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休克的临床疗效

杨尚凯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 烧伤休克,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对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休克的效果进行有效分析.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之间在我院接受烧伤休克治疗的患者共有73名,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50名患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并将这5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采用参麦注射液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之后,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能够有效的缓解休克症状,并且恢复的时间明显快于对比组,两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有效的治疗烧伤休克,具有显著的疗效,在临床中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胎盘早剥的护理

    胎盘早剥是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为4.6‰~21‰,国外为5.1‰~23.3‰[1].现在我们来浅谈一下胎盘早剥的护理.

    作者:管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ICU长期卧床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

    ICU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身上往往有呼吸机,胃管,尿管,各种引流管及输液管路,需要长时间卧床.病人早期不能自主活动,病情稳定时很多病人又不敢动.长时间卧床,可引起肢体肌肉萎缩,大小关节僵直,造成病人肢体废用性瘫痪,等病人清醒或能下床时则影响康复.肢体功能锻炼可预防褥疮、肌肉萎缩、大小关节僵直、关节脱位、足下垂或内翻等,具有药物不可代替的作用[1].功能锻练的方法:①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体位;②肢体的被动运动.③肢体的主动运动.长期卧床患者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至关重要,锻炼的佳时期是在不影响患者病情的情况下越早越好,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步进行,才能达到更好的康复,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琳燕;颜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干姜临床配伍应用及药理分析

    本文通过对现代药理和传统中医理论进行研究,总结了干姜的性味、归经和临床配伍应用.并对干姜与大黄、巴豆、黄连、五味子、附子等配伍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作者:左树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例声带尖锐湿疣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总结了1例声带尖锐湿疣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包括术前采用调查表对患者心理进行调查,术中指导患者配合手术,术后出院心理指导等.认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疾病治疗的关键.

    作者:梁东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阴经电针疗法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阴经电针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到2013年7月进入我院门诊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通过临床治疗观察来分析治疗病情,从我院这类病患者中进行病情分析,通过阴经电针疗法进行治疗中风患者,按患者就诊时间、病情类型、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选择出50位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主要是以阴经电针疗法为主,其他基础治疗为辅,制定一定的治疗周期,治疗期过后,将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身体各方面进行对比.结果:中风偏瘫患者通过针灸治疗,通过肌张力降低程度显示,32位轻度患者有26人痊愈,轻度患者由治疗前32位到21位,这21位患者其中有15位曾是重度患者,只有6位治疗效果不明显,在四肢完全受限的患者中,治疗前有18人由于肌张力增高活动完全受限,但治疗后只有3人四肢活动受限,在这18位患者中,有效有15人,根据治疗后数据统计,痊愈26例,所占比例是52%,有效15例,所占比例是30%,无效9例,所占比例是18%.总有效率为82%.通过患者生活自理程度的表现来看,治疗前,50位患者中仅有3位患者生活是可以自理的,治疗后,除去治疗前可以自理的3位患者,有25位患者是从需要辅助生活阶段到完全可以生活自理,这有效率高达83.33%,在治疗前,29位患者生活中有时需要一定的辅助,目前只剩16位患者,其中有12位是治疗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只有4位患者治疗没有明显效果,无效率13.79%,治疗前,有18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通过这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目前只有6位患者生活还不能自理.结论:50位患者通过针灸治疗,肢体肌张力明显降低,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明显改善,由此可知阴经电针疗法可以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这种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细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童保健科开展早期干预治疗脑损伤的报告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治疗婴儿轻度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8例轻度脑损伤患儿分为观察组(早期干预)、对照组(常规保健),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采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于治疗前后对患儿发育商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治疗对婴儿轻度脑损伤起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

    目的:研究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在关节僵硬方面的护理方式,以此来减少患者术后痛苦程度,提升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骨折治疗后发生关节僵硬症状的患者共88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人.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治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患者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成员在关节僵硬方面明显改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远远高于常规护理下的对照组,对比数据没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折后采取护理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僵硬状况,提升患者术后舒适程度,并且在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方面效果显著,可以将护理干预方式天面积推广.

    作者:覃兆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血栓患者的心理治疗及预防干预

    脑血栓患者经常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有:肢体偏瘫、失语、精神症状、共济失调等.病情较为严重的有昏速甚至死亡,该类病的发病比较突然,而且其病情变化比较迅速.多年来,有专家研究发现,脑血栓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期间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特征,因此,对脑血栓患者可以实施一定的心理治疗,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治脑血栓.本文就例举了一些对脑血栓患者心理治疗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取得的成效.

