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卫生服务在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中的作用

侯飞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高血压, 知晓率, 舒张压, 收缩压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治疗高血压疾病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极大的提高了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更好的帮助防治高血压疾病.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儿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该如何与患儿家长沟通

    儿科护理具有其特殊性,儿科护士掌握如何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患儿尽早康复的终目的.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当下影响儿科护士与患儿家长沟通的相关因素,细化各项沟通的具体目的,探讨在注重人文关怀的当代社会实现儿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与患儿家长良好沟通的具体方法.

    作者:刘彦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的98例患者和对照组的30例患者的心率震荡测值结果,然后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组的23例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组的75例患者的心率震荡测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作用.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震荡初始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的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震荡斜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的降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组患者的震荡初始较存活组患者有显著的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组患者的震荡斜率与存活组患者相比,有显著的降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自主神经受到了明显的损坏,其损坏程度与心脏功能的受损程度相当.窦性心律震荡能够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分析、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何元增;许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我国的临床治疗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走向了科学化与合理化轨道,各地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为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创造了有力的保障;但是,我们对多年的临床工作进行总结,可以发现,消化内科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表现的非常突出,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临床医生的知识结构狭窄、对新药物的掌握程度不足等;本文就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以供参考.

    作者:罗培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长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对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的影响

    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口服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的影响.方法:比较20例长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及18例对照组1年内的急性加重次数.结果:红霉素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长期小剂量口服红霉素能有效减少支气管扩张症的急性发作.

    作者:赵丰涛;王凤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如何完善我国药品标准管理的思考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快速发展,我国药品标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发展,但从对我国药品标准管理相关法律体制分析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认证制度不够健全.本文通过对药品标准的基本情况的阐述,总结了管理不足,结合经验性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药品标准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作者:陈碧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选择钢板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选择钢板的具体作用,观察其总体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锁定钢板固定)和对照组(普通钢板固定)两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69%,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单小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骨科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的干预作用研究

    本文主要通过对照实验探讨心理护理在骨科护理过程中的干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接受了心理护理的骨科患者相应治疗效果明显较好,对照组1的患者出现了预料中的较严重负面心理情绪,护理效果明显不如实验组.对照组2的患者虽然也接受了短时间的心理护理,但是在停止心理护理之后,患者的心理情绪甚至比对照组1还不好,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是三组当中治疗效果差的.实验结果说明,心理护理对骨科患者治疗康复的干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心理护理可以令骨科患者在同等条件下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苏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目的:总结了4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内科临床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一般对症护理及预防并发症,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能舒缓患者情绪,降低死亡率,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哲;杨腊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先天性足内翻治疗中支具的使用

    对于新生儿期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Ponseti保守疗法已被大多数矫形外科医师所接受.即早期连续石膏同定+经皮跟腱切断术+足外展矫形支具[1].因为先天性足内翻经过石膏固定矫形治疗后,仍然存在复发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进行系统的观察,初的手法矫正、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的病儿,有时只能矫正一部分的足畸形,尚有一部分畸形不能矫正.因此患儿仍然要依靠足外展支具进行矫形治疗,防止复发.

    作者:段生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甲减)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原发性甲减患者和健康志愿者60例,用13C呼气试验(13C.UBT)法检测HP感染情况,计算各组感染率,进行比较,并根据HP检测结果将甲减患者分为HP阳性及阴性组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甲减患者HP感染率(70%)高于正常人群感染率(30%,有显著性差异(P<0.01).原发性甲减HP感染患者的年龄、病程、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脂高于HP阴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HP感染率高于正常人,HP感染可能与原发性甲减发病有关.

    作者:邓晓峰;李风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强化农村三优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积极贯彻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人口数量得到了明显控制,国民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城市化建设逐步深入,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产生了明显差距,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在生育率、生育质量上也产生了明显差距,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扼要分析了加强农村三优(优生、优育、优教)教育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邢婉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检测EGFR对诊治老年大肠癌的价值意义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本身具有酪氨酶激酶活性,一旦与表皮生长因子组合可启动细胞核内的有关基因,从而促进细胞分裂增殖.EGFR是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该家族包括HER1(erbB1,EGFR)、HER2(erbB2,NEU)、HER3(erbB3)及HER4(erbB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在细胞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笔者收集老年大肠炎性黏膜、腺瘤样息肉和大肠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检测,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

    作者:王勇;杨忠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儿童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观察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HBsAg、Anti-HBs、Anti-HBc,分析我区乙肝疫苗接种状况,评价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远期效果.

    作者:王茂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探讨

    目的:对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在医院的门诊中构建完善的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机构,构建健全的静脉输液制度,并有效规范各个环节的管理,对于出现的静脉输液风险事件进行原因分析、质量改进与评价,并对全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科学预防静脉输液风险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教育.结果: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实施之后,静脉炎、给药错误、药物渗出、针刺伤以及输液反应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实施之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将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方法应用到医院门诊管理中,有助于降低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蔡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手术中因麻醉导致的不良影响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医学水平更是有了质的飞跃,很多疑难杂症都得到了很好地治疗.与此同时,各类手术中必不可少的麻醉这一环节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麻醉在手术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一个手术的成功与否,更是与病人的生命安全紧紧相连.但是,由于麻醉剂本身的毒性,麻醉操作的侵入性,手术中用量等操作不当,将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从这点出发,根据平时的资料搜集和经验积累,本文对麻醉导致的不良影响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做了简单的讨论.

    作者:李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伤科从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本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牵引、理疗、中药口服、封闭治疗等,并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经过保守治疗与护理,治愈11例,显效2例,有效2效,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3.8%.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中辅以全面的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作者:黄亚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谈中职护理技能实训改革

    目前大部分中职护理技能实训存在着实训条件简陋、实训内容陈旧、实训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护理技能实训效果差,使护生的各种护理能力得不到培养.本文对中职护理技能实训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护理技能实训效果.

    作者:孟留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芪黄口服液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目的:研究芪黄口服液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证候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口服芪黄口服液)30例和对照组(口服补阳还五汤)30例.疗程为15天.治疗前后评定中医症候积分以观察芪黄口服液改善症候作用.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症候积分均明显减少(P<0.005),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作者:黎胜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学龄前儿童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比例,为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医学建议,为临床提供些许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这些年内收治的前来检查微量元素的学龄前儿童100例,采用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全血中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包括锌、镁、钙、铁、铜等,对其中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收集所有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接受研究的100例学龄前儿童中主要缺乏的微量元素是铁、锌、钙,所占比例分别为40%、34%、18%;不同性别的情况下的微量元素的缺乏情况存在着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学龄前儿童的微量元素缺乏情况明显好于农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全血中的微量元素普遍存在着缺乏的情况,其中主要见于铁、锌和钙,我们应该把补充微量元素的教育重点放在农村学龄前儿童上.

    作者:朱启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谈精神护理中的语言技巧

    语言沟通跟技术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求,如果没有了精湛的技术,再华丽的语言也只是苍白无力的,但是如果没有语言的伴随,再精湛的医疗技术也会被患者认为是冷漠.其实病人们的要求并不多,只是要求医护人员能够给他们多一些关怀.很多时候,其实医生也想向病人表达自己的关怀,然而不恰当的表达方式,病人体会不到,因此就需要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精神护理的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沟通技巧,让病人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爱.

    作者:江登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