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卿;蔡泽玲;陈碧素;陈素芬;应文娟
目的提高门诊电脑挂号质量,配合医院信息系统的顺利实施.方法尽快提高挂号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网络速度,增强组织协调,增设分诊台、咨询员等方法.结果挂号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效保证了服务质量.结论分析现存的不足,练就过硬的挂号技术,建立协调有力的管理组织是提高挂号质量的关键.
作者:华艳萍;何丽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前,以初中生为起点的大、中专护理教育的生源素质明显下降,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对护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教育工作者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这是大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作者采用的对策是运用班级理念管理学生,提高学生素质.具体做法是:调查评估;制定理念;内化理念;评价效果.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问卷调查和班级管理情况的分析看,班级理念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提高护生素质方面确有实效.
作者:戴肖松;周德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既往在行膀胱镜检查时均采用粘膜表面麻醉的方法,可是麻醉效果不完全,病人仍感到疼痛、膀胱涨感,病人难免紧张、焦虑,特别是男性病人,由于解剖特点,手术更易造成痛苦,病人术中配合不好,甚至影响手术操作和手术进程.
作者:吕桂敏;李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与暂时性失语患者采用非语言沟通方法表达其意愿和需求.方法将60例需行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前尚未经过特定的非语言沟通方法的训练,对观察组每个患者进行了特定的非语言沟通方法的训练,借助图片卡、写字板、手势语三种方法进行护患沟通.结果两组患者在与护士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暂时性失语患者经过特定的非语言沟通方法的训练,与护士建立彼此都能领会的沟通方法,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
作者:许若侨;曹佩珍;黄雪琴;林德娟;连叔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用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效果比较,以观察透析疗效.方法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采用随机交叉方法,使30例患者均接受低温(35℃)及常温(37℃)透析,所用器材不变,透析次数、时间、血液流速不变.观察日监测患者Cr、BUN,动态监测患者血压及各种不适.结果低温透析400例次,症状性低血压及其他并发症比常温透析发生少.结论低温透析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顺应性.
作者:刘玉;吴平勇;周昌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助产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服务对象是孕产妇,每日工作在产房这一密闭环境,面对即将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精神高度紧张,极易产生心理障碍.分析助产士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良好的应对措施,使助产士建立良好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是产科护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陈美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有组织损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我科于2000年2月~2002年3月对13例输尿管结石病人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效果良好.
作者:黄本荣;喻芹;张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并发严重低心排、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时应用的意义,介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期间的护理体会和经验.方法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术后合并有严重低心排综合征4例,合并有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心室停搏1例,均通过股动脉穿刺插入IABP导管于降主动脉内,用Detascope system 98型反搏仪进行辅助循环,多采用心电触发,选择R波高尖,T波低平的导联.监测动脉压、心电图波形、中心静脉压、尿量、末梢循环变化和升压药使用量等.结果本组病人应用IABP后,血压、心率逐渐平稳,室性心律失常消失,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升压药逐渐减量,使用IABP18~72小时,2例病人术后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袁竭死亡.结论IABP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量的作用,正确和及时应用IABP多能扶助心脏渡过低心排期,可改善病人预后.在应用IABP期间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辅助循环的效果,保持导管通畅,应用肝素抗凝,定时观察插管肢体的温度、颜色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防止感染、血栓、栓塞、出血、肾功能损坏等并发症发生,提高IABP的抢救效果.
作者:宋燕波;高军;秦文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开放的佳方法.方法经肘部静脉(贵要、正中、头静脉)穿刺插管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使导管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以保持静脉开放.结果经不同肘部静脉插管行新生儿PICC术69例次,其中36例次(52.17%)置入导管顶端到达上腔静脉;33例次(47.83%)为异位静脉(P<0.05),经导管处理后,其导管顶端均调置于上腔静脉内.无一例次在插管过程中出现合并症.结论P1CC是新生儿保持静脉开放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李于凡;崔其亮;陈丽萍;何景然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腭裂围手术期患儿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取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全面评估,确定他们存在的护理问题,对他们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观察记录了1998年10月~2001年4月,开展健康教育后44例腭裂患儿围手术期的情况,并与1996年3月~1998年9月未开展健康教育的49例腭裂患儿围手术期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腭裂患儿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有差异.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家长对本病的认识,同时改善了他们的遵医行为,从而使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霍世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方法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测评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对伴抑郁症状的59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实验组采用家庭支持干预治疗2个月后,再行测评.结果实验组抑郁症状和血糖控制水平有明显改善.结论家庭支持时Ⅱ型糖尿病患者身心状态有很大影响,临床护理应与家庭支持相结合.
作者:敬仁芝;李新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2年7月,笔者应香港复康会的邀请,有幸参观了香港残疾儿童的康复治疗及护理,虽然时间只有7天,但在香港复康会的精心安排下,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将参观香港残疾儿童的康复见闻汇报如下.
作者:奚敏;赵聪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介绍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术前后护理.方法对左上肢痉挛性脑瘫患者术前后出现的情况及护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通过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康复锻炼,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护理重点是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指导功能锻炼.
作者:严凤娇;陈彤春;徐伟;梁悦浓;何翠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对1例重型胎盘早剥并DIC患者的临床观察,针对病因着重于全身循环的支持疗法、用药的注意事项、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促进产妇早日康复,并保证了生育能力.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志萍;朱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健康教育是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教育的过程,是使病人了解健康知识,改变不良习惯的过程.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我院2001年300份健康教育单和相应病人的调查询问,发现临床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陈腊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性,18岁,未婚,农民,初中文化.于1999年11月24日上午11时不慎被卡车碾压下腹部,伤后感下腹部及骨盆区剧痛,下肢运动障碍,伴头晕、恶心,无呕吐、昏厥,当即被送往当地医院,诊断为失血性休克、骨盆骨折、尿道损伤.
作者:初善芝;张黎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指导急诊弹性排班,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大的效益.方法对我院2000年6月~2001年5月就诊的急性意外伤害5 080例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急性意外伤害以5月~11月为高峰,在一天24小时内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晚上20:00~凌晨1:00时为高峰期;双休日刀刺伤病例明显增多.结论应加强对晚上20 : 00~凌晨1:00时急诊护理人员的配备,以配合医生做好伤后1小时内的院前院内急救.
作者:王华珍;唐灵芝;郭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头面部外伤所致的视神经损害其临床观察和护理的佳方法,改善视神经损害的预后.方法对16例儿童头面部外伤所致后视神经损害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及病例总结.结果经早期诊断、治疗,视力可明显改善.结论充分认识头面部外伤可能同时伴有视神经的损害,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重要的方法.
作者:夏蓓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通过时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手术治疗的护理分析提出该治疗的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手术前做好药物治疗及出血与感染的防治的护理,防止骨折,手术后做好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肝昏迷、腹腔内出血、血栓形成、脾热等并发症的防治以及出院或转科宣教.认为做好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手术治疗的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和防治手术并发症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廖培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在各个地区的各级医疗机构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原因非一言二语就能说得清.然而,应当看到,患者及家属在就医过程中处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作者:戚晓梅;诸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