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学华
目的:对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讨论,以期对影响脑梗死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预防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本院32例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重病患者以及68例非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将诱发其的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原因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引起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侵入性操作、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以及合并糖尿病.结论:在对危重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临床医生和相关医护工作者应当对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的筛查与预防,观察常见的几种引起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季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的98例患者和对照组的30例患者的心率震荡测值结果,然后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组的23例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组的75例患者的心率震荡测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作用.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震荡初始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的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震荡斜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的降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组患者的震荡初始较存活组患者有显著的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组患者的震荡斜率与存活组患者相比,有显著的降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自主神经受到了明显的损坏,其损坏程度与心脏功能的受损程度相当.窦性心律震荡能够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分析、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何元增;许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有效的妇产科患者术后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术后切口的疼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间118例妇产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行有效的疼痛干预.结果:73.3%的患者术后出现疼痛,其中多数患者为轻痛(34.7%),极度的疼痛所占比例较小.通过采取有效的疼痛护理措施后,患者疼痛情况均得到明显缓解.结论: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应对患者的疼痛做出正确的评估,以保证镇痛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同时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敖旭华;刘玉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平衡针结合推拿和TDP照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平衡针结合推拿、TDP照射治疗肩周炎64例.结果:64例肩周炎患者治愈例,治愈率86%,有效率100%.结论:平衡针疗法结合推拿、TDP照射能明显改善或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存军;周晓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B超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表现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60例经B超诊断、生化检查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B超诊断的表现进行总结.结果: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B超诊断确诊58例,符合率为96.67%.B超诊断胰腺未有明显变化的患者2例.B超诊断确诊的58例患者中,急性的水肿性胰腺炎患者55例,急性的坏死性胰腺炎患者5例.急性的水肿性胰腺炎B超显示胰腺大部分或局部发生弥漫性肿大,回声减低.急性的坏死性胰腺炎B超显示胰腺的内部出现无回声暗区,整个胰腺区出现气体反应.结论:B超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符合率较高,指导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阿米娜·哈衣尔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到终末期肝病的必经阶段.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增生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而转化生长因子β是导致肝星状细胞激活强的细胞因子.因此,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防治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抑制肝纤维化.近期发现骨髓间充质细胞等肝干细胞能明显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因此,肝干细胞为肝纤维治疗提供了新方法.由于致瘤性、伦理学及细胞来源限制,此类肝干细胞临床应用前景有限.人羊膜上皮细胞源于胎盘,表达干细胞特性,并体外诱导向肝细胞分化,因易获得、数量大、非致瘤性和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轻,未来更有利于临床应用.
作者:寻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经腹手术切口感染后,将切口用庆大霉素冲洗,用双氧水冲洗创面,再用甲硝唑冲洗后,然后作第二次缝合.
作者:增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对于肝性脑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有效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肝病治愈率的目的.方法: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将研究的60例病人随机的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给与基本的护理,另一组实验组在基本护理的基础上给与中西结合分期护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结论:中西结合分期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使病人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作者:邓丽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本身具有酪氨酶激酶活性,一旦与表皮生长因子组合可启动细胞核内的有关基因,从而促进细胞分裂增殖.EGFR是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该家族包括HER1(erbB1,EGFR)、HER2(erbB2,NEU)、HER3(erbB3)及HER4(erbB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在细胞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笔者收集老年大肠炎性黏膜、腺瘤样息肉和大肠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检测,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
作者:王勇;杨忠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及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SAS、SDS[2]测试老年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量表评分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SCL-90评分结果老年病患者除偏执及精神病性外各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SAS、SDS结果抑郁占47.22%,焦虑占44.44%.结论:老年病患者存在较重的心理问题.提示全社会重视老年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李乙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主要通过对照实验探讨心理护理在骨科护理过程中的干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接受了心理护理的骨科患者相应治疗效果明显较好,对照组1的患者出现了预料中的较严重负面心理情绪,护理效果明显不如实验组.对照组2的患者虽然也接受了短时间的心理护理,但是在停止心理护理之后,患者的心理情绪甚至比对照组1还不好,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是三组当中治疗效果差的.实验结果说明,心理护理对骨科患者治疗康复的干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心理护理可以令骨科患者在同等条件下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苏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2年5月收治入院的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施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可以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余金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外环入路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及手术中注意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4月在本院采用小切口经外环入路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的6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观察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及出血时间等手术状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手术疗效.结果:上述的62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好,治愈率为100%.患者切口短,术中出血量少,平均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无复发.结论:小切口经外环入路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理想的微创方式,在临床应用中掌握手术要点,不断提高手术的技巧,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作者:张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母儿血型不合是孕妇和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种免疫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胎儿、新生儿溶血,是胎儿和早期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重要原因.近30 多年以来,对此类溶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已取得显著成效,在临床中主要运用中西药物治疗.现综述如下.
作者:罗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积极贯彻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人口数量得到了明显控制,国民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城市化建设逐步深入,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产生了明显差距,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在生育率、生育质量上也产生了明显差距,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扼要分析了加强农村三优(优生、优育、优教)教育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邢婉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探究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手术的3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181例,采用常规缝合线进行缝合;实验组181例,采用可吸收线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感染情况及愈合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患者术后没有出现发热情况,没有感染情况出现,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可吸收缝合线有比较好的体外降解作用,在妇产科术中具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妇产科手术中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敖爱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肺栓塞(PE)是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较少见.我科于2013年1月11日收入院一孕妇行剖宫产术后并发肺栓塞,抢救成功,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的临床分析,总结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处理及预防.方法:对发生于我院的1例术后肺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病情较重死亡.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肺栓塞,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提高抢救成活率的关键.
作者:乔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针灸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观察组采用针灸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周、4周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僵硬以及功能障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和手法结合起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比单纯的手法治疗临床效果要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冯昭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科学合理的进行配比并选取合理的用药时间,观察合理用药以及前十位药品的价格的情况.结果:我院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用药方面具有较强的合理性,有部分用药DUI大于1,存在不合理情况,这与患者患有其他有关病症或者出现并发症等情况有关.单硝酸异山梨醇脂与普伐他丁的使用价格分别位列第一、第二,溶栓类的药品,例如:肝素和纤溶酶原激活剂也进入前十位,这与我院收治的重症型血栓类患者较多有关联.根据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范围,前十位药品中,有7个属于<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范围内,有排名第一的单硝酸异山梨醇脂,第二的普伐他丁,第三的肝素,第五的葛根素,第六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第八的抑肽酶以及排名第九的辛伐他丁,日平均费用基本靠后,既经济实用,又安全可靠.结论:要通过健全用药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确定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医生的整体素质以及规范操作的同时进行正确的引导等措施,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合理,以防止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
作者:韦干昌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