘翠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试析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的价值

    目的:针对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进行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1].方法:选取本院骨科在2011年7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并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进行诊断检查,给予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检查的效果.结果:经过诊断结果发现,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进行诊断检查的观察组,根据其所得的资料与数据,在进行手术前能够准确的对骨折类型进行评价,其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三维重建影像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诊断,其能够非常立体的对患者关节内的骨折进行诊断,从而帮助手术治疗,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诊断检查方式.

    作者:刘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内科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100例,对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00例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全面、精心、细致护理,均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加强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全面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龚敏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诊治的88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特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91%)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8.18%),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状况,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SBP及DBP同对照组患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及DBP同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SBP及DBP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在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小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探讨

    目的: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确诊的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25例,对常规组的患者进行青霉素滴注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紫外线照射治疗.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的患者中完全愈合的有15例,有明显愈合的有5例,没有愈合的有5例;在观察组中,常规组的患者中完全愈合的有20例,有明显愈合的有4例,没有愈合的有1例.同时,常规组的患者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10.36±2.64)天,观察组的患者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5.41±1.85)天.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紫外线照射治疗效果比单一的抗生素治疗效果更明显.

    作者:姚燕燕;陈桂丽;谷颖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氯丙嗪药物降温治疗重症中暑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氯丙嗪药物降温治疗重症中暑的临床疗效,并同时完善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重症中暑患者并将其均分为两组,即正常组采用冰敷、酒精等物理降温再结合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等保守治疗进行医治,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配合氯丙嗪药物降温进行医治.结果:正常组和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和100.0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4.65%).但是观察组疗效良好的患者明显远远多于正常组,且体温下降时间也明显快于正常组患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丙嗪药物降温可作为医治重症中暑的有效手段之一,具备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等优势,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值得推广.

    作者:王继文;殷志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替硝唑牙周封闭治疗牙周炎80例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替硝唑进行牙周封闭治疗牙周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用替硝唑进行牙周封闭治疗牙周炎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跟踪治疗.结果:经过替硝唑的封闭治疗,80例患者中,治愈者有71例,占88.8%;有显著好转者有8例,占10%;未显效者1例,占1.2%.结论:使用替硝唑封闭治疗牙周炎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来美;许淑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82例脑电图在小儿癫痫中诊断价值的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脑电图检查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可疑小儿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拟诊为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患者为20例,拟诊为癫痫患者为62例,所有患儿分别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和动态脑电图检查,并总结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常规脑电图检查中,检测出痫样波的有29例(46.8%),在动态脑电图检查中,检测出痫样波的为50例(80.6%),动态脑电图痫样波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脑电图(P值<0.05).动态脑电图检查中,拟诊为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患者有18例(90%)在发作期以及发作间期未出现痫样放电情况,排除癫痫可能.结论:动态脑电图检查对小儿癫痫的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红;郭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