    作者:常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PM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应用

    目的:对我院2008年月-2012年6月期间6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用常规康复护理+CPM进行观察.方法:术后对髋关节置换术的主要并发症如关节粘连、脱位、血栓形成等作好预防护理,患肢关节CPM功能的训练,进行康复应用.结果:60例患者获随防,CPM对患者的治疗是安全的,容易为患者接受,通过使用CPM锻炼可使手术后的关节达到患者满意的屈曲、伸直、旋转功能位.结论:术后常规康复护理+CPM,可使患者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安莉;姬小娜;曹院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特点和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83例霉菌性的阴道炎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治疗有59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4.0%,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结论:对霉菌性阴道炎的患者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能够使患者得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金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颈部溃疡型淋巴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颈部溃疡型淋巴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部溃疡型淋巴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对其进行护理,分析护理的效果.结果:通过进行治疗,40例患者在30天内治愈的为34例,比例为85%,显效4例,比例为10%,50天内治愈的为2例.治愈的时间短为21天,长为57天,平均治疗时间为39.5天.结论:对颈部溃疡型淋巴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在生活、心理、用药以及换药等方面进行护理,能够缩短治疗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曾杏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总结手术室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手术室手术感染防控护理要点,并观察总结感染防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于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3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实施顺序将30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手术实施时间为2013年1月到6月,手术实施前后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0.0%,实验组感染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手术实施过程中手术室状况、手术时外部因素存在情况及手术时间等因素均为影响引起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结论:对手术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以降低手术室及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独立性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患者行手术室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行手术室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化护理,对患者行心理护理效果评分测定以统计患者满意度,并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近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马茜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收集我院临床门诊、住院部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医技科有关传染病检查记录,并依据SPSS13.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差异比对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现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在具体工作中笔者发现,因登记人员个人原因,致使漏报、错报和迟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可靠性与时效性.结论:经过我院全体传染病登报人员的共同努力,以每月培训、考核和审查的方式全面提升了报告质量,提高了报告可靠性与时效性.

    作者:梅文清;胡春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丙泊酚配伍地佐辛用于无痛人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地佐辛与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痛人流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将16例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妇80例,A组用地佐辛+丙泊酚,B组单用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的生命体征变化.麻醉与苏醒时间,麻醉过程中的表现,丙泊酚用量并发症等.结果:和B组相比A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患者苏醒时间缩短.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毅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8月选择符合标准的早期妊娠者40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观察终止妊娠效果、流产后出血量、出血时间及月经恢复等情况.结果:33例(82.50%)孕囊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2~4h排出;完全流产37例(92.50%),不全流产3例(7.50%),流产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9.22±3.78)d;4例(10.00%)阴道出血量小于平时月经量,30例(75.00%)与平时月经量相似,6例(15.00%)超过平时月经量,月经恢复时间(36.49±4.05)d.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临床效果好,痛苦少,损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秀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议临床护理中人性化管理方法的应用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了人的健康与疾病及二者转化规律的学科,其以人为本的特性决定了护理工作以人为核心的本质属性.实施人性化管理不仅是护理工作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体现响应世界卫生组织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作者:热孜古丽·库尔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方法:收集4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其使用牵引护理、推拿护理、中药熏洗、情绪护理、饮食调理、康复锻炼等中医护理手段进行干预.结果:中医护理干预后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率达到95.24%,效果理想.结论:中医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干预效果理想.

    作者:谭红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疗分析

    急性腹痛病情发展较快、病因复杂,如果误诊、漏诊、延误诊断导致延误病情,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了探讨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本研究选取我院急诊内科在2009年11月-2013年2月年间收治的急性腹痛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针对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法,通过对12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后,积极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治愈115例,占95.83%,效果显著.

    作者:赵永刚;李德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医院与社区如何建立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长效干预机制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心脑血管疾病及其相关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临床医院以及社区怎样建立长效干预机制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协助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本社区2011年2月-2012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伴有或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对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知晓率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生活行为以及疾病认知程度.结果: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生活行为以及疾病认知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计划性健康教育,对居民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及筛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以及治疗依从性、遵医生活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王恺;高鹏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