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患者各种留置管道的护理

张伟峰

关键词:留置管道, 护理
摘要:脑卒中(St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脑血管病.常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杀手之一.在脑卒中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及时适当地建立有关治疗管道,并对这些治疗管道进行良好的护理,关系着抢救治疗的成败.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170例前置胎盘的B超诊断及分析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诊断及处理丕当,能危急母婴生命安全.因此,产前胎盘的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着重分析前置胎盘的声像图特征,并探讨B超诊断前置胎盘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祥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对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

    目的:发热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更重要的是疾病发展过程的一种信号,持续时间过久,可影响正常新陈代谢.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并对肝肾以及脑组织等主要器官造成损害,影响小儿健康.方法:对于临床上只有发热症状的患儿,应首先采取紧急降温措施,防止惊厥的发生.常用的物理降温措施有温水擦浴、冷敷、冷盐水灌肠等.常用的降温药物有扑热静、来比林、美林等.其次应做好相应的基础护理:如保持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每天定时开窗通风照紫外线.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足量液体的摄入,并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防止口腔炎口腔溃疡,褥疮及臀红的发生.另外,应高度警惕惊厥的发生,尤其是6个月至3岁的高热患儿应随时备好吸痰器,切开包等急救物品.结果:体温的正常与否,是疾病好转恶化的重要信号.结论:处理得当可促进疾病的康复,减轻患儿的痛苦,并可有效地防止惊厥等合病症的发生,保护脑细胞.

    作者:徐世珍;彭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23-85岁.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配合抢救患者,患者在躁动时不易脱出,同时又能快速给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黄秀梅;李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术后病人硬膜外镇痛(PCEA)护理体会

    PCEA作为一种新型的术后镇痛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PCA泵以恒速将药物注入硬膜外腔,形成稳定的药物浓度,以达到持续镇痛的目的.此方法全身影响小,副作用少,受到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患者的欢迎.现将160例行PCEA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宁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门诊护理工作中严防差错事故的体会

    门诊是病人进入医院先与医护人员接触的场所,门诊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护士在工作中的任何疏忽,都将引起差错事故的发生,造成护患纠纷.现就如何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来谈几点体会.

    作者:朱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家庭康复护理

    目的:通过临床护理和家庭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对出院病人及家属进行科学家庭康复护理知识和技术培训,并及时回访.结果:通过对45位病人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其康复效果良好.

    作者:张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谈与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人口结构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化趋势,因此,老年人的健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效地进行沟通已成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2005年1月-4月我们对123例老年心理生理变化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

    作者:姚红;邓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基本个性的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病.[1]在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自知力缺乏、幻觉、妄想的存在,行为紊乱,进食不主动,生活自理能力差等.我病房精神分裂症患者占住院总人数的70%.经过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对症护理,绝大多数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逐渐进入康复期.康复期的护理是为患者重返社会做准备,因此非常重要.

    作者:马晶红;陈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SARS疫情后的不同时期发热病人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SARS是一种新的传染性强发病急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当它在2003年初在我国爆发后,全国民众都处于一种恐慌状态.紧张、害怕、担心、不知所措,尤其发热病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更明显,为了了解在不同时期发热病人的心理状况,我们对来诊的发热病人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牟玉霞;任建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唇腭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本文通过对我院1999-2004年间收治的68例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总结,提出了在唇腭裂序列治疗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分别对手术前后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提出了护理的关键点,并详尽的从心理、饮食、疼痛、局部,后期康复治疗各个方面阐述了护理工作的细节.后讨论了护理工作在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必然使命-媒介作用.

    作者:张玉华;吕永洁;苏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长期以来,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主要用于治疗呼吸衰竭和支持呼吸功能,大多在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ICU)使用.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在危重病人的应用中日益广泛,各个科都会遇到,插管术后护理成为护士必须掌握的专科技术,如果护理技术不到位,将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针对这一情况,对非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等常用呼吸机的科室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会对机械通气病人进行护理的护士比例较高,故总结我科临床工作中机械通气护理的要点及注意点,供广大护士参考使用.

    作者:廖健敏;吴敏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热患者肌注双氯酚酸钠降温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高热患者肌肉注射双氯酚酸钠降温后的护理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体温超过39℃病例140例,用双氯酚酸钠25mg-50mg肌注,复测体温并记录,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做相应的处理(遵医嘱)及护理.结果:高热患者使用肌肉注射双氯酚酸钠后除中枢性高热外,其它患者均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但用药后均出汗较多.结论:双氯酚酸钠肌肉注射降温效果好,恰当的护理可减轻患者退热过程的不适,更好地配合治疗.

    作者:谢碧贤;梁青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电话回访心血管科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

    为了提高心血管科出院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相关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我院心血管科自2003年开始对出院患者开展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形成了一个延伸护理服务教育网络,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深受群众的好评,现报道如下.

    作者:汤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语言沟通技巧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语言沟通技术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具体操作,针对不同的临床症状,施以不同的沟通技巧,达到了预期的护理目的,也为精神病的整体护理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对促进精神病康复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者:吕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卒中患者各种留置管道的护理

    脑卒中(St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脑血管病.常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杀手之一.在脑卒中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及时适当地建立有关治疗管道,并对这些治疗管道进行良好的护理,关系着抢救治疗的成败.

    作者:张伟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产后抑郁症的防治

    产后抑郁症是在产后3个月或6个月内发生的抑郁情绪.多在产后2个周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

    作者:林友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简易体温计回收盒的应用与研究

    护士在测量体温计后收回体温计,手里拿着体温计不方便记录结果,也不方便进行其它处置,还容易损坏.如果把体温计放在白服兜内,又容易沾染白服.笔者研制的体温计回收盒,回收体温计方便,不易污染,便于护士工作,减少损失.经过护士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葛文艳;何婷;高慧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读书笔记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护理工作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服务性较强的应用性科学,护生到医院临床学习,就是把学过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加以验证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培养过程.带教老师有责任在这一阶段充分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提高护生的带教质量,我科在带教中采用读书笔记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虞慧红;袁颖;戴碧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在气管导管引导下进行插胃管

    全麻或者已经气管插管的昏迷患者行胃管插入比较困难,特别是毒物中毒咽喉部水肿、食管口痉挛的患者,这时胃管插入非常困难.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对58例经常规方法插胃管失败患者,采用气管导管引导下插胃管,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彤;张贺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应用自动穿刺枪行小儿肾穿刺活检术12例的护理体会

    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是用以诊断肾脏疾病的极为重要的检查技术,对肾脏疾病的病因探讨,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疾病的活动性,肾脏受损程度的了解,病理分型,指导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观察疾病的演变及估计疾病的预后均有极为重要的价值[1].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科共行小儿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术12例,术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克香;李淑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主管:

主办:中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 国际中华名医协会