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96次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陈辉;李付广;任伟宏;王光策

关键词:肾移植, 环孢素A, 免疫抑制剂, 药物浓度监测,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监测肾移植术后服用环孢素A患者血药浓度峰值和排斥反应及毒副作用的关系,以帮助调整药物剂量,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共996次血药浓度,将术后患者分为正常组、排斥反应组和肝肾中毒组,统计各组间血药浓度的差异,对比研究C0和C2的监测在预测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和肝、肾中毒的价值.结果:正常组和排斥反应组、肝肾中毒组分别比较,C0和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多数时间内,正常组和排斥反应组和肝肾中毒组分别比较,谷浓度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峰浓度C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C2比C0浓度监测更能预测临床疗效.结论:环孢素A药物浓度监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C2能有效预测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和肝肾中毒的发生,在临床用药时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对CSA的耐受性、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避免排斥反应和毒副反应的发生.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心血管疾病护理总结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它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其中有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与营养因素关系密切,合理的膳食已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总结一些心血管方面的护理问题.

    作者:李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研究进展

    母儿血型不合是孕妇和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种免疫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胎儿、新生儿溶血,是胎儿和早期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重要原因.近30 多年以来,对此类溶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已取得显著成效,在临床中主要运用中西药物治疗.现综述如下.

    作者:罗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浅论

    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集聚的场所,由于在医院看病、输液和其它治疗而导致病人之间互相传染疾病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深入了解院内交叉感染的各种因素,相应地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操作常规,是切断病原微生物,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措施,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

    作者:罗正娟;陈晓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低年资护士培训与管理

    刚毕业1到3年的护士由于从业经验的不足,都属于低年资护士.她们在工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实践能力,还需要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学会与同事协作.因此,抓好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对提升医院护理水平,确保医院正常有序运转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崔东红;朴莲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士安全用药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分析护士安全用药影的响因素.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调查该院所有在岗的护士、实习生以及进修人员,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人员用药安全与否受查对制度、医嘱、药理知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等因素的制约.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职务职称的提高而增强,差异具有明显性(P<0.05).结论:为了保障护士能够安全用药,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在安全、责任、药理知识、医嘱、监察制度等方面的培养.

    作者:张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法选择

    目的:观察采取不同的神经阻滞方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比较和选择本组病人90例,全部为锁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18-55岁,体重60-90kg,ASAΙ-Π级,无高血压及心脏病病史.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人,A组为颈6横突阻滞组,B组为改良的肌间沟入路组,C组为颈6横组突阻滞+改良的肌间沟入路组.结果:三组麻醉效果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椎6横突阻滞加颈丛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锁骨骨折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之一.

    作者:孙墨明;李新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58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口腔正畸医生利用独立博客程序辅助临床工作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口腔正畸医生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民众追求口腔颌面部美的意识的增强,国内从事口腔正畸的医生正逐年增多,有需求的患者人数也正在逐年增加.在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背景下,我们也意识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公立口腔专科医院正畸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问题.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正畸医生需要转变自己观念,可以通过网络手段比如个人网站或者独立博客程序等来辅助临床工作进行医患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矛盾.

    作者:程德盛;周红;周超苏;冒叶琳;黄优;陆史俊;汤蒂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肿瘤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分为两组,其中良性肿瘤患者51例,恶性肿瘤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患者均伴有瘤周白质纤维束移位;良性肿瘤的瘤周水肿区白质纤维束多伴有水肿、浸润;恶性肿瘤白质纤维束多破坏,两组各情况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能够对脑肿瘤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其能够清晰直观地观察脑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判断脑肿瘤的良性与恶性.

    作者:刘玉明;谢志敏;刘少波;马建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地诺前列酮用于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用于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足月单胎头位具有引产指征的孕妇1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在阴道放置地诺前列酮,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宫缩素静滴,观察两组在用药后12h和24h宫颈Bishop评分、引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后12h和24h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引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上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诺前列酮能够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引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红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促进产后子宫收缩的效果

    目的:采取措施对综合护理促进产后子宫收缩的效果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方法: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随机选取30例产妇,她们的年龄在21-35岁之间.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产妇产后子宫收缩的临床状况进行有效观察与分析,根据产妇的产后子宫收缩真实状况采取综合护理的措施,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护理,30例产妇的产后子宫收缩状况得到有效恢复,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产妇与婴儿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结论:在产妇生产后利用综合护理措施对产妇进行护理,有助于子宫收缩的恢复,降低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产妇与婴儿的生存率.

    作者:张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产妇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目的:探讨产妇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份到2012年8月份来我院妇产科住院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的护理方法,从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加强身心健康的护理,对照组则采用传统路径进行护理.并以产妇的满意度来评价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态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95.7%,对照组满意度为86%.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路径的应用能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产妇的需求,提高了护理质量,对产科护理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贡献作用.

    作者:张焕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药学之初探

    药学专业师应掌握药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药学科研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较扎实的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培养能从事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评价、临床合理用药、医药经营及管理、新药研究与开发、药品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师主要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

    作者:梅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药品拆零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目的:探讨并分析我国药品拆零销售的必要性、存在现状以及在拆零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根据药品本身特性以及外部贮存环境等方面来评估药品拆零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结果:药品拆零销售过程中由于改变了原包装的环境,往往会存在一些质量上的问题,所以务必采取规范化的药品拆零销售管理方法来大限度的减小药品销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论:政府相关药品监管部门、药品生产经营商需共同努力,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药品拆零销售的规范化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定期检查,防止药品质量出现问题,降低药品使用安全隐患,使药品拆零销售可得到长远发展.

    作者:路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甲减)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原发性甲减患者和健康志愿者60例,用13C呼气试验(13C.UBT)法检测HP感染情况,计算各组感染率,进行比较,并根据HP检测结果将甲减患者分为HP阳性及阴性组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甲减患者HP感染率(70%)高于正常人群感染率(30%,有显著性差异(P<0.01).原发性甲减HP感染患者的年龄、病程、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脂高于HP阴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HP感染率高于正常人,HP感染可能与原发性甲减发病有关.

    作者:邓晓峰;李风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手术中因麻醉导致的不良影响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医学水平更是有了质的飞跃,很多疑难杂症都得到了很好地治疗.与此同时,各类手术中必不可少的麻醉这一环节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麻醉在手术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一个手术的成功与否,更是与病人的生命安全紧紧相连.但是,由于麻醉剂本身的毒性,麻醉操作的侵入性,手术中用量等操作不当,将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从这点出发,根据平时的资料搜集和经验积累,本文对麻醉导致的不良影响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做了简单的讨论.

    作者:李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提供一定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优35例,良7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93.3%.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跛行状况,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静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00例肝胆外科患者手术期的整体护理

    目的:通过实例来探讨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方案和效果.方法:对201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结果:Ⅱ类切口手术中甲级、乙级和丙级愈合率分别为91.70%、7.02%、1.28%;Ⅲ类切口手术甲级、乙级、丙级愈合率各为73.43%、16.14%、10.43%.平均住院13.27d.结论:为提高肝胆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应该加强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

    作者:郭洪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高危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高危患者压疮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高危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21例患者均未出现压疮,对照组21例患者出现压疮2例,治疗组护理满意度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结论:对神经外科高危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防治患者压疮的出现,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而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吴彰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实施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开颅夹闭治疗(手术组)与介入栓塞治疗(介入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住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死亡率、瘤颈残余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组术中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多于介入组,术后脑积水发生率与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均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这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各有优劣,在治疗方法的选用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与病情综合考虑.

    作者:谷万春;刘少波;罗宗晚;梁文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