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苏茶剂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

周源明;张玲;杨丹;赵力科;程秀琼;张浩

关键词:肝苏茶, 酒精性肝病, 赶黄草, 茶剂
摘要:分析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赶黄草的有效成分,研究以赶黄草为原料制成肝苏茶剂作为治疗酒精性肝病药物.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2008年京山县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我县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设施现状,促进学校饮用水水质与环境卫生设施的改善.方法:采用对随机抽取10所样本学校进行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开展学校饮用水水质监测、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监测.结果:农村学校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的完善与学校卫生和学生肠道寄生虫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为蛔虫、钩虫、鞭虫等,检出率为9%.结论:学校卫生与学生寄生虫病的患病率与学校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完善相关.建议提高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并加强对学校卫生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作者:代建;黄晓明;陈海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160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的腹泻便病原菌分布趋势,分析本地区的流行病状况及病原种类,为疫苗的制备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便常规检查,经生化血清检查进一步鉴定出种群.结果:在我院收集的160份粪便标本中,以青少年及儿童多发,其中病原志贺菌120株,占75%;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8株,占11.25%;副溶血性弧菌12株,占7.5%;变形杆菌10株,占6.25%.结论:通过检验在急性腹泻中志贺菌属占首位,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以及变形杆菌.根据检验结果应用合理的抗生素.

    作者:刘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对影响预防接种质量因素的探讨及应对思考

    预防接种工作是关系到儿童健康成长,人民幸福安康和谐发展的大事.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进入机体,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预防和控制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疫苗接种是控制和减少传染病经济有效、简单、科学的措施.接种对象大多数为儿童,具有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程序繁琐,环环相扣的特点,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疫苗种类不断增多,疫苗覆盖率逐渐提高,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可能也不断加大,确保预防接种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将影响儿童预防接种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并思考相应对策,现简述如下.

    作者:杨卫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社区护理教学中对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浅析

    将人文精神融入社区护理教学,将知识的讲授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是由社会医学新模式和整体护理模式所决定的.本文从社区护理教学中如何利用课堂与课外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作了有效的探讨.

    作者:徐静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8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术前、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8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46例痊愈,2例转为开腹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5.8%,临床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10例小儿麻疹临床护理观察与体会

    麻疹是由于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传播而感染的儿科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通常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高.本文主要讲述了麻疹的临床资料和一些护理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对此进行了讨论.

    作者:张翠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48例胸痹心血瘀阻型患者的辨证施护

    目的:分析临床对胸痹心血瘀阻型患者实施辨证施护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内收治的48例胸痹心血瘀阻型患者,并对其实施辨证护理,观察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48例胸痹心血瘀阻型患者经过辨证施护后,其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3.75%.结论:临床应用辨证施护对胸痹心血瘀阻型患者实施护理后的效果是显著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桂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量化考核方法在急诊科护理管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量化考核方法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在我院急诊科实施量化考核方法,并对实施量化考核前后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施量化考核后,不良事件下降了5.32个百分比,满意率上升5.14个百分比.结论:在急诊科实施量化考核管理,对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护理质量、工作态度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是一种非常科学理想的管理方法.

    作者:陶姝君;蒋琼华;李继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疗法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分析.方法:针对2010年~2012年在本院接受过敏性紫癜治疗的40例患者,过敏性紫癜患者均进行临床给药治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药物给予患者治疗,对4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针对治疗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琥珀酸氧化可的松进行临床治疗,从而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其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治疗组20例(100%),其结果表示治疗效果明显较高对照组15(75%);针对治疗组药物治疗后其皮疹炎症减退、消化炎症减退、以及关节炎症等病症有明显治疗时间减短,其差异比较显示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以上治疗效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在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对于过敏性紫癜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疗后并发症降低.

    作者:敬运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对行为护理对于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2月份到2012年5月份收治的100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在护理方法上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上落实行为护理,比较和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护理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行为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刘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12年义乌市中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到的333例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高,构成比为39.34%;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和口服给药为主,构成比分别为84.08%和9.91%;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构成比为35.44%;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构成比为28.05%.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吴敏;魏洪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妇科肿瘤疾病治疗中腹腔镜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腹腔镜在妇科肿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0例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腹腔镜下治疗肿瘤疾病的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58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为96.7%,手术成功患者均没有出现切口感染、出血等症状.结论:腹腔镜在治疗妇科肿瘤中应用,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蓉;彭静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乳腺癌辨证分型与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乳腺癌辨证分型与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经中医辨证为乳腺癌患者,均是透过MRI动态增强扫描,取其图像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病理分型,有24例为肝郁痰凝证,16例为冲任失调证,10例为正虚毒炽证,乳腺癌辨证分型与核磁共振的形态学和血流的动力学的相关性的分析提示,其证型分级与形态学及增强曲线间有着紧密的相关性.结论:通过本组实验证实,乳腺癌辨证分型与核磁共振的形态学和血流的动力学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其中血流动力学的指标能够为中医辨证提供比较科学的定量分析指标.

    作者:杨益刚;王忠;郭娴吟;覃东进;范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层级责任模式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层级责任模式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对比护理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内科病患按照1:1的人数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区采用层级责任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病区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管理,实验期结束后,比较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患对于护理的满意人数为71例,满意度95.9%,医生满意人数有69例,满意度为93.2%,护士满意人数有66例,满意度为89.1%.结论:层级责任模式对于提高内科病房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护理水平以及病患满意度具有明显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宇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探讨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要点与控制对策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因此,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对于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率,控制感染率显的尤为重要.

    作者:廖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探讨

    在本文中,我们对于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在临床使用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药材来源的不稳定,药材间的随意搭配,超剂量使用及滋补中成药的滥用是目前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十分突出的问题.针对以上现状,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戈瑞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ICU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ICU是集危重、抢救、大手术为一体的治疗场所,是一个具有特殊环境和规章制度的科室.[1]在ICU住院期间死亡的威胁、疾病的痛苦、陌生的环境、沟通的障碍等问题,使病人产生一系列的负性心理反应,其精神、心理的创伤,远远超过疾病带来的痛苦.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熟练掌握每位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这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霍博;葛淑华;芦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妇产科患者围术期整体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围术期整体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76例各类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8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差异,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整体护理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心理调节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极大的改善妇产科手术患者预后及心理调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疾病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对11例急性脑梗死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思考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急剧发病,造成病人死亡或症状(可)持续24小时的局部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或中风(apoplexy或stroke),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vs thrombosis DVT)就是急性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轻则增加患者病痛,影响肢体功能恢复或延长住院时间,重者可引起脑栓塞、导致患者死亡,为总结急性脑梗死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确诊的11例急性脑梗死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慧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合作保证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科室经常反映检验科的检验结果不正确,而检验科认为自己的操作严格遵守了<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检验结果准确无误,错误的结果有时是来自临床医护人员采集标本不正确,以致互相抱怨.实际上许多不准确的检验结果并非是检验科检测的原因.近年来,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已发展成全面质量管理.研究表明,从取得标本到标本送达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要求检验人员及临床医护人员对各种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要求标本采集人员规范化操作、完善制度,要保证分析前的质量控制,需要我们与临床科室的合作和沟通.

    作者:邓汉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