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艾赛丽;刘玲

关键词:中风偏瘫, 康复护理
摘要: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在我国中风、心肌梗塞、癌肿是老年病患者三大致死原因,其中,中风病占三大疾病之首位,因此如何做好中风偏瘫的康复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中风后的偏瘫护理就是促进病人某些功能障碍器官的全部或部分恢复,使这些病人在体力、智力和生活自理方面逐渐向正常方面恢复,以达到病人能生活自理,甚至参加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减轻社会及家庭成员负担的目的.因此,医护人员应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护理,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程度.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讨论.方法:以某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34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对象,对其采取如文中所述的临床护理措施,并对患者的疾病康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经过护理人员的细心护理,全部34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100%的水平.结论:腹腔镜手术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主动、周到、细致的临床护理则能为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更多保障.

    作者:孔芳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谈门诊人流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探讨门诊实施人工流产术患者的心理问题,针对术前、术中和术后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并注重术后的健康教育,减少人流术对患者带来的身心损害,促进个体尽快恢复至正常非疾病状态.

    作者:刘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安眠药中毒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安眠药中毒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提高安眠药急性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80例安眠药中毒患者行常规内科抢救治疗,重症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治愈,4例死亡.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抢救急性重症中毒的快速而有效的重要治疗方法,联合综合内科治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作者:孟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75例老年高血压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干部医疗科住院的1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程平均(15.19±6.74)年;年龄平均(73.65±6.45)岁;无症状在体检中发现高血压共83例(47.43%);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分别(171.32±15.78)mmHg,(68.16±8.15)mmHg,(76.43±7.17)mmHg;杓形高血压83例(47.43%),非杓形高血压92例(52.57%);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18例(67.43%);体位性低血压27例(15.43%).高血压分级情况:1、2、3级分别为6例、52例、117例;低、中、高、极高危分别为0例、12例、59例、104例.存在合并症137例(78.29%).TC(4.17±0.58)mmol/L,TG(1.21±0.36)mmol/L,HDL-C(1.10±0.30)mmol/L,LDL-C(2.64±0.52mmol/L),空腹血糖(5.07±1.04)mmol/L,血尿酸(309.4±92.5)μmol/L.服用降压药物1-4种,平均(1.79±0.62);服药次数1-4次/天,平均(1.63±0.27).血压稳定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的102例(58.29%).结论:老年高血压有其自身特点,不仅要关注老年人降压疗效,更要注意安全性及靶器官保护作用.

    作者:唐遇春;刘云兰;杜从云;高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化生性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化生性癌十分少见,其发生率在所有乳腺恶性肿瘤不足1%.化生性癌常包含多种异质性成份,如肉瘤样成份、鳞癌或分化差的癌,梭形细胞癌,良性间叶成份及恶性间叶成份,如骨肉瘤,软骨肉瘤等.由于病理形态的多样化,病例数及相关的资料有限,导致分类不统一,易造成误诊.本文收集了两院16例乳腺化生性癌,对其病理形态学特征、组织学类型,免疫组化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此组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

    作者:傅海兰;张小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舒适理论在放疗过程中的护理应用

    近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舒适护理逐步被重视.在舒适护理过程中主要以满足患者正常需求、降低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生命为主要原则.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可以从心理、环境等方面进行构建.本文从舒适护理的概述出发对护理过程中的舒适手段的适用以及落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从放疗前后的时间点为依据对其进行了实现研究.此后,根据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优化对策.

    作者:柴树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急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时的急诊护理.方法:对98例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在急诊就诊时,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及一般监护并分析.结果: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在急诊就诊时需要特别监测呼吸、心脏功能及密切关注患者的神志改变、胃肠道反应,体内水电解质稳态,周围皮肤情况及体温.结论:对于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及时有效的监护、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芷妹;林海容;汤娟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哮喘反复发作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反复发作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哮喘反复发作患儿1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88例(吸入性激素治疗)和对照组80例(传统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82/88),对照组为80%(64/80),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激素治疗小儿哮喘反复发作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少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甲减)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原发性甲减患者和健康志愿者60例,用13C呼气试验(13C.UBT)法检测HP感染情况,计算各组感染率,进行比较,并根据HP检测结果将甲减患者分为HP阳性及阴性组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甲减患者HP感染率(70%)高于正常人群感染率(30%,有显著性差异(P<0.01).原发性甲减HP感染患者的年龄、病程、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脂高于HP阴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HP感染率高于正常人,HP感染可能与原发性甲减发病有关.

    作者:邓晓峰;李风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产力异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临床的护理干预对于产力异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产力异常患者共34例.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手段;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手段.结果:其中观察组有4例剖宫产,对照组有9例患者需要剖宫产.产后并发症,观察组有3例出现产后出血,2例出现感染;对照组有8例出现产后出血,3例出现感染.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产后情况较好(P<0.01);并且剖宫产率较低(P<0.01).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协作产妇产后的预后情况以及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王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26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结果:通过综合治疗与护理后,好转24例,死亡2例,好转率达92.3%.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是必要的且是十分有效的.

    作者:谢珍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复方黄柏苦参洗液治疗120例阴道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复方黄柏苦参洗液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阴道炎的患者240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的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120例,观察组采用过复方黄柏苦参洗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硝唑氯己定洗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6.7%(116/120),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为78.3%(94/120),药物不良反应率为7.5%(9/120),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黄柏苦参洗液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明显,比传统甲硝唑氯己定洗剂治疗占有优势,可以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有效消炎,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并合理使用.

    作者:陈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促进产后子宫收缩的效果

    目的:采取措施对综合护理促进产后子宫收缩的效果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方法: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随机选取30例产妇,她们的年龄在21-35岁之间.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产妇产后子宫收缩的临床状况进行有效观察与分析,根据产妇的产后子宫收缩真实状况采取综合护理的措施,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护理,30例产妇的产后子宫收缩状况得到有效恢复,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产妇与婴儿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结论:在产妇生产后利用综合护理措施对产妇进行护理,有助于子宫收缩的恢复,降低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产妇与婴儿的生存率.

    作者:张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强化农村三优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积极贯彻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人口数量得到了明显控制,国民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城市化建设逐步深入,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产生了明显差距,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在生育率、生育质量上也产生了明显差距,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扼要分析了加强农村三优(优生、优育、优教)教育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邢婉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研究

    本论文通过研究临床护理路径与一般护理程序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不同效果,为临床护理护理路径的应用提供临床参考资料.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本文选取32例确诊为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平常组和研究组2组,各16例.比较2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平常组.

    作者:刘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医中药对58例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治疗的体会

    胃肠道功能紊乱(functional disturbances ofgast rointestnal tract),又称胃肠神经宫能症或胃肠神经症(gastrointestinalneurosis),是一组胃肠综合症的总称,多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而在病理解剖方面无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也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主要在胃肠道涉及进食和排泄等方面的不正常,也常伴有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疼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胃肠道功能紊乱是农村常见病,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发病率的精确统计,在各种脏器的神经宫能症中,胃肠道的发病数高,多见于青壮年,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笔者自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58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庆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56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0年2月期间本院心外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老年52例CHD患者中,全部病例A型病变19处,B型病变27处,C型病变16处.所有患者均给予介入治疗(PCI)治疗.结果:本组52例患者植入支架73个,即刻手术成功率95.9%,A、B型病变成功率均为100.0%,C型成功率为89.6%;发生室颤1例,动静脉瘘3例;治愈好转出院50例(96.15%),死亡2例(3.84%),其中1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术后随访12个月,发生心绞痛2例,经治疗后缓解.结论:老年CHD患者采用介入治疗(PCI)方法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凤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提高疾病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150列脑梗死病患,在护理过程当中采用一般护理、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措施,对护理之后的满意度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护理1周之后非常满意的病患有11例,满意13例;2周非常满意的病患有23例,满意19例;3周非常满意的病患有29例,满意27例,4周非常满意的病患有75例,满意的病患有53例,一般和不满意的病患有18例,总有效率为88%.结论:急性脑梗死之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病患的治疗满意度,在护理过程当中应该对不同的病患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赵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0年8月我科治疗的17例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痊愈,1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角膜炎并发真菌感染患者无效转院治疗.结论:FK的首诊涂片检查是FK明确诊断的捷径.加强局部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可使绝大多数早期轻症FK患者临床治愈.

    作者:陈洁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总结可吸收螺钉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为髌骨骨折手术室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2009年9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髌骨骨折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细节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患者出血量较少,其输血量少,与对照组患者的各个指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对患者随访,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细节手术室护理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值得应用.

    作者:李